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6)
- 2023(17550)
- 2022(14928)
- 2021(13991)
- 2020(11213)
- 2019(25469)
- 2018(25257)
- 2017(47836)
- 2016(25869)
- 2015(28840)
- 2014(28809)
- 2013(28191)
- 2012(26037)
- 2011(23763)
- 2010(23876)
- 2009(22133)
- 2008(21006)
- 2007(18632)
- 2006(16643)
- 2005(14371)
- 学科
- 济(107368)
- 经济(107257)
- 管理(69211)
- 业(68855)
- 企(52549)
- 企业(52549)
- 方法(41391)
- 农(38145)
- 数学(34625)
- 数学方法(34236)
- 中国(32211)
- 地方(29451)
- 业经(26914)
- 农业(25531)
- 财(23954)
- 学(22464)
- 制(19788)
- 贸(18306)
- 贸易(18291)
- 易(17640)
- 环境(17559)
- 理论(17541)
- 银(17295)
- 银行(17254)
- 融(16782)
- 发(16780)
- 金融(16779)
- 和(16701)
- 行(16640)
- 技术(16174)
- 机构
- 学院(364546)
- 大学(360691)
- 济(141845)
- 管理(141461)
- 经济(138512)
- 研究(125606)
- 理学(121710)
- 理学院(120266)
- 管理学(118216)
- 管理学院(117546)
- 中国(93766)
- 科学(78587)
- 京(77538)
- 财(64283)
- 所(62661)
- 农(62151)
- 中心(57154)
- 研究所(56989)
- 江(54820)
- 业大(53997)
- 范(52727)
- 师范(52253)
- 财经(50789)
- 北京(49175)
- 农业(47376)
- 经(46073)
- 院(46032)
- 州(44946)
- 师范大学(42082)
- 经济学(41598)
- 基金
- 项目(248916)
- 科学(195950)
- 研究(186576)
- 基金(177762)
- 家(154227)
- 国家(152826)
- 科学基金(130983)
- 社会(117237)
- 社会科(110754)
- 社会科学(110731)
- 省(99056)
- 基金项目(94605)
- 教育(84960)
- 划(82782)
- 自然(82774)
- 自然科(80765)
- 自然科学(80750)
- 自然科学基金(79253)
- 编号(78155)
- 资助(71564)
- 成果(63431)
- 发(57619)
- 重点(55874)
- 课题(54156)
- 部(53712)
- 创(51701)
- 创新(48032)
- 国家社会(47602)
- 项目编号(46946)
- 科研(46589)
- 期刊
- 济(166252)
- 经济(166252)
- 研究(107697)
- 中国(74376)
- 农(60965)
- 学报(55874)
- 科学(53475)
- 管理(50627)
- 教育(46212)
- 财(45947)
- 大学(42505)
- 农业(41418)
- 学学(39895)
- 融(33715)
- 金融(33715)
- 业经(31179)
- 技术(31159)
- 经济研究(25095)
- 财经(23339)
- 问题(21552)
- 经(19987)
- 图书(19762)
- 业(19281)
- 科技(17926)
- 版(17399)
- 资源(17163)
- 商业(16967)
- 理论(16860)
- 技术经济(16531)
- 现代(16454)
共检索到543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馨颜
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对起步晚但发展快的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更规范化的要求。面对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当前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索推进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提升内蒙古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动能。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内蒙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乌兰敖登 卫智军 刘德福
[目的] 系统把握内蒙古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区域差异化特征,挖掘旅游潜力,提出空间协调优化方案,为内蒙古特色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择内蒙古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建立空间矢量数据库,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模型以及Voronoi图热点分析等,深入探析特色乡村差异化分布格局,并提出协调发展优化方案。[结果] (1)内蒙古特色乡村分布具有明显的沿东南侧集中分布的特征,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态势;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3市特色乡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5.43%;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市、阿拉善盟和乌海市的特色乡村数量相对较少。(2)内蒙古特色乡村空间结构类型为集聚型分布,形成了2个集聚核心区:一是以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4市交界处为核心的核心区;二是以赤峰市、通辽市和向安盟为核心的次核心区。其中,中国传统村落分布范围最广,离散程度最高;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多方向的离散均匀分布;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相对集中于自治区东南侧;国家森林乡村分布最集中。(3)内蒙古特色乡村分布集聚热点区域主要有巴彦淖尔市的临河市和五原县片区,包头市辖区、土默特右旗和土默特左旗片区,赤峰市辖区和喀喇沁旗片区,赤峰市临西县,通辽市片区等。[结论] 内蒙古特色乡村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点,复合型乡村数量较少;并且各类特色乡村空间集聚分布差异较大,区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未来需要结合宏观规划,既要保障地域异质性特色化发展,又要精准量化供需关系,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协调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世民 侯兰功 王小兰 付阳柳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苏州古城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苏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笔者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优劣势。探讨吴中区"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在促进当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上,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规划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智勇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结论]乡村休闲是内蒙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内蒙古休闲农庄、文化民宿及乡村综合体,是提升内蒙古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 区划 类型 内蒙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智勇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 区划 类型 内蒙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淑卿 孙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旧的乡村旅游模式,信息技术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带来了契机。乡村旅游业的特点就是信息密集,也导致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残酷的竞争。想要在不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想要使乡村旅游业摆脱传统模式的困境,就必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营销发展模式,取得新的突破,最终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福音。
关键词:
互联网+ 乡村旅游 全域发展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直接推进了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放松身心的不二选择,乡村旅游也因此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山西省地理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红色革命氛围浓郁,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而且,山西省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急需降低煤矿产业的占比,增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融入。近年来,山西省各地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资源。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目前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多个建议,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路径和优化布局。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山西省 乡村旅游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史亚莉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现如今智慧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首选的旅游模式。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旅游形态。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村旅游是其重要抓手,通过将乡村旅游与智慧旅游相结合,探究智慧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相比于传统旅游模式,智慧旅游模式更为便捷,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模式发展是必然趋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信息化设备,通过智慧旅游能够进一步完善乡村信息化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能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温怀玉撰写的《西部乡村智慧旅游建设研究》一书在阐述乡村智慧旅游的背景及意义基础上,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智慧旅游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乡村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问题,概括其他地区乡村智慧旅游建设成果及经验,对于当前乡村地区智慧旅游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旅游视角 乡村旅游 发展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雪峰
低碳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旅游方式,备受我国政府重视,然而从低碳旅游角度反观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仍凸显较多问题。以低碳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契合点解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困境,提出以低碳旅游理念探讨优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才是解决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低碳旅游 乡村生态旅游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丽娟
本文基于全域化视角,从美丽乡村战略与乡村旅游建设出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做出深入分析,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机制,对二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域化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协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艳
技术的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途径。乡村旅游作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部分,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旅游的路径符合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业态的影响作用,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品服务创新融入科技元素,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科技助推乡村旅游转型的时代背景出发,讨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技术限制,并给出相应的路径措施。
关键词:
科技 乡村旅游 智慧旅游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甜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正面临着消费旺盛、需求多元化以及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旅游核心竞争力已由景点竞争逐渐转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发展全域旅游能够实现从封闭的自身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方式转变,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加大与交通、餐饮、住宿、娱乐、商贸、金融等产业的融合力度,打通上、下游产业,完善了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使其形成规模效应,能有效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全产业链模式乡村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此,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使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厘清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从消费结构变化、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与创新、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据此,基于全域旅游的新视角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综合体;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治理机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创客"驱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陕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