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5)
- 2023(15863)
- 2022(13655)
- 2021(12951)
- 2020(10460)
- 2019(24163)
- 2018(24025)
- 2017(45871)
- 2016(24835)
- 2015(27805)
- 2014(27975)
- 2013(27670)
- 2012(25779)
- 2011(23236)
- 2010(23161)
- 2009(21082)
- 2008(20196)
- 2007(17581)
- 2006(15631)
- 2005(13791)
- 学科
- 济(104772)
- 经济(104670)
- 管理(66327)
- 业(63427)
- 企(49760)
- 企业(49760)
- 方法(41086)
- 数学(34580)
- 数学方法(34206)
- 地方(30934)
- 中国(30249)
- 农(29973)
- 业经(24189)
- 学(22116)
- 财(21772)
- 农业(20755)
- 贸(17738)
- 贸易(17722)
- 环境(17427)
- 制(17237)
- 易(17027)
- 理论(16803)
- 和(16514)
- 地方经济(16498)
- 技术(15939)
- 银(15541)
- 融(15522)
- 金融(15516)
- 银行(15501)
- 发(14978)
- 机构
- 学院(346635)
- 大学(345916)
- 管理(135521)
- 济(134586)
- 经济(131468)
- 研究(121073)
- 理学(116593)
- 理学院(115111)
- 管理学(113180)
- 管理学院(112544)
- 中国(89746)
- 科学(76573)
- 京(75892)
- 所(60819)
- 财(60208)
- 农(56613)
- 研究所(55437)
- 中心(55056)
- 江(51640)
- 业大(51331)
- 范(50869)
- 师范(50418)
- 北京(48646)
- 财经(47908)
- 院(44660)
- 农业(43923)
- 经(43522)
- 州(42994)
- 师范大学(41036)
- 经济学(39352)
- 基金
- 项目(239170)
- 科学(187658)
- 研究(177676)
- 基金(170654)
- 家(148759)
- 国家(147450)
- 科学基金(126074)
- 社会(110434)
- 社会科(104412)
- 社会科学(104389)
- 省(94165)
- 基金项目(91898)
- 自然(81260)
- 教育(80829)
- 划(79636)
- 自然科(79279)
- 自然科学(79263)
- 自然科学基金(77799)
- 编号(74046)
- 资助(68838)
- 成果(59801)
- 发(55372)
- 重点(53775)
- 部(51851)
- 课题(51209)
- 创(49444)
- 创新(46007)
- 科研(45065)
- 国家社会(44596)
- 项目编号(44559)
- 期刊
- 济(154899)
- 经济(154899)
- 研究(103817)
- 中国(70429)
- 学报(53350)
- 农(52024)
- 科学(51176)
- 管理(48601)
- 教育(44198)
- 财(43202)
- 大学(39947)
- 学学(37193)
- 农业(36422)
- 融(30426)
- 金融(30426)
- 技术(30074)
- 业经(27305)
- 经济研究(23472)
- 财经(21993)
- 图书(20432)
- 问题(20398)
- 经(18823)
- 业(18647)
- 资源(18542)
- 科技(17276)
- 理论(16449)
- 技术经济(15927)
- 现代(15784)
- 发(15764)
- 商业(15633)
共检索到518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婷 梁亚东 张亦驰 黄民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全域旅游被确定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战略,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以利川市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山地旅游发展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利川市山地旅游发展存在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旅游要素发展不齐和融合产品缺乏文化特色三大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利川市山地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山地旅游 民族地区 利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嘉茵 瞿文政 许志明 凌国明 万智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的首选休闲活动。在此情况下,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全域旅游。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韶关市乳源县必背镇,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存在游客承载量低、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基础设施落后和政府存在缺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轻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新模式,以政府主导监督与村民联动运营为核心,结合"互联网+"技术为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推广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少数民族地区 轻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文章考察地处四川和云南之间泸沽湖地区旅游的发展及其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以观察、访谈和问卷的方式,研究小组收集当地人对旅游开发后泸沽湖地区族群关系互动的认识。研究发现,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族群间的交流和融合,强化了当地居民(特别是摩梭人)的族群认同。但旅游开发并没有完全消除当地族群间存在的偏见和歧视,旅游发展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族群意识的加强、市场经济的竞争和贫富差距的增大,都影响当地族群关系的健康发展。文章建议,在多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推行参与式开发和包容性增长的策略。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族群关系 泸沽湖 摩梭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怀良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出全域旅游的产业关联与地域统筹协作模式。实践表明:这类区域全域旅游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政府主导、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关联、差异化发展的地域协同、地域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的特色提升等策略。针对该县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今后应采取更新观念与强化政府主导,以产业链间的横向关联推动产业聚变,以分层次/类别统筹开发促进全域协同,坚持生态优先和强化环境保护等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怀良
全域旅游是旅游资源富集、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地区的一种发展新方式。全域旅游需要区域内部有高密度的多样景观,协调统一的区域主题以及适中的区域尺度。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利用优越的区域内在条件,将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相融,将森工、水能开发、食品加工与旅游联动,将道教文化与养生旅游、本土文化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养生旅游相统一,形成一系列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雏形。依托域外大景区整体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实行点、轴、面串联推进景观的全域统筹,突出绿色主题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旅游全域协同发展,并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世民 侯兰功 王小兰 付阳柳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苏州古城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苏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笔者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优劣势。探讨吴中区"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在促进当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上,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规划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樊玲玲
全域旅游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发展。以全域旅游目的地创建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对象,探讨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研究表明,现有福建省全域示范区在空间结构上具备极核型-点轴型的阶段性特征,并有向网络型发展的趋势,各示范区根据国内现有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可选择龙头景区带动型、特色资源驱动型、全域景区发展型、城市全域辐射型、产业深度融合型等不同的发展路径进行适应性发展,进一步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标准建构来提升优化全域旅游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目的地 发展路径 福建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全千红 沈苏彦
从全域旅游角度出发,运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从湿地旅游资源质量、湿地旅游生态环境、湿地旅游设施条件、湿地旅游品牌营销、湿地旅游社会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湿地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高邮市湿地旅游进行评价,可知高邮湿地旅游发展一般。针对得分较低的指标,结合全域旅游的要求,提出了创新湿地旅游产品体系、发挥区域资源整体优势、延伸湿地旅游产业链条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湿地旅游 评价体系 高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正超 谢春山
发展民族旅游是振兴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一项举措。旅游是一项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具有双向传播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中西部民族旅游地区文化的变迁。本文基于旅游文化整合与冲突的视角,探讨我国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锁成 李斌 金贤锋
川西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许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川西民族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两难境地,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很有必要。而川西民族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大,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民族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大旅游战略思想与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能关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这既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小桂 叶建
文章从国家和广西实施的全域旅游战略背景出发,分析了凭祥市开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和凭祥市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的问题,并从体制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打造、特色小镇建设、边关风情带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凭祥市全域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凭祥市 全域旅游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