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94)
2023(15659)
2022(13413)
2021(12136)
2020(10412)
2019(23035)
2018(22658)
2017(42873)
2016(23057)
2015(25994)
2014(25952)
2013(25467)
2012(23591)
2011(21733)
2010(22065)
2009(20871)
2008(20285)
2007(18493)
2006(16724)
2005(14860)
作者
(69743)
(58471)
(58438)
(55366)
(36840)
(27988)
(26722)
(22559)
(21808)
(20849)
(19908)
(19685)
(18762)
(18279)
(18127)
(18082)
(17727)
(17290)
(16888)
(16746)
(14523)
(14413)
(14006)
(13338)
(13300)
(13006)
(12931)
(12736)
(11859)
(11593)
学科
(113223)
经济(113052)
管理(65413)
(55303)
(44858)
企业(44858)
方法(44236)
数学(36511)
数学方法(36083)
(28099)
地方(27044)
中国(26771)
(24614)
业经(23932)
环境(21718)
(21386)
农业(18767)
(18670)
理论(18179)
(17270)
(16789)
贸易(16782)
地方经济(16221)
(16155)
(15079)
(14164)
(13994)
金融(13991)
资源(13914)
(13816)
机构
学院(342633)
大学(339763)
(141031)
经济(137874)
管理(126438)
研究(120351)
理学(108409)
理学院(107039)
管理学(104903)
管理学院(104253)
中国(89353)
科学(77010)
(72613)
(62249)
(61692)
(58672)
研究所(56720)
中心(54568)
(52601)
业大(51484)
财经(49323)
(48222)
师范(47719)
农业(46126)
北京(45743)
(44387)
(43219)
经济学(43204)
(41965)
经济学院(38629)
基金
项目(227744)
科学(178257)
研究(164307)
基金(163215)
(143269)
国家(142107)
科学基金(120695)
社会(105752)
社会科(99355)
社会科学(99320)
(91115)
基金项目(86612)
自然(77244)
(76011)
自然科(75223)
自然科学(75200)
教育(75023)
自然科学基金(73831)
资助(67008)
编号(66676)
成果(53687)
重点(52162)
(51448)
(48758)
课题(46566)
(46343)
科研(43615)
国家社会(43510)
创新(43400)
计划(41507)
期刊
(164820)
经济(164820)
研究(96006)
中国(68262)
学报(56012)
(53250)
科学(51294)
(47326)
管理(45156)
大学(41289)
学学(38879)
农业(36588)
教育(34569)
技术(30029)
业经(26606)
经济研究(26485)
(26271)
金融(26271)
财经(24372)
问题(21219)
(21106)
(19201)
资源(19172)
图书(17665)
技术经济(17611)
统计(17091)
(16803)
(16005)
商业(15774)
(15700)
共检索到511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秋琴   王超   修新田   陈秋华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逐年上升,总体向更好状态转变;(2)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3年为资源导向型、2014—2015年为经济发展型、2016—2017年为生态引领型和2018—2020年为经济发展型;(3)从均值看,武平县复合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初级协调,相较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更为稳定,武平县全域生态旅游三个系统彼此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牵制;(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能力是阻碍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秋琴   王超   修新田   陈秋华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逐年上升,总体向更好状态转变;(2)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3年为资源导向型、2014—2015年为经济发展型、2016—2017年为生态引领型和2018—2020年为经济发展型;(3)从均值看,武平县复合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初级协调,相较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更为稳定,武平县全域生态旅游三个系统彼此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牵制;(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能力是阻碍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子璇   史达   马淑花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衡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厘清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并在方法层面对现有的静态测算模型进行动态化创新,定量测度2000—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科学度量其空间演化格局,并识别影响其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经济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有一定的改善,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3)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长期处于高水平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效应稳步增强,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极核特征明显;4)旅游经济效益、支持服务、旅游经济规模和调节服务是制约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姜钰  杨娅丽  
文章利用2005—2019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构建林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评价体系,计算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及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判断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计算生态环境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作用关系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巍   潘传快  
文章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以湖北省所辖7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高质量发展平均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其优劣势存在明显差异;(2)湖北省大部分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十三五”时期末期仍有50%以上的县域属于中度及低度协调区域;(3)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制约湖北省县域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法,研究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哈尔滨作为"冰城",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勉强耦合到2005年的初级耦合,再到2013年的中级耦合,最后到2015年达到良好耦合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有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智娟   文琦   施琳娜   吴昕燕   丁金梅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2006—2020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通过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QAP方法研究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呼包鄂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城市群内部高耦合协调度基本集中在省会城市。(2)稳步建设阶段的城市群耦合协调空间网络结构相较于引导培育阶段的城市群更为复杂。同时,各城市群内耦合协调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邻近指向和中心城市指向。(3)7个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较弱,城市群具有显著核心—边缘结构特征。(4)地理邻接、绿色创新一直是城市群耦合协调网络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对外开放差异、交通设施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丽娟  
本文在明确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协调演进机理的基础上,借助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定量分析方法,以河北秦皇岛为例,分析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组成的复合系统的耦合状态,并提出相应措施为相关部门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珺  张妍  
基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22个指标体系和现有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湖南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灰色关联度高,耦合作用较强;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向更高等级发展的趋势明显,提升空间巨大。因此,就湖南省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现状,提出政府应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知识水平等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深度耦合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耿瑞芹  栾志理  
【目的】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探究我国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生。【方法】选取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加权法计算2010—2019年各省份指标的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2010—2019年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速度要强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2)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态势来看,绝大多数省份耦合度水平有所上升,但基本停留在低水平的拮抗阶段,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有待增强;相较于中、西、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省份耦合度较高。3)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体时空演变态势来看,研究期内绝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度水平有所提升,但各省份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失调与轻度失调之间,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发展的空间尺度并不均衡,表现为东部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高,西部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则多处于严重失调阶段。4)以要素-功能-结构为主线分析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形成机理发现,要素、功能、结构方面的耦合是二者耦合协调的3个主要表现层次。【结论】旅游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极易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所以要在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要多方位提升旅游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充分把握生态化旅游创新理念,开发性创建生态旅游项目,以此方能更好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于洪雁  王群勇  刘继生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借助HP滤波分析法、重心坐标法、标准差椭圆法,揭示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 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两极化现象,但两极差异逐渐减小。(2)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和先升后降的波动周期,且波动愈发频繁,振幅不断增大。(3)在空间集聚性上,形成4个集聚区,高值区和次高值区沿东南沿海逐渐北上、西进,向内陆蔓延,次低值区、低值区逐步南退、西下;在空间方向性与演变性上,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发展良好区域沿东北-西南走向布局,并逐步向中部和西部偏移;在空间等级性上,我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等级为勉强协调,总体处于中级发展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童  王博  王琪延  
近年来,旅游休闲产业飞速发展,日渐成为多区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在旅游休闲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的同时,生态问题随之渐次凸显,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的资源驱动型低质开发现象层出不穷,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本文以北京2012-2017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北京市各区旅游休闲、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综合发展指数,并以旅游休闲、社会经济、生态环保耦合协调度模型基础对北京市各区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情况和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北京市各区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基本平稳,未出现跨级变化;石景山区、丰台区、怀柔区和大兴区耦合协调水平存在降级压力;西城区、海淀区、房山区、密云区需寻求突破努力升级;东城区、朝阳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门头沟区、平谷区和延庆区耦合发展态势良好,有进一步升级潜力。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对各区提出了耦合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奕汝   杨培涛  
【目的】测度分析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因子,为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形”,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的“S形”趋势,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趋势,但2015年后各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均有所放缓。【结论】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以中度协调阶段为主,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向良好耦合协调的过渡时期,提升空间较大;森林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在1980—2020年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建议从构建优良的区域森林成长自然环境子系统、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子系统、搭建承载合理与绿色消费的社会子系统3方面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