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1)
2023(14190)
2022(11702)
2021(10951)
2020(8442)
2019(19085)
2018(18607)
2017(34575)
2016(18736)
2015(20969)
2014(21064)
2013(20704)
2012(19426)
2011(17843)
2010(17864)
2009(16461)
2008(15930)
2007(14389)
2006(13103)
2005(11583)
作者
(53381)
(44837)
(44242)
(42028)
(28181)
(21448)
(20182)
(17184)
(17114)
(16076)
(15363)
(15131)
(14408)
(13989)
(13475)
(13371)
(13369)
(12897)
(12831)
(12793)
(11210)
(10893)
(10627)
(10380)
(10222)
(10030)
(9876)
(9769)
(9017)
(8987)
学科
(79632)
经济(79549)
管理(47254)
(47056)
(35229)
(31399)
企业(31399)
地方(29140)
中国(26746)
农业(24090)
方法(22224)
业经(21913)
数学(17411)
数学方法(17207)
(16385)
(15750)
(15633)
(15202)
地方经济(14895)
环境(14397)
(13365)
银行(13352)
(13315)
金融(13311)
理论(13127)
(12962)
(12634)
(12238)
贸易(12224)
技术(11706)
机构
学院(263927)
大学(255049)
(101662)
经济(98987)
管理(95429)
研究(93228)
理学(80150)
理学院(79079)
管理学(77769)
管理学院(77247)
中国(71820)
科学(57657)
(55609)
(47465)
(47335)
(46635)
(44654)
中心(44338)
(42012)
研究所(41810)
师范(41680)
业大(37411)
(36264)
财经(35954)
农业(35458)
北京(35194)
(34119)
(33382)
师范大学(33217)
(32296)
基金
项目(171864)
研究(134965)
科学(134850)
基金(118575)
(101825)
国家(100753)
科学基金(85908)
社会(84347)
社会科(79415)
社会科学(79396)
(72708)
基金项目(63641)
教育(60370)
编号(58626)
(58346)
自然(50956)
自然科(49505)
自然科学(49495)
自然科学基金(48528)
成果(47515)
资助(45521)
(44552)
课题(41449)
重点(39046)
发展(36258)
(35998)
(35929)
(35613)
(34559)
国家社会(34024)
期刊
(132666)
经济(132666)
研究(79199)
中国(64914)
(48834)
教育(38330)
学报(37190)
科学(37007)
(35298)
管理(33368)
农业(32625)
大学(28472)
(27304)
金融(27304)
业经(27003)
学学(26117)
技术(23996)
经济研究(18171)
问题(17589)
资源(16922)
图书(16507)
财经(16113)
(15203)
(14128)
(13987)
(13393)
(12843)
论坛(12843)
商业(12422)
科技(12320)
共检索到419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直接推进了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中,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放松身心的不二选择,乡村旅游也因此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山西省地理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红色革命氛围浓郁,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而且,山西省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急需降低煤矿产业的占比,增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融入。近年来,山西省各地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资源。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目前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多个建议,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路径和优化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勇前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缩小区域差异、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运用现代化推广技术等发展意见解决山西省乡村旅游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山西乡村环境舒适得分最高,自然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优势。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得分为0. 81,可进入状况良好。山西乡村权重为0. 534,乡村性特点不突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的设施因子得分较高,乡村旅游景点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开发空间和潜力较大。外围吸引物权重最低,可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农业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评价结果总分为6. 25,这表明指标权重得到调研对象的一致认可。[结论]山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特征前3位的权重顺序为乡村性>乡村资源>可进入性。山西省在乡村旅游业的经营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区域差异明显、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乡村旅游地缺乏知名度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此,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使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厘清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从消费结构变化、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与创新、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据此,基于全域旅游的新视角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综合体;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治理机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创客"驱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江峰  李治兵  杨建春  
[目的] 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大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区域层面上,临汾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三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论] 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区域异化的特点。晋中地区可发展以太原市为核心的环城特色农业类乡村旅游集聚地,以及以晋中市为中心的晋中风俗文化乡村旅游集聚地;晋东南地区未来可继续加强对风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发展以晋城市和长治市为中心的晋东南风俗文化和农家庄园并举的乡村旅游集聚地;晋北地区可着力培育以休闲度假、避暑疗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咏淑  陈健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有着多种有利条件,即使旅游资源条件不优越也可以发展得很好。顺德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驱动下,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经济发展造就的优势资源未能开发整合形成拳头产品。本文针对顺德旅游业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馨颜  
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对起步晚但发展快的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更规范化的要求。面对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当前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索推进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提升内蒙古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动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淑卿  孙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旧的乡村旅游模式,信息技术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带来了契机。乡村旅游业的特点就是信息密集,也导致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残酷的竞争。想要在不断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想要使乡村旅游业摆脱传统模式的困境,就必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营销发展模式,取得新的突破,最终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福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丽娜  
我国乡村旅游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以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应对传统粗放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所引发的负面问题高度重视,就此本文认为发展集约化模式不失为当前提升乡村旅游边际收益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集约式发展其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试从旅游资源的配置、网络平台的使用、乡村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以及旅游非优区开发等四个角度进行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国  
农村集体经济传统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壤,乡村是旅游经济开发的热土和蓝海,未来将会以数以万亿的经济规模。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资源过剩,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利益共享、民主管理原则,在创新共享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依托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来推动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樊玲玲  
全域旅游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发展。以全域旅游目的地创建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对象,探讨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研究表明,现有福建省全域示范区在空间结构上具备极核型-点轴型的阶段性特征,并有向网络型发展的趋势,各示范区根据国内现有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可选择龙头景区带动型、特色资源驱动型、全域景区发展型、城市全域辐射型、产业深度融合型等不同的发展路径进行适应性发展,进一步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标准建构来提升优化全域旅游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瑜婷  何建佳  刘举胜  
本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合作双方合作利益分配不均衡、合作关系不稳定等现实困境,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居民-开发商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了合作双方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合作路径演化问题,同时,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影响合作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源开发中,合作双方的策略选择既与初始博弈支付矩阵有关,也与合作双方策略选择的初始参数设置有关。其中,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合作收益系数、增大政府补贴、增大违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璐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出必然会辐射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全域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者,因此他们的再教育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基础。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展开,而其实现路径则同时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高等旅游院校、从业者自身,甚至互联网技术共同推进才能有效达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罗意林  
在新的时代使命下,以共同富裕目标指导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提升资源价值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双重意义。按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富裕”的递进逻辑,识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厘清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困境与现存差距。研究发现:当前以乡土特色资源为导向的传统乡村旅游地和以高标准服务为导向的现代旅游地,都在适应市场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挖掘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资源的开发主体多元合作、开发方式渐趋成熟。乡村旅游在助力减贫、促进社会公平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突出贡献,充分契合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然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共同富裕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地域与不同群体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水平、能力存在多重差距,以至于在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上不广泛不深入不彻底。基于此,围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面向,构建乡村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协同开发、可持续开发”的创新路径,以推动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