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5)
2023(7580)
2022(6383)
2021(5947)
2020(4826)
2019(11115)
2018(10792)
2017(21854)
2016(11126)
2015(12271)
2014(12144)
2013(11702)
2012(10949)
2011(9899)
2010(10158)
2009(9381)
2008(9414)
2007(8776)
2006(8024)
2005(7349)
作者
(31284)
(26024)
(25871)
(24711)
(16808)
(12307)
(11742)
(9984)
(9813)
(9689)
(8686)
(8619)
(8238)
(8228)
(8159)
(7973)
(7691)
(7681)
(7646)
(7468)
(6421)
(6258)
(6242)
(6035)
(5909)
(5881)
(5838)
(5561)
(5193)
(5054)
学科
(44430)
经济(44375)
管理(40703)
(37146)
(30928)
企业(30928)
方法(18971)
数学(16480)
(16388)
数学方法(16285)
(13411)
(13022)
中国(12118)
(11420)
银行(11419)
业经(11243)
(11000)
(10775)
财务(10750)
财务管理(10724)
(10607)
金融(10607)
企业财务(10294)
(10155)
贸易(10146)
(9670)
(9538)
(8345)
农业(8024)
(7286)
机构
学院(161719)
大学(160713)
(71826)
经济(70352)
管理(68770)
理学(58184)
理学院(57702)
管理学(57042)
管理学院(56717)
研究(51225)
中国(44396)
(38470)
(32778)
财经(29717)
(27028)
科学(26596)
中心(25701)
(24901)
(24319)
财经大学(22108)
经济学(22045)
(21725)
研究所(21281)
北京(20725)
经济学院(19856)
(19800)
业大(19240)
商学(18980)
商学院(18776)
(18615)
基金
项目(101880)
科学(82828)
研究(77331)
基金(77269)
(65824)
国家(65280)
科学基金(58114)
社会(51061)
社会科(48609)
社会科学(48599)
基金项目(40071)
(37487)
自然(37118)
自然科(36407)
自然科学(36401)
自然科学基金(35845)
教育(34887)
编号(32329)
资助(31977)
(31617)
成果(26852)
(23632)
重点(21728)
国家社会(21486)
教育部(21025)
(20970)
项目编号(20825)
人文(20803)
(20770)
课题(20488)
期刊
(81265)
经济(81265)
研究(52642)
中国(30762)
(30532)
管理(25877)
(24667)
金融(24667)
学报(19402)
科学(18952)
(18672)
财经(15519)
经济研究(15223)
大学(15145)
业经(14836)
学学(14143)
(13231)
教育(12906)
技术(12268)
农业(12259)
理论(10343)
图书(10220)
商业(9827)
问题(9761)
(9468)
实践(9347)
(9347)
国际(8260)
技术经济(7701)
现代(7434)
共检索到25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孔兵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非市场自然演进模式所伴生的"双重路径依赖"出发,分析了"隧道效应"和"信息披露操纵"在全流通市场条件下继续存在的成因和条件,并对比分析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不同市场表现形式及行为动向。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全流通市场条件下有效监管"隧道效应"与"信息披露操纵"行为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武  郭红卫  王竹园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普遍采取违规信息披露与非公平关联交易的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从而产生了终极股东的隧道效应。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能够抑制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深化,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小明  
通过分析股票全流通会增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博弈模型,得出股票全流通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声誉损失会很大、作假成本会很高,这会迫使上市公司放弃造假,选择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并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林祥  
股份全流通后,上市公司高管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滥用股权激励、变相管理层收购、利用内幕消息谋利、与强势投资者合谋操纵市场、设置金降落伞等过度保护条款、违规买卖本公司股票以及辞职套现等行为。为此,需创新高管行为监管的方式与手段,包括制定高管行为准则以明确高管行为规范、完善会计架构和财务舞弊责任制度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重视股权激励合规性监管以限制股权激励的负面作用,以及完善处罚体系以提高处罚对高管的约束力等四个方面。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晨  
近年来,伴随着证券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市场操纵行为亦在不断发展演变,信息型操纵案件数量增多、主体泛化、手段创新,呈现与其他操纵手段复合化的趋势。在剖析信息型操纵欺诈本质、揭示其社会危害的基础上,明确主观故意的要素地位及证明方法、类型化分析客观行为模式、完善影响交易价量标准有助于研究解决此类操纵的认定难点,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信息型操纵监管规则和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晨  
近年来,伴随着证券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市场操纵行为亦在不断发展演变,信息型操纵案件数量增多、主体泛化、手段创新,呈现与其他操纵手段复合化的趋势。在剖析信息型操纵欺诈本质、揭示其社会危害的基础上,明确主观故意的要素地位及证明方法、类型化分析客观行为模式、完善影响交易价量标准有助于研究解决此类操纵的认定难点,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信息型操纵监管规则和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沈晓艳  宋夏云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主要问题在于部分监管主体缺位、监管目标狭隘、监管内容单一、监管方式缺乏有效性等。本文提出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充分调动监管主体积极性、推动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的完善等优化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银伟  
第三方理财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模式近年来取得了高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风险控制不够、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信息披露不完善、客户经理私售理财产品等,主要原因是监管的缺失。文章从信息披露角度探讨加强对第三方理财产品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安全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玉梅  
虚假信息披露行为会极大危害证券市场,必须加强监管。我国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监管效益低下有其深层原因,应加强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监管,促使公司真实披露信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旭光  黄人杰  
证券产品的虚拟性、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必然是市场最有价值的资源,决定了信息披露在证券市场运行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披露监管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法律标准和法律责任等重要问题。信息披露的法律标准是衡量信息披露的基本尺度,其实质性标准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披露性,并对这些法律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法律责任方面,需要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以便更好地保护投资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符少燕  李慧云  
本文通过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地区层次的环境监管因素对企业层次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价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U型关系中,环境监管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环境监管有助于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良好的环境监管对国有企业更能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同一环境监管水平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有利于偏向企业碳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本研究丰富了环境监管和碳信息披露的有关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并为企业在不同环境监管水平下,充分提升碳信息披露水平与提高企业价值,以及为政府的相关环境监管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秀敏  马默坤  陈婧  
针对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从政府监管、舆论监督及市场调控机制三个方面,探究多重外部压力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监管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压力和市场压力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并未发现社会舆论压力与环境信息披露的显著相关关系。企业环境行为的外部压力机制建设,应当以制度监管为主要手段,以社会监督为补充,并将建立市场调控机制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金贵  严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芳  
从信息是否可观测、可核实的经济特性出发,分析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有限性的根源及其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共存的问题。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对披露一些动机不可观测、内容不可核实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有限性,而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则能很好地对这类信息进行披露,因此两种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实现一定的共存,使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从单纯以管制为主转变为激励与管制并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