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4)
- 2023(18040)
- 2022(15101)
- 2021(13882)
- 2020(11457)
- 2019(25577)
- 2018(24979)
- 2017(46909)
- 2016(25580)
- 2015(28324)
- 2014(27613)
- 2013(26932)
- 2012(24557)
- 2011(22196)
- 2010(21898)
- 2009(20517)
- 2008(19818)
- 2007(17380)
- 2006(15537)
- 2005(14164)
- 学科
- 济(105215)
- 经济(105076)
- 管理(70416)
- 业(64784)
- 企(50293)
- 企业(50293)
- 方法(39730)
- 数学(33958)
- 数学方法(33669)
- 农(32080)
- 中国(31926)
- 财(26308)
- 地方(25470)
- 业经(24461)
- 制(23436)
- 农业(21554)
- 贸(20950)
- 贸易(20936)
- 学(20509)
- 易(20361)
- 环境(17423)
- 银(16864)
- 银行(16822)
- 体(16606)
- 融(16411)
- 金融(16406)
- 行(16120)
- 务(14743)
- 财务(14708)
- 财务管理(14675)
- 机构
- 学院(357694)
- 大学(356640)
- 济(149156)
- 经济(146281)
- 管理(130560)
- 研究(129459)
- 理学(112218)
- 理学院(110772)
- 管理学(108904)
- 管理学院(108226)
- 中国(98592)
- 科学(79606)
- 京(76181)
- 财(68810)
- 所(65435)
- 农(64633)
- 研究所(59650)
- 中心(58151)
- 财经(54401)
- 业大(53810)
- 江(53592)
- 农业(50581)
- 经(49524)
- 范(49085)
- 师范(48548)
- 北京(47772)
- 院(46996)
- 经济学(46875)
- 州(42541)
- 经济学院(42168)
- 基金
- 项目(244188)
- 科学(192494)
- 基金(178581)
- 研究(175846)
- 家(158714)
- 国家(157447)
- 科学基金(133233)
- 社会(115093)
- 社会科(109039)
- 社会科学(109017)
- 基金项目(94881)
- 省(94051)
- 自然(85080)
- 自然科(83067)
- 自然科学(83038)
- 自然科学基金(81546)
- 划(80356)
- 教育(79439)
- 资助(71430)
- 编号(69084)
- 重点(56184)
- 成果(55671)
- 发(54633)
- 部(53791)
- 创(50864)
- 国家社会(49137)
- 课题(48673)
- 创新(47816)
- 制(47056)
- 科研(46701)
- 期刊
- 济(168272)
- 经济(168272)
- 研究(106181)
- 中国(72911)
- 农(60659)
- 学报(59911)
- 科学(56224)
- 财(52347)
- 管理(47167)
- 大学(45040)
- 学学(42620)
- 农业(40817)
- 教育(35536)
- 融(33025)
- 金融(33025)
- 业经(27873)
- 经济研究(27748)
- 财经(27007)
- 技术(26983)
- 经(23403)
- 问题(23019)
- 业(22367)
- 贸(19353)
- 版(18129)
- 资源(18061)
- 世界(17289)
- 国际(17249)
- 科技(16720)
- 现代(15284)
- 技术经济(15275)
共检索到537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姗
构建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对中国西部12个省份2000—2018年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进行测量,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合面板数据剖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上,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差距逐步减小,具有阶段性特征,大体分为快速响应—稳步推进—调整发展3个阶段,响应类型的等级结构从"纺锤体"转向"金字塔"型。(2)空间维度上,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高响应省份呈"点状"离散分布于贵州、云南、西藏等省份,低响应省份呈"片状"集中于区域北部,旅游城镇化的重心位于区域西南部,具有较弱的集聚性。(3)影响机制上,各因变量与自变量省域经济水平和投资强度存在协整关系,旅游资源的作用存在两面性,省域经济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省域投资强度的作用不太显著,交通条件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俊 李月辰 席建超 葛全胜 张云 马占东
研究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叠置与转置模型分析1992—2009年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式呈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1992—200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中耕地减少速度最快,为4.66%;建设用地增加最快,为21.32%;耕地大部分转移为建设用地,1992—2009年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的面积为891.35 hm2,占总耕地转移面积的54.76%;旅游用地面积增加了425.35 hm2,占建设用地增长面积的27.69%;2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呈现出沿交通干线和海岸线分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齐培潇 姜雪 杨春宇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均衡,外出农民工众多,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城镇化要突破"胡焕庸线"。旅游产业是具有关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就地新型城镇化的绝佳产业。文章利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32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是旅游业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对经济、社会文化、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勤 曹开军 程咏春 龙顺发
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也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以新疆8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测度2006—2018年各县市的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采用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对新疆各县市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总体呈“北疆>东疆>南疆”的特点,各县市之间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新疆各县市旅游城镇化响应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空间集聚现象明显。(3)旅游城镇化响应影响因素的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产业集聚、地理区位、旅游人次、旅游资源禀赋、产业结构。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响应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新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勤 曹开军 程咏春 龙顺发
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也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以新疆8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测度2006—2018年各县市的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采用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对新疆各县市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总体呈“北疆>东疆>南疆”的特点,各县市之间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新疆各县市旅游城镇化响应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空间集聚现象明显。(3)旅游城镇化响应影响因素的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产业集聚、地理区位、旅游人次、旅游资源禀赋、产业结构。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响应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新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傅晓
[目的]以辽宁省为例,通过评价其旅游业发展水平,动态分析其旅游业驱动力,试图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转型问题。[方法]利用旅游收入、旅游规模及旅游产业构建评价指标,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确权,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对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较高,20122014年受新型城镇化带动作用较强,优化趋势显著,大连及沈阳为旅游业发展高水平区,铁岭与锦州为旅游业发展优化趋势高值区;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由研究基期的以"大连、沈阳"为旅游发展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傅晓
[目的]以辽宁省为例,通过评价其旅游业发展水平,动态分析其旅游业驱动力,试图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转型问题。[方法]利用旅游收入、旅游规模及旅游产业构建评价指标,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确权,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及面板数据,对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较高,2012~2014年受新型城镇化带动作用较强,优化趋势显著,大连及沈阳为旅游业发展高水平区,铁岭与锦州为旅游业发展优化趋势高值区;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由研究基期的以"大连、沈阳"为旅游发展高水平集聚区逐步强化为研究末期的"大连、沈阳、铁岭及锦州",核心城市沈阳及大连辐射带动能力增强,铁岭、锦州、营口及本溪旅游业发展水平进步巨大;影响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该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所占权重值最大。[结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城镇化对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小华 李星明 时朋飞 唐明贵
旅游环境效率表征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阐释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的旅游环境效率平均水平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表现出曲折式上升态势,并且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旅游环境效率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效率均值极差较大,呈现高离散性现象;(2)研究期内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并且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冷热交替现象,热点区聚集南部地区,冷点区分布西北地区,同时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发生了明显空间层级变化,高效率区和次高效率区占比逐渐增加;(3)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人力资本、科技发展水平是旅游环境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不同的交互因子驱动力均高于单独因子的力度,而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旅游资源相对丰度、环境规制水平等因子对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解释力度较小。为此,本文建议根据重要影响因素大力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并优化空间分异格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余含
分析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交通系统差异影响旅游城镇建设、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影响旅游城镇化进程和区域交通系统整体水平影响旅游城镇化空间布局三方面分析了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影响机制,最后从构建完善铁路交通网,提升湘西地区公路等级、构建交通公路网、完善湘西地区机场布局,提高交通可进入性,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城市合作,共同推动旅游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提出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嘉茵 瞿文政 许志明 凌国明 万智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的首选休闲活动。在此情况下,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全域旅游。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韶关市乳源县必背镇,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存在游客承载量低、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基础设施落后和政府存在缺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轻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新模式,以政府主导监督与村民联动运营为核心,结合"互联网+"技术为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推广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少数民族地区 轻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妙珍
旅游城镇化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区域为旅游者提供浏览、交通、购物、娱乐、食宿等服务,让提供、产生这些服务、产品的居民、行业在此聚集,而使城镇具有明显旅游特色的过程。对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的分析是研究旅游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为切入点,对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外部环境机制、调控性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发展机制 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红 宋颖聪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动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目的地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及城镇在空间上扩张和重构的过程。旅游城镇化包括景观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和社会观念城镇化等四方面的内容。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包括三种类型:旅游推动城镇"质"的提升、旅游推动城镇空间结构重组、旅游推动城镇转型和功能转变;另一种是外延式旅游城镇化,也包括三种类型:旅游直接推动城市规模扩张、旅游推动农村转变为旅游城镇、旅游直接引致产生城镇或城镇景观。
关键词:
旅游 城镇 旅游城镇化 集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贵平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化转型 江苏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剑锋 杨德才 操彬
引入演化经济学的共同演化视角,在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1—2017年长三角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等方法,研究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的总体态势、时空过程和交互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业与城镇化符合具有互作关系、交互选择适应、协同系统发生的共同演化基本准则,存在共同演化关系。(2)长三角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经历了起步选择、调整适应、整合协同三个阶段,共同演化的整体效益、交互状态、协同质量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性。(3)多维度交互、多主体参与、多机制驱动、多尺度推绎的交织作用,推动旅游业与城镇化非线性、正反馈、路径依赖、地理嵌入的共同演化交互动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陈青青
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科学分析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助力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基于空间自相关、马尔可夫链、空间马尔可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2005~2018年黄河流域各地市旅游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异质性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其中陕西省能较好地保持在领先地位,山西省则极具旅游城镇化建设潜力,而内蒙古和宁夏两省区的旅游城镇化特征则不够显著;(2)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即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展现出空间集聚特性,近邻效应突出;(3)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水平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现象较为突出,不同类型城市转移存在显著的时空惯性与路径依赖;(4)产业结构水平、人均消费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影响黄河流域旅游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