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6)
2023(6901)
2022(5758)
2021(5469)
2020(4469)
2019(10067)
2018(10165)
2017(17135)
2016(10809)
2015(12271)
2014(12587)
2013(11600)
2012(10800)
2011(9961)
2010(10579)
2009(9816)
2008(9740)
2007(9081)
2006(8367)
2005(8121)
作者
(28217)
(23511)
(23308)
(22626)
(15002)
(11291)
(10807)
(9204)
(8883)
(8678)
(7986)
(7981)
(7714)
(7667)
(7513)
(7448)
(7215)
(7015)
(6937)
(6852)
(6369)
(5892)
(5671)
(5585)
(5468)
(5391)
(5256)
(5176)
(4716)
(4708)
学科
管理(31710)
(28911)
经济(28833)
(25690)
(22444)
企业(22444)
教育(21686)
中国(15735)
(14834)
(12738)
理论(9693)
方法(9320)
(9118)
(8947)
(8695)
业经(8018)
(7609)
制度(7606)
教学(7563)
体制(7562)
数学(7532)
(7465)
银行(7454)
数学方法(7362)
(7110)
财务(7087)
(7086)
财务管理(7065)
企业财务(6696)
技术(6520)
机构
大学(149585)
学院(142258)
研究(53063)
(50834)
经济(49155)
管理(46674)
理学(38575)
理学院(38021)
管理学(37294)
管理学院(36968)
中国(34970)
(33588)
教育(31812)
(29864)
(29095)
师范(28931)
科学(28017)
(26470)
(25605)
师范大学(23801)
中心(23677)
研究所(22452)
北京(22224)
财经(21866)
(19982)
(19598)
(19276)
(18489)
技术(18264)
职业(17197)
基金
项目(84925)
研究(72265)
科学(68605)
基金(58274)
(48625)
国家(48025)
社会(43934)
教育(42648)
社会科(41252)
社会科学(41247)
科学基金(40967)
(34418)
编号(32158)
成果(30827)
(30637)
基金项目(29152)
课题(26562)
资助(23372)
自然(23348)
自然科(22780)
自然科学(22772)
(22767)
(22418)
自然科学基金(22373)
(21423)
重点(20755)
(20434)
规划(19881)
教育部(19551)
项目编号(19461)
期刊
(64210)
经济(64210)
研究(59442)
教育(55254)
中国(46624)
(25380)
管理(19003)
学报(18458)
(17484)
科学(16827)
大学(16185)
技术(15881)
(15149)
金融(15149)
职业(13672)
学学(13159)
财经(11823)
农业(10953)
(10193)
(9117)
技术教育(8914)
职业技术(8914)
职业技术教育(8914)
业经(8910)
经济研究(8657)
(8537)
论坛(8537)
问题(7756)
图书(7395)
(7297)
共检索到246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倩  袁奕  
大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的增强表现为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感受学习获得对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认知与判断,所以,利用相对"隐性"的途径和方式来弥补显性教育方法的不足,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全日制自考生的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自考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全日制自考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强隐性教育的途径和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修鲁  
面对自考助学学生群体的特点,如何管理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成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到推进素质教育中,教育自考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和实践内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晓航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广州某大学320名自考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校自考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08%,自考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青年常模以及大学生常模低,其中强迫症状较为突出。本文以定量研究方法,在分析自考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教育对策,以期提高自考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考生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纯蕖  
高校自考脱产助学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大学正规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学历教育形式。为了解当前高校自考脱产助学班助考助学情况,笔者以华南某大学为例,对自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交流,就他们在校的学习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凤存  
自考生网络自主学习既与助学机构和导学教师所提供支助服务密切相关,更离不开自考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在网络环境下,只有构建起由助学机构、导学教师和自考生所组成的三位一体自主学习模式,才能有效促进自考生网络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国家  郭玉峰  
本文通过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学观地分析、解读,结合孔子教学思想及切身体会和自考生的特殊情况,从自觉意识的树立、"志"与"学"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等三个方面出发,吸收、借鉴《论语》中关于为学的思想,给自考生树立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为学观,为自考生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的目标而奋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媛  
自考远程教育是区别于传统面授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统观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自考远程教育将逐渐成为与面授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或将成为新时期考生首选的社会助学形式。本文立足于天津市开展自考远程教育的实践,结合对考生开展的满意度调查,对自考开展远程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益峰  
隐性教育内隐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内容、愉悦的教育方法、持续的教育效果都有利于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养成,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隐性教育路径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学校情境、教学场域、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来实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杰  李敬锁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需要。但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诸多因素。在分析培养目标与教育现状偏差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的目标设计及其实现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尚科  张卫刚  杨颉  
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 ,我国应整合现行的多种研究生教育形式 ,明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内涵 ,确立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 ,并打开两者之间的通道 ,使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卫刚  谢仁业  马桂敏  廖文武  李小平  杨颉  
本文对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的定义和内涵.从完善、规范、拓展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构建规范的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阐述 了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斌  康妮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提供学位教育的终身学习。激发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活力具有丰富的意蕴:激发高等教育整体活力,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激发学习者活力,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提升高校育人整体水平。为此,高校要推进多种形式因才施选;育人要找到长效与短效的平衡;高度重视集体建设的育人作用;适应与引领变化要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常态;重视人才评价与项目评价的多样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球化浪潮在推动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涤荡,我国高校大学生也因此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这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鉴于此,为了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我国高校应扩大德育工作的空间,注重发展隐性教育。国外关于隐性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隐性教育的政治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的维度来展开,理论研究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棉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存在一些困难 ,其原因之一是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教师隐性教育观念造成的认知与行为监控的盲点。更新教师隐性教育观念 ,需要教师把自己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 ,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 ,并用语言表达使内隐的教育观念清晰化 ,进而对其进行梳理和更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毅强  孙锐  王战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