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3)
2023(7379)
2022(6281)
2021(5769)
2020(4945)
2019(11523)
2018(11193)
2017(20836)
2016(11252)
2015(12446)
2014(12305)
2013(12082)
2012(11040)
2011(10017)
2010(10461)
2009(9830)
2008(9776)
2007(8917)
2006(8072)
2005(7574)
作者
(32445)
(26979)
(26730)
(25706)
(17232)
(13137)
(12361)
(10546)
(10370)
(9764)
(9345)
(9227)
(8944)
(8651)
(8499)
(8350)
(8043)
(7935)
(7880)
(7860)
(7067)
(6624)
(6527)
(6219)
(6142)
(6032)
(6024)
(6007)
(5578)
(5224)
学科
(42161)
经济(42088)
管理(36807)
(30836)
(27579)
企业(27579)
方法(15877)
(15023)
(14194)
数学(13465)
数学方法(13185)
中国(11731)
业经(10307)
(10212)
(9437)
教育(8800)
(8463)
(8385)
财务(8354)
财务管理(8331)
理论(7975)
企业财务(7897)
体制(7884)
地方(7780)
(7764)
银行(7751)
(7411)
制度(7407)
(7341)
金融(7339)
机构
大学(162164)
学院(156775)
(62986)
经济(61300)
管理(59326)
研究(56478)
理学(50017)
理学院(49429)
管理学(48532)
管理学院(48201)
中国(41301)
(35137)
(33404)
科学(31741)
(27523)
(25950)
中心(25260)
财经(25009)
研究所(24440)
(23895)
(22586)
北京(22410)
业大(21766)
(21256)
(21240)
师范(21018)
(19786)
经济学(19209)
财经大学(18454)
(18271)
基金
项目(103294)
科学(81089)
研究(77985)
基金(73697)
(63624)
国家(63119)
科学基金(54215)
社会(49225)
社会科(46639)
社会科学(46627)
(40807)
基金项目(38066)
教育(37591)
(34127)
自然(33648)
自然科(32861)
自然科学(32847)
自然科学基金(32219)
编号(31586)
资助(30083)
成果(27349)
(24734)
重点(23839)
(23495)
课题(23462)
(21603)
(21336)
国家社会(20430)
教育部(20403)
创新(20306)
期刊
(74806)
经济(74806)
研究(52803)
中国(41211)
(28219)
教育(25823)
管理(24173)
学报(23632)
(21624)
科学(21509)
大学(19238)
学学(17359)
技术(15419)
(15033)
金融(15033)
农业(14247)
财经(12920)
经济研究(11168)
(11072)
业经(10540)
(9750)
问题(8854)
(7831)
图书(7754)
(7682)
科技(7541)
(7512)
技术经济(7415)
会计(7347)
财会(7237)
共检索到25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维波  智德慧  张远英  徐树蓉  
讨论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平台课的内涵和设置的必要性,以西南大学为实例,具体分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平台课设置与教学运行的基本做法及其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幸生  马桂敏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产生多元化趋势,培养既有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又有广阔的相关领域知识的毕业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欢迎。针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如何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培养体系,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笔者从社会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的需求、原有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不足以及完善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按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思路,并进行了实施;初步实施的效果表明了这一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和创新能力强的硕士研究生探索了一条新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蒋宗礼  张晓霞  
计算机学科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应按一级学科制订蒋宗礼张晓霞计算机学科硕士生的自从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各学科都已培养出了一大批硕士,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的甚至已成长为一方面的带头人。为了进一步适应科学技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明道  
通过对某师范大学2010级全体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对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管理职能部门的角度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加强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任欣荣  肖凤翔  张立迁  
调研发现,公众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误解,考生缺乏报考意愿和动力,招生保障措施不健全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面临的问题或困难。指出造成该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观念的消极影响,导致招生宣传效果不佳;招生考试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体系不健全;非全日制"单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消极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静  
全日制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对象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结构良好、文化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和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临床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师素养形成;其课程设置原则,有转化原则和结合原则;其课程设置,从构想到安排,应体现科学性与合理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凤勇  
针对当前两年制硕士生课程设置问题,从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角度,与世界一流高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适当降低学分要求及采用多元课时方案等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课程体系是实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以学科教学(数学)专业为例,基于我国相关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结合文本分析与学生调查等研究方法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课程体系存在与未来教师职业能力需求匹配度不高的矛盾,表现为理论类课程占主体而实践类课程不突显、必修课程占绝对优势而选修课程占比偏低、研究方法类与跨学科类课程偏少、课程内容与专业及职业的契合度不够且课程实施弹性不足等问题。认为应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加强模块化课程,精选课程内容以优化课程结构;增进课程融合,推动课程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整合资源增进互动,活化课程实施,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军海  江莹  
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目标辨识,在讨论传统培养环境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运作方式,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平  杨连茂  甄良  丁雪梅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朝阳  
从奖助体系、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文伟  周庆  孙丽媛  
在界定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当前全目制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培养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引发困境的两因素——学科改造因素和研究生教育结构失衡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魏薇  
对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暴露出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源于高校在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存在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脱离、实践教学缩水与教师指导缺位、对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认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与质量,关注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摒弃培养过程中的功利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陈晖  陆祺  
认为实践基地不稳定、优质实践基地匮乏、优秀教师指导缺位、实践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是导致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弱的主要原因。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量身定制"创建海内外联动实践基地大平台的做法,高标准选拔研究生分批次进入基地实践,强化中学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一对一"带教,聚焦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科研开展"立体式"实践,以导师工作站为平台促进基地间的联动,建立健全过程性的教育实践质量保障机制,这种"五个一"模式下的浸润式实践,提升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构筑了多方共赢的教育实践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