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8)
- 2023(2771)
- 2022(2322)
- 2021(2292)
- 2020(1952)
- 2019(4314)
- 2018(4407)
- 2017(7725)
- 2016(4613)
- 2015(5106)
- 2014(5181)
- 2013(4973)
- 2012(4906)
- 2011(4375)
- 2010(4736)
- 2009(4316)
- 2008(4744)
- 2007(4202)
- 2006(3647)
- 2005(3323)
- 学科
- 济(16021)
- 经济(16005)
- 管理(10886)
- 业(9080)
- 学(7696)
- 方法(7613)
- 企(7179)
- 企业(7179)
- 数学(6263)
- 数学方法(6039)
- 农(4431)
- 土地(4310)
- 理论(3790)
- 财(3528)
- 中国(3396)
- 业经(3312)
- 农业(3048)
- 法(2848)
- 资源(2802)
- 环境(2613)
- 和(2606)
- 制(2600)
- 教学(2425)
- 银(2390)
- 问题(2387)
- 银行(2374)
- 地方(2373)
- 务(2301)
- 融(2301)
- 金融(2299)
- 机构
- 大学(70681)
- 学院(69877)
- 研究(27218)
- 管理(22107)
- 科学(20951)
- 济(20697)
- 经济(20074)
- 中国(19818)
- 农(18807)
- 理学(18684)
- 理学院(18336)
- 管理学(17573)
- 管理学院(17461)
- 京(16675)
- 所(16006)
- 农业(15237)
- 研究所(14907)
- 业大(14475)
- 江(11827)
- 中心(11672)
- 范(10854)
- 师范(10700)
- 北京(10324)
- 财(10262)
- 农业大学(10059)
- 院(9881)
- 省(9507)
- 室(9253)
- 州(9063)
- 科学院(9019)
- 基金
- 项目(47445)
- 科学(35606)
- 基金(33463)
- 家(31479)
- 国家(31246)
- 研究(30413)
- 科学基金(25039)
- 省(18707)
- 自然(18417)
- 自然科(17967)
- 自然科学(17956)
- 基金项目(17689)
- 自然科学基金(17592)
- 社会(16875)
- 划(16605)
- 社会科(15857)
- 社会科学(15852)
- 教育(14214)
- 资助(14169)
- 编号(11853)
- 重点(11254)
- 计划(10823)
- 成果(10245)
- 科技(10060)
- 部(9850)
- 发(9752)
- 科研(9477)
- 创(9321)
- 创新(8869)
- 课题(8849)
共检索到104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安国 王勇 郭聪 刘辉芬 李世斌
全栖息地毒鼠法以害鼠生态学为基础,将毒饵灭鼠三要素—杀鼠药物、用药技巧扣组织措施有机地结合,成为一套适合我国亚热带农业区防治鼠害的实用技术。本文阐述该技术6大环节即查明鼠情、选准时机、制好毒饵,组织围歼、正确投放和查漏扫残的技术要领与原理,並简介一些应用实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波
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和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于1992年4月20日—5月13日应用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全栖息地毒鼠法”和“复方灭鼠剂88—1”两项技术成果,在两县共计92万亩耕地、8.68万户农民及城镇居民进行大规模群众性灭鼠运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志华 李京梅 杨雪
基于填海生境损害显著、损害评估量化困难的背景,探讨生境等价分析法传统模型在填海生物栖息地损害评估领域的改进性应用。比较传统计算方式和参数改进后两种情形下的总受损量与修复规模,结果表明:传统情形在填海生境损害评估时存在总受损量和修复规模低估;海湾服务水平恢复至单位面积基线服务水平的情形存在总受损量和修复规模过大问题;海湾服务水平恢复至基线总服务水平的情形为生境等价分析法在填海生物栖息地损害评估与补偿的合理运用。以罗源湾填海生态损害评估为例,得出三种情形下平均修复规模分别为11.73km2、133.12km2、71.64km2。进一步优化修复目标,以被填海域单位面积变化导致的海湾总生态服务水平变化...
关键词:
生境等价分析法 填海 生态损害 生态修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常明 周雨阳 张卫国
生境适合度是包括气候、食物和风险等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性概念,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自然分布格局及种群动态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鼠兔对栖息环境基本表征的选择偏好为依据,通过对不同植被斑块间鼠群特征的对比分析,对高原鼠兔栖息地适合度与降雪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雪被消融速率与鼠群密度、裸地面积和土丘数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与植被高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降雪后鼠兔能否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食物是高原鼠兔栖息地适合度的重要指征,也是高原鼠兔行为导向的基本动因。植被性状是影响雪被消融速率的重要因素,其斑块状的分异特征是决定高原鼠兔种群分布格局以及预测其动态趋势的重要指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美文 黄璜 王勇 李波
在洞庭湖区域,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主要栖息在山区和丘陵区的林地,山边农田与农房也有少量栖息.社鼠体型中等,体重最大的仅100 g左右,尾长大于或等于体长.雌雄体之间的外形体尺指标基本一致,不存在性二型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均有显著增长,其中,胴体重、体长和尾长随体重增加一直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趋势,而成年后的耳长与后足长增长缓慢,变化相对较小.
关键词:
社鼠 外形特征 栖息地选择 洞庭湖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新磊 宜树华 秦彧 陈建军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之一,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传统地面观测方法耗时耗力,而卫星遥感分辨率低没法识别,因而对高原鼠兔栖息地的研究多为定性且缺少大范围量化研究。无人机航拍为研究高原鼠兔栖息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于2015年6月-8月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定点定高航拍,共布设了约300个工作地点,获取了约1 800张航拍照片;每张照片覆盖地面26 m×35 m,每个像元覆盖地面约为1 cm2;通过自主开发的照片处理软件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勇 温俊宝 胡德夫
从研究方法、栖息地选择、栖息地评价、栖息地破碎化等方面对鸟类栖息地的研究进行总结。鸟类栖息地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条带取样法和0.04hm2圆形地块法等,近年来3S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研究效率,拓展了鸟类栖息地的研究领域;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大多以植被等环境因子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及不同季节和生活史阶段,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基础上,对鸟类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及等级划分,可以为鸟类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栖息地破碎化会对鸟类生存和鸟类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鸟类种群的营巢成功率、繁殖成功率及鸟类群落分布。从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对国内鸟类栖息地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选择 适宜性评价 破碎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汪金涛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汪金涛
根据2003–2007年1–5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表温(SST)、海面高度(SSH)等海洋遥感数据,以作业次数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对2003–2007年1–5月的HSI值与实际产量和作业次数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MM和GMM均拟合较好,HSI>0.6时,A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6.75%和89.82%;GMM的产量和作业次数比例分别为84.30%和85.80%,AMM稍优于GMM。利用2008年1–5月的阿根廷滑柔鱼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邵晨 胡一中
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e夜栖息地的选择及夜栖息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白鹇的夜栖息场所主要为靠近沟谷的常绿乔木,有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甜槠Castanopsis eyrei,苦槠C.sclerophyll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夜栖息时间有较大差异,秋冬比春夏平均长72 min,阴雨天气比晴好天气平均长43 min;夜栖与光照有关,傍晚光照低于5 lx夜栖开始,清晨光照高于5 lx夜栖结束;夜栖息地的地理特征为海拔600~900m,坡度为30°~45°。图1表4参8
关键词:
白鹇 夜栖息地 夜栖息树种 夜栖息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红星 刘春悦 侯韵秋 钱法文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以及对于一些广袤且偏远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监测和预测鸟类与栖息地关系,推动实现物种保护管理目标。本文主要回顾遥感数据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影像数据源和影像时相的选择,以及遥感信息提取和鸟类野外调查方法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龚彩霞 陈新军 高峰 官文江 雷林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在渔业资源开发、管理、评估及保护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渔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简要概述了国内外HSI研究现状、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概括提出HSI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有:(1)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生活史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的环境;(2)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和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环境因子;(3)开展数据源合适时空标准的研究,建立环境因子等数据的规范;(4)根据历史资料和专家知识赋予各因子的合适权重;(5)针对不同目标(保护区、中心渔场、生物量估算等),来选...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模型开发 渔业科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济才 李密 周红春 王鹏 刘国华 张文武
中华虎凤蝶是一种世界珍稀蝶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于湖南省桃源县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中华虎凤蝶,并首次在湖南发现了该种较大的种群和栖息地.
关键词:
中华虎凤蝶 种群 栖息地 湖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新军 冯波 许柳雄
根据商业性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环境数据结合专家知识绘制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o bseus)对温度、盐度、溶解氧和温跃层深度的适应性指数曲线,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综合栖息地指数。用AIC值检验不同建模方法的拟合度,并对不同建模方法的输出结果进行空间分析。最后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其在渔场选择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最小值法在4个模型方法中拟合度最好,给出了较为严格的栖息地适宜度估计,算术平均法则给出了较为粗略的栖息地适宜度估计。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栖息地指数(HSI)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连乘法指示的HSI>0.9的区域局限于赤道附近55°E~68°E间;最小值法指示的H...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栖息地指数 印度洋 实证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波 陈新军 许柳雄
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找出最佳上界方程,以最佳上界方程拟合的数值来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从而揭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分别为HR_(T0.9)=-44.803+7.685T_(0.9)-0.255T_(0.9)~2,HR_(dT_(0.9))=6.234+0.953dT_(0.9)-0.026dT_(0.9)~2和HR_(dO_(0.88))=7.422+4.25dO_(0.88)-0.727dO_(0.88)~2。10°N~10°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