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4)
2023(9492)
2022(8090)
2021(7259)
2020(6084)
2019(13306)
2018(13034)
2017(25024)
2016(13088)
2015(14106)
2014(13422)
2013(12869)
2012(11435)
2011(10294)
2010(10538)
2009(10362)
2008(9984)
2007(9012)
2006(8027)
2005(7551)
作者
(34702)
(29081)
(28947)
(27452)
(18433)
(13794)
(13080)
(10971)
(10857)
(10463)
(9832)
(9634)
(9337)
(9124)
(9106)
(8829)
(8627)
(8533)
(8481)
(8273)
(7218)
(7046)
(6922)
(6606)
(6477)
(6475)
(6464)
(6378)
(5941)
(5556)
学科
(45723)
经济(45638)
管理(44503)
(40368)
(35874)
企业(35874)
(18402)
(17368)
方法(16293)
(14020)
(13777)
数学(13240)
数学方法(13031)
中国(12790)
业经(12704)
体制(12251)
(10760)
财务(10725)
财务管理(10697)
企业财务(10087)
(9388)
贸易(9382)
(9016)
银行(8999)
(8928)
(8910)
(8603)
(8482)
金融(8478)
理论(8274)
机构
学院(177538)
大学(175529)
(70933)
经济(69417)
管理(66430)
研究(58133)
理学(56690)
理学院(56114)
管理学(55121)
管理学院(54772)
中国(45250)
(38679)
(36390)
科学(32773)
财经(29362)
(28279)
(27902)
中心(26450)
(26450)
(25642)
研究所(24993)
业大(23228)
北京(22743)
经济学(22106)
(22022)
(21970)
师范(21818)
(21770)
财经大学(21666)
经济学院(19705)
基金
项目(115441)
科学(91490)
研究(87778)
基金(83667)
(72186)
国家(71594)
科学基金(61950)
社会(57185)
社会科(54145)
社会科学(54132)
(45337)
基金项目(43205)
教育(40856)
自然(38024)
(37532)
自然科(37168)
自然科学(37158)
自然科学基金(36478)
编号(36184)
资助(33474)
成果(30067)
(27979)
重点(26240)
(25579)
课题(25467)
(25010)
(24200)
国家社会(23908)
(23280)
创新(23267)
期刊
(86629)
经济(86629)
研究(56624)
中国(39169)
(32913)
管理(27563)
学报(26227)
(25190)
科学(24270)
教育(21585)
大学(21052)
学学(19702)
(17859)
金融(17859)
农业(16438)
业经(16419)
经济研究(15853)
财经(15098)
技术(14533)
(12963)
问题(10238)
商业(9849)
(9271)
(9078)
财会(8651)
会计(8343)
(7988)
现代(7924)
科技(7787)
国际(7718)
共检索到275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简建辉  何平林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恶意并购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恶意并购对于帮助股东监控经理人是有效的。具体来说,恶意并购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效率,增加股东财富,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或缓解代理成本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也应注意恶意并购机制的消极影响,它可能导致恶意并购机制运行的失效。恶意并购机制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本身是中性的。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并遏制其消极作用,将是政府关于恶意并购立法的中心思想,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并购法规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昶生  王峰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倾向于同业并购,近几年来,大型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我国的经济安全与企业发展都带来了隐患。文章从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危害入手,在对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动机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并购的流程为线索,从前期准备、合同签约、运作管理与纠纷解决四个方面系统地研究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明海  张洁  程学斌  
文章针对目前频发的一系列事件提出了恶意疑似产品召回的新概念,明确研究恶意疑似产品召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引发恶意疑似产品召回的具体原因和方式,提出了应对恶意疑似产品召回的原则和思路,为召回问题和贸易摩擦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冬元  时秀梅  
公司管理层发起恶意收购的动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很多是与公司财富的增加和股东利益的改善相背离的。因此,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约束管理者行为,恶意收购将有可能导致公司财富与股东利益的损失。在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公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恶意收购的鼓励可能是不适当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丽娟  谭媛媛  
保险人的恶意理赔是当下"理赔难"这一行业顽疾的一个重要症结。保险合同的关系型特质使保险人在理赔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机会主义倾向,采取违背善意且公平交易义务的严重恶意理赔行为。由于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及受限于承诺履行利益的补偿范围,既有合同法之下的违约责任对此出现了规制乏力。为此,有必要超越既有的合同规范,采取从一般违约跨越到恶意侵权并上升到严重恶意侵权的逐层递进策略,借助侵权责任法之下的惩罚性赔偿机制来矫正这一失范局面。在抽取出严重恶意理赔行为作为嵌入起点的基础上发挥惩罚性赔偿机制的惩罚效应,通过彰显严重恶意理赔的应受责难性来填补违约责任在价值评判方面的功能缺失;同时,借助惩罚性赔偿机制的威慑作用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娟  刘纪鹏  
恶意收购对于目标公司与股东来说并非真"恶意",主要是指收购方未与目标公司董事会就收购达成一致,而通过收购要约的方式取得控制权。绝大多数的"野蛮人"收购是针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中国目前并未出现真正的恶意收购,或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极少或者没有成功完成的恶意收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英恶意收购的集中出现具有相似性,恶意收购是经济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的表现。美国历经四十年恶意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抗,恶意收购仍然占据并购市场的相当比例,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娟  刘纪鹏  
恶意收购对于目标公司与股东来说并非真"恶意",主要是指收购方未与目标公司董事会就收购达成一致,而通过收购要约的方式取得控制权。绝大多数的"野蛮人"收购是针对目标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中国目前并未出现真正的恶意收购,或者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极少或者没有成功完成的恶意收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英恶意收购的集中出现具有相似性,恶意收购是经济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的表现。美国历经四十年恶意收购与反收购的对抗,恶意收购仍然占据并购市场的相当比例,其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期刊] 征信  [作者] 邱峰  
现实生活中,居民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大量非恶意逾期记录,这不仅给其本身带来了不便,还可能对征信系统、商业银行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加强非恶意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的防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邱大梁  陈剑  
本文对以炒作上市公司控股权或炒作上市公司股票,或者直接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为目的进行的收购做简要分析。主要问题有:收购人以虚假材料骗取收购资格;以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操纵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数据,骗取再融资并予以侵占;炒作操纵股价、进行内幕交易等获取非法利益等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超鹏  叶小杰  吴世农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首次从CEO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后是否被撤换的角度来考察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实证检验发现:(1)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在并购之后三年内被非自愿变更,其中被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变更的CEO占28%,而被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就是因公司控制权变更而撤换的CEO占6%;(2)并购公告前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越差,CEO在并购后3~5年内越可能被非自愿变更;(3)同样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民营企业CEO被变更的概率远高于国有企业,究其原因可能是民营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即公司控制权市场在约束CEO行为方面比国有企业有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军  胡晓雪  周笑  
买家恶意评价行为是现有C2C网站信用评价体系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考察买家恶意评价行为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建立买卖双方的博弈模型,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买卖双方的复制动态和进化稳定策略。分析结果表明:买家是否做出恶意评价与第三方投诉机制是否完善相关;卖家投诉成功率,投诉成本和买家恶意评价所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是影响买卖双方行为演化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对预防买家的恶意评价行为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永斌  刘昱珩  
在分析国内外恶意收购形式演变的基础上,预测注册制的新形势下公开要约收购将取代二级市场举牌收购成为恶意收购的主流工具,并且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化解恶意收购存在的道德风险,更好地发挥其资本市场纠错机制的功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  
股权分置改革结束进入全流通时代后,并购市场将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发生新的变化,并购财务运作模式也将随之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全流通时代并购市场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并购财务运作中的估值体系、支付手段以及融资渠道所呈现的新的特征进行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乃纪  
在现代企业中,当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后,经理阶层成为一个利益相对独立的群体,这就自然地产生一个经营者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是否一致的问题。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必然影响经营目标的选择。两权分离的积极作用是,“在做出决策时,管理人员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龚小庆  
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着的主体构成的关系网络。产权是有价值的规则系统,产权的价值是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确定的,它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这就使得产权的交换和产权结构演化成为可能。经济系统中主体的“生态位”是指该主体所拥有的产权以及相应的行为规则集合。生态位的重叠导致外部性的产生,而制度的涌现和演化过程就是外部性的产生、转换和平衡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