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36.20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8)
2023(13741)
2022(11420)
2021(10806)
2020(8866)
2019(20083)
2018(20040)
2017(37245)
2016(20766)
2015(23590)
2014(23123)
2013(21626)
2012(19631)
2011(17626)
2010(18148)
2009(16534)
2008(16147)
2007(14777)
2006(12913)
2005(11484)
作者
(55098)
(46228)
(45860)
(43773)
(29360)
(22233)
(20787)
(17712)
(17579)
(16611)
(15863)
(15720)
(14967)
(14672)
(14254)
(14147)
(13668)
(13558)
(13375)
(13200)
(11662)
(11289)
(11069)
(10648)
(10391)
(10247)
(10217)
(10195)
(9232)
(9029)
学科
(74993)
经济(74891)
管理(62650)
(56197)
(48414)
企业(48414)
方法(30504)
数学(26548)
数学方法(25927)
中国(22137)
(20416)
(19128)
地方(18864)
技术(18631)
(18329)
业经(18270)
理论(16313)
(14835)
教育(14032)
农业(13468)
技术管理(12718)
(12628)
(12612)
银行(12606)
教学(12134)
(12123)
金融(12118)
(12044)
环境(11984)
(11903)
机构
大学(275376)
学院(274085)
管理(104818)
(104244)
经济(101651)
研究(90058)
理学(89501)
理学院(88421)
管理学(86517)
管理学院(85980)
中国(67988)
(59512)
科学(54507)
(50189)
(44276)
(43388)
中心(41786)
(39675)
师范(39355)
研究所(39082)
(38930)
业大(38839)
财经(38650)
北京(37885)
(35177)
(34904)
(34573)
技术(31892)
师范大学(31391)
经济学(31128)
基金
项目(185226)
科学(147075)
研究(141291)
基金(130682)
(112762)
国家(111776)
科学基金(97067)
社会(87799)
社会科(83081)
社会科学(83062)
(76172)
基金项目(68880)
教育(68629)
(63265)
自然(61437)
自然科(59998)
自然科学(59986)
自然科学基金(58867)
编号(58647)
资助(52475)
成果(48311)
课题(43044)
(43032)
重点(42443)
(40140)
(39899)
创新(39357)
(38173)
大学(36483)
项目编号(35445)
期刊
(121041)
经济(121041)
研究(84911)
中国(66151)
教育(50156)
管理(42185)
(40601)
学报(39288)
科学(37620)
(35208)
大学(32501)
技术(29094)
学学(28963)
(24037)
金融(24037)
农业(23728)
业经(20394)
财经(18896)
经济研究(18126)
(16347)
科技(15761)
职业(15008)
问题(14968)
图书(14716)
技术经济(13647)
(13562)
(13225)
论坛(13225)
(13020)
(12835)
共检索到42467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德东  于爱国  陈雪梅  高振海  田文晶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组织、国际化能力培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小林  齐昌政  文永红  石卫林  
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认为工程知识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它区别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工程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工程实践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层次性等内在逻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工程实践的内在逻辑,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工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晓霞  郭红  马齐爽  黄海军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通过调查分析、科学研究、教育实践与改革,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贯彻"分类培养、标准有别"思想,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形成的一套科学合理、面向国防工业需要且适用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小唐  钟登华  李云章  陆培毅  何振雄  杨秋波  
认为校企互动不足是影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介绍天津大学在长期的工程硕士教育实践中的做法,即坚持校企紧密合作,聚焦企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办学理念;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施"订单"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模式;重点服务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乐平  王应密  陈小平  
通过对一所研究型大学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及相关导师的调查,从入学动机与专业认同度、课程体系与教学状况、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导师指导情况等四个方面来发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唐广军  郭文莉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工程实践和工程职业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企合作的制度安排。作为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地方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创新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培养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培养过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主线聚焦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从构建层面、条件层面、实施层面、保障层面、衔接层面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养体系,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军海  江莹  
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目标辨识,在讨论传统培养环境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运作方式,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福莹  肖宏  王加春  漆汉宏  
简要介绍国内外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析CDIO理念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纬明  卢发周  
借鉴和运用合作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河海大学的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水利及相关行业组织,大力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通过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基地联系、完善"奖助贷"体系等必要措施,确保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王卫华  刘勇波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现实需求,架构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整体方案;分析了该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三类主体积极性不足两大瓶颈,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支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项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两类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较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光玉  
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特性,结合实践,总结了如何实现"五个结合",以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初步措施和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