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8)
2023(4742)
2022(3520)
2021(3365)
2020(2259)
2019(5166)
2018(4936)
2017(8911)
2016(4746)
2015(5398)
2014(5253)
2013(5051)
2012(4594)
2011(4255)
2010(4336)
2009(4003)
2008(3984)
2007(3633)
2006(3253)
2005(3021)
作者
(13536)
(11420)
(11281)
(10924)
(7108)
(5467)
(5028)
(4347)
(4292)
(4004)
(3851)
(3820)
(3604)
(3587)
(3559)
(3527)
(3343)
(3220)
(3218)
(3151)
(2832)
(2816)
(2753)
(2664)
(2625)
(2515)
(2513)
(2380)
(2246)
(2220)
学科
(19372)
经济(19354)
管理(13681)
(11272)
(9021)
企业(9021)
(7885)
中国(6468)
业经(6456)
方法(6381)
理论(6020)
农业(5283)
(5264)
数学(4283)
数学方法(4198)
教育(3947)
(3867)
(3743)
地方(3584)
(3522)
(3475)
(3205)
银行(3201)
(3187)
金融(3186)
(3115)
(3089)
环境(2968)
发展(2937)
(2921)
机构
学院(72116)
大学(70552)
(28672)
经济(28052)
管理(25601)
研究(25345)
理学(21869)
理学院(21644)
管理学(21286)
管理学院(21163)
中国(19225)
(15247)
科学(15048)
(13515)
(12636)
(12290)
中心(11227)
研究所(11159)
(11089)
(10852)
师范(10763)
财经(10514)
业大(10303)
农业(9821)
北京(9622)
(9612)
(9317)
经济学(8941)
(8815)
师范大学(8600)
基金
项目(46887)
研究(37900)
科学(37070)
基金(32696)
(28467)
国家(28180)
社会(23800)
科学基金(23582)
社会科(22391)
社会科学(22387)
(18658)
教育(17736)
编号(16590)
基金项目(16562)
(15653)
成果(13988)
自然(13359)
自然科(12984)
自然科学(12980)
自然科学基金(12737)
资助(12186)
课题(11926)
重点(11146)
(10922)
(10297)
(10250)
(10045)
国家社会(9932)
(9921)
项目编号(9785)
期刊
(35353)
经济(35353)
研究(21703)
中国(16078)
教育(13065)
(12950)
学报(10491)
管理(10135)
(10024)
科学(9865)
农业(9286)
大学(8365)
学学(7829)
技术(7307)
业经(6392)
(5596)
金融(5596)
财经(5456)
经济研究(5139)
(4797)
问题(4673)
(4483)
职业(4381)
(3884)
世界(3490)
现代(3481)
(3334)
论坛(3334)
科技(3266)
经济问题(3210)
共检索到109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龙  曹宝明  赵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和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为正确理解这一重大创新表述,首先,论文解构了“全方位”的科学内涵和五大基本特征,从六个维度解释了何谓粮食安全的“根基”。其次,基于SWOT法识别了实现这一新标准新要求的优势和劣势、困难和机遇,明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现实基础。最后,论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大对策建议,阐述了实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可能路径和主要举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祥智  宋乐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期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传统粮食安全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大食物观”的新内涵。但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结构性紧缺矛盾、国际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新发展阶段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国内要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耕地、农田、科技、利益、责任等角度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保障体系;国际上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参与粮食国际合作与治理,以高水平开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伟大变革和实现“稳定”奇迹奠定了扎实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催生粮食产业新需求新供给新业态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急迫需要;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既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也是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托,更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在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种业发展、收益保障、生产主体、结构调整、非常规农业等方位发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在拓宽进口来源、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合作等方位发力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供应链韧性;在粮食储备轮换、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流通体系等方位发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山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文章理论阐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涵义,构建四维度34个指标的粮食安全根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文章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灰色关联度等模型,揭示各指标对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强弱,测度各指标与粮食安全根基的关联程度及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作用下,耕地保护和科技支撑起到正向作用,党政同责夯实的作用呈波动趋势,而种粮收益则表现为负向作用。应稳定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逐步将支持的重点转向农业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支撑带动耕地保护程度和种粮收益水平持续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综合指数呈“W”形变动,但科技支撑指数呈现的复杂趋势和种粮收益指数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态势要引起重视。未来耕地质量和科技支撑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要重点防范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和“谁来种粮”问题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樊胜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农业食物系统(以下简称农食系统)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已经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大食物观为什么提出、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新要求、如何践行,对于新形势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正>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根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并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同时,还要求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涉及面广,但耕地和种子是“两个要害”。本文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视角,阐释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的重要性,分析粮食安全下耕地保护和种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农业强国的基础。目前,夯实粮食安全的“耕地”根基面临耕地总量少、优质耕地占比低,耕地基础地力退化趋势难扭转、质量仍趋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难遏制,以及可动员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夯实粮食安全“种子”根基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企业“山多峰少”和研发投入不足,种业产学研联系不紧密等现实问题。由此,抓住耕地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提等升级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合理有序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抓住种子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掌控核心种源、攥牢当家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承国  
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粮食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粮食安全又面临新的挑战,既有的安全隐患亦并未完全消除,潜在的粮食危机仍然存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小清  
一、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市场基础仍然不牢。如果没有国家提供制度性保护,难抵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湖北是产粮大省,自1978年至2006年,湖北粮食生产取得很大成就。除自然因素和科技因素外,不难看出政策因素对左右粮食生产起到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缪建新  
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多方合力的成果,其中公共图书馆以保存文献、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为基本宗旨,具有维系和引领市民阅读基本取向的职能。市民阅读指数是一个城市文化气质的最有力表现形态。因此,图书馆与"阅读"是城市精神文明中的硬、软件,两者共同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与精神面貌。张家港图书馆多年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岩松  朱山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研究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政策,确保重点县建设目标如期实现,近期我们对黑龙江、江西两省开展重点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贞林  王雅鹏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但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和人口递增趋势未减,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粮食安全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入手,本文提出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现实路径:严格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粮食单产的技术支撑;增强政策支持,改善种粮的经济效益;粮食生产立足国内,粮食贸易多元自主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随着“人粮矛盾”的发展 ,世界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总量 -购买 -营养”的转变。中国粮食在总量和购买上基本达到安全水平 ,营养安全水平仍需大幅度提高。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面临着生产资源减少、贫困人口相对增加和营养需求水平提高的矛盾。立足国内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和发挥国际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中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地  贺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也跨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定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提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基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大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叠加,国外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内涵与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求具体,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集中回答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靠谁、底线与目标是什么,中国饭碗如何才能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等问题,是新时代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