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1)
- 2023(5508)
- 2022(4971)
- 2021(4504)
- 2020(4048)
- 2019(9749)
- 2018(9706)
- 2017(18988)
- 2016(10563)
- 2015(12340)
- 2014(12729)
- 2013(12786)
- 2012(12252)
- 2011(11086)
- 2010(11219)
- 2009(10510)
- 2008(10692)
- 2007(9894)
- 2006(8339)
- 2005(7484)
- 学科
- 济(47679)
- 经济(47638)
- 管理(28842)
- 业(28016)
- 方法(25160)
- 数学(22783)
- 数学方法(22585)
- 企(21247)
- 企业(21247)
- 农(14184)
- 财(11841)
- 中国(10842)
- 学(10391)
- 贸(9624)
- 贸易(9622)
- 易(9328)
- 地方(9217)
- 农业(9168)
- 业经(8576)
- 制(7828)
- 务(7290)
- 和(7277)
- 财务(7270)
- 财务管理(7244)
- 企业财务(6819)
- 银(6674)
- 银行(6650)
- 融(6456)
- 金融(6454)
- 理论(6363)
- 机构
- 大学(160288)
- 学院(159832)
- 济(67256)
- 经济(65821)
- 管理(60913)
- 研究(55132)
- 理学(52402)
- 理学院(51829)
- 管理学(50906)
- 管理学院(50623)
- 中国(41736)
- 科学(35549)
- 农(34319)
- 京(34151)
- 财(29508)
- 所(29392)
- 业大(27542)
- 农业(27476)
- 研究所(26912)
- 中心(26097)
- 江(24639)
- 财经(23776)
- 经(21501)
- 北京(21298)
- 经济学(20696)
- 范(20241)
- 师范(19997)
- 院(19126)
- 州(19104)
- 经济学院(18965)
- 基金
- 项目(105760)
- 科学(81499)
- 基金(75485)
- 研究(74932)
- 家(66678)
- 国家(66140)
- 科学基金(55045)
- 社会(46417)
- 社会科(44005)
- 社会科学(43989)
- 省(41951)
- 基金项目(40194)
- 自然(35882)
- 划(35451)
- 自然科(34991)
- 自然科学(34976)
- 教育(34470)
- 自然科学基金(34336)
- 资助(31593)
- 编号(30833)
- 成果(25208)
- 重点(24290)
- 部(23894)
- 发(22917)
- 创(21268)
- 课题(21120)
- 科研(20854)
- 计划(20352)
- 创新(20021)
- 教育部(19814)
共检索到231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山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文章理论阐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涵义,构建四维度34个指标的粮食安全根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文章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灰色关联度等模型,揭示各指标对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强弱,测度各指标与粮食安全根基的关联程度及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作用下,耕地保护和科技支撑起到正向作用,党政同责夯实的作用呈波动趋势,而种粮收益则表现为负向作用。应稳定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逐步将支持的重点转向农业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支撑带动耕地保护程度和种粮收益水平持续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综合指数呈“W”形变动,但科技支撑指数呈现的复杂趋势和种粮收益指数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态势要引起重视。未来耕地质量和科技支撑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要重点防范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和“谁来种粮”问题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樊胜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食物观为粮食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农业食物系统(以下简称农食系统)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已经成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大食物观为什么提出、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新要求、如何践行,对于新形势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链 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龙 曹宝明 赵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和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为正确理解这一重大创新表述,首先,论文解构了“全方位”的科学内涵和五大基本特征,从六个维度解释了何谓粮食安全的“根基”。其次,基于SWOT法识别了实现这一新标准新要求的优势和劣势、困难和机遇,明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现实基础。最后,论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大对策建议,阐述了实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可能路径和主要举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祥智 宋乐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期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传统粮食安全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大食物观”的新内涵。但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结构性紧缺矛盾、国际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新发展阶段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国内要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耕地、农田、科技、利益、责任等角度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保障体系;国际上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参与粮食国际合作与治理,以高水平开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大食物观 新发展理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伟大变革和实现“稳定”奇迹奠定了扎实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催生粮食产业新需求新供给新业态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急迫需要;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既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也是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托,更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在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种业发展、收益保障、生产主体、结构调整、非常规农业等方位发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在拓宽进口来源、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合作等方位发力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供应链韧性;在粮食储备轮换、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流通体系等方位发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正>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根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并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同时,还要求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涉及面广,但耕地和种子是“两个要害”。本文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视角,阐释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的重要性,分析粮食安全下耕地保护和种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农业强国的基础。目前,夯实粮食安全的“耕地”根基面临耕地总量少、优质耕地占比低,耕地基础地力退化趋势难扭转、质量仍趋下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难遏制,以及可动员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夯实粮食安全“种子”根基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能力不强,种业企业“山多峰少”和研发投入不足,种业产学研联系不紧密等现实问题。由此,抓住耕地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提等升级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合理有序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抓住种子要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掌控核心种源、攥牢当家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志新 王迪 唐海云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粮食安全要求已从数量安全转变为结构安全。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分品种投入法与总量核减法相结合测算各省份不同用途粮食消费量。研究发现,饲料粮与工业用粮消费量增长显著,粮食消费结构呈现出“以口粮为主”向“以饲料粮为主”转变的特征;且除去西藏、甘肃等8个省份,东中部地区21省均实现了粮食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借鉴粮食安全贡献系数,从总量与不同用途角度分析各省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发现,中国口粮安全得到保障,但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饲料粮与工业用粮面临较大缺口,导致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整体为负。分地区来看,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份主产区对粮食安全与间接用粮安全的保障作用突出;而南方地区因为饲料粮需求旺盛导致其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但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位居前列。因此,要坚持“以我为主”,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因应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合理调整粮食进口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欧璇 侯杰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粮食安全的主要指标,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问题,并以国外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为借鉴,有针对性地提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指标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磊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志刚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的40年,亦是中国幼儿教育大发展的40年,尽管发展曲折,但总的趋向呈螺旋式上升,尤其是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明确了坚持公益普惠,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后,中国的幼儿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博士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学前教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荣华
The issue about food security cost is slighting all the while.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ondition of food security and the food security cost paid by government in China,the paper obtain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ood security cost is excessive.The policy advice is brought forwar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rely on homeland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to maintain moderate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rational cost.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成本 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志强 赵忠萍 吴玉华
中国粮食安全预警分析李志强赵忠萍吴玉华一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目标与结构(一)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目标我国粮食生产波动频繁,尤其是80年代以来更是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增长变动趋势及供需平衡态势作出系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