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9)
- 2023(9898)
- 2022(8661)
- 2021(7929)
- 2020(6998)
- 2019(15927)
- 2018(16004)
- 2017(32392)
- 2016(17315)
- 2015(19869)
- 2014(19675)
- 2013(19526)
- 2012(18272)
- 2011(16594)
- 2010(16756)
- 2009(16209)
- 2008(16020)
- 2007(14488)
- 2006(12577)
- 2005(11285)
- 学科
- 济(76138)
- 经济(76059)
- 管理(50091)
- 业(48875)
- 方法(39541)
- 企(38421)
- 企业(38421)
- 数学(35918)
- 数学方法(35676)
- 农(21330)
- 财(21185)
- 中国(20750)
- 贸(16677)
- 贸易(16671)
- 易(16081)
- 制(15560)
- 业经(14713)
- 农业(13396)
- 务(13323)
- 财务(13299)
- 财务管理(13260)
- 银(12999)
- 银行(12973)
- 学(12922)
- 地方(12688)
- 企业财务(12513)
- 行(12353)
- 融(12017)
- 金融(12015)
- 和(10855)
- 机构
- 学院(256701)
- 大学(255550)
- 济(109282)
- 经济(107102)
- 管理(98596)
- 理学(85077)
- 理学院(84214)
- 管理学(82938)
- 管理学院(82458)
- 研究(80427)
- 中国(62542)
- 财(53402)
- 京(52258)
- 科学(47023)
- 财经(42906)
- 农(40544)
- 所(40360)
- 经(38823)
- 中心(37874)
- 江(37421)
- 研究所(36168)
- 业大(35959)
- 经济学(34865)
- 北京(32880)
- 农业(32256)
- 经济学院(31983)
- 范(31859)
- 财经大学(31753)
- 师范(31560)
- 州(30196)
- 基金
- 项目(163011)
- 科学(127984)
- 研究(121087)
- 基金(118289)
- 家(101261)
- 国家(100430)
- 科学基金(86007)
- 社会(77155)
- 社会科(73235)
- 社会科学(73213)
- 省(63826)
- 基金项目(62392)
- 教育(57042)
- 自然(54127)
- 划(53405)
- 自然科(52876)
- 自然科学(52860)
- 自然科学基金(51937)
- 编号(50925)
- 资助(49638)
- 成果(41312)
- 部(37442)
- 重点(36579)
- 发(35175)
- 课题(34230)
- 创(33963)
- 教育部(32551)
- 人文(31922)
- 创新(31757)
- 科研(31697)
共检索到370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守喜 梁叔翔
股权分置现象是长期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顽疾之一,我国IPO市场实现全流通以来,我国IPO市场的定价效率如何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全流通后的沪深IPO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OLS回归、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全流通下我国IPO抑价的成因,结果发现:第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引发的"全流通"并不能有效降低我国高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第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西方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IPO发行抑价解释均不强,"赢着诅咒"假说和承销商声誉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也不适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熊虎 罗秋兰
文章以实行全流通发行并上市的国内股票为样本,使用Newey—West提出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一致协方差回归方法,对影响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降低中国IPO抑价的建议。
关键词:
回归方法 全流通 IPO抑价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强
本文利用统计描述与线性回归方程对全流通时期我国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82只A股抑价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IPO高抑价率主要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热衷于新股炒作造成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形成。
关键词:
IPO抑价 全流通 实证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礼君 彭茜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关键词:
IPO 资本市场 全流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金楼
中国A股IPO抑价率远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其他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水平。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中国A股市场发行的259家新股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赢者诅咒"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解释A股IPO抑价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发现,经典文献中关于IPO抑价的"赢者诅咒"假说基本上不能解释中国A股IPO抑价现象,而二级市场的乐观情绪和新股投机是决定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IPO抑价 赢者诅咒 投资者情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晓冰 汪戎
本文使用多变量回归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全流通发行制度下的IPO抑价程度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因素,也就是发行量和近3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则发现整个市场(而非个别股票)依然存在着IPO上市之后走势不佳的问题。整体而言,制度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内证券市场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敏 侯居跃
本文以2010-2012年间我国发行上市的410只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为样本,通过运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配售对象数量与初步询价均值对IPO抑价有显著性影响,其它两个"簿记"信息代理变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均不具显著性,"簿记"信息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有限;我国新股抑价主要受供求和情绪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抑价水平的个股影响其抑价的因素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因素对不同个股抑价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IPO抑价 簿记信息 分位数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照源 黄嘉蔚
文章以我国IPO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现金流-收益模型估计出盈余管理程度,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后的IPO高抑价之间显著正相关。再通过分析偏相关系数,指出IPO发行价和首日收盘价分别与报告盈余的相关性要高于其真实盈余,从而得出是由于我国一、二级市场的制度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投资者行为差异使得促成发行上市后IPO高抑价现象的形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昌达 王艺明
笔者立足于刚启动半年的创业板市场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与主板市场的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IPO抑价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创业板市场上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均失去解释能力,且非流通股比例与初始收益率负相关而其系数并不显著。要控制IPO抑价应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提高投资者投资水平。
关键词:
IPO抑价 实证分析 创业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柳钦 曾庆久
股市IPO抑价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IPO抑价的各种理论 ,比较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股市IPO抑价程度 ,并对IPO的抑价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我国股票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报酬率。过度的投机 ,信息披露的不完善、非流通比率较高等因素是我国IPO抑价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IPO 抑价程度 超额报酬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自兵 陈金明 卫新江
本文对A股全流通发行后265家IPO公司432次锁定期解除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事件日前后有显著的价量效应。自T_(-8)日至T_(+2)日,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为-2.3%,且在随后两个月内没有出现反转;在事件日,发现有163.2%的异常成交量,其后快速回落至33.2%的永久性异常成交量。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流动性改善变量的新模型以修正传统单变量模型,实证结果支持新模型,估计的A股需求弹性为-52.73,表明股票需求曲线相对平坦,基于IPO锁定的大小非解禁纯供给量因素不会导致股票价格显著下降。
关键词:
全流通发行 锁定期解除效应 股票需求弹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浦军 范丽 刘娟
新股发行抑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国内新股发行抑价水平远远高于国外,目前尚没有得到一致且系统的答案。本文依托中国股票市场转轨的现实状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中国IPO抑价问题做出分析研究。
关键词:
转轨经济 IPO抑价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波 王静涛
国外大量研究验证了投资银行声誉理论,即知名的投资银行承销的IPO发行抑价低于普通投资银行承销的IPO,这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结论能不能适合中国的证券市场,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以2001年3月至2005年底沪深两市A股IPO市场的300只新股为研究样本,对投资银行声誉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投资银行和发行市场的信息效率不高。
关键词:
IPO抑价 投资银行声誉 实证研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永文 楼蔚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大盘指数与股票市场IPO抑价程度相关。"市场气氛"这一指标可用来刻画大盘指数的状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6年至2008年在沪市上市的41只A股新股,就上证综指与沪市A股市场IPO抑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6年至2008年上海A股市场平均IPO初始收益率为81.72%,股改后的上证A股市场仍存在着较高的发行抑价。上证综指与IPO抑价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沪市市场气氛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同时发现上市首日换手率、发行规模等几个变量也表现出较高的显著性,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是新股IPO抑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上证综指 市场气氛 IPO抑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满意 戚安邦
本文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在询价制下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近期我国股市IPO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询价制下上市公司IPO抑价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承销商提供有益的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