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5)
2023(8757)
2022(7389)
2021(6542)
2020(5508)
2019(11609)
2018(11336)
2017(21621)
2016(11179)
2015(12161)
2014(11917)
2013(11691)
2012(10735)
2011(9981)
2010(10107)
2009(9776)
2008(9170)
2007(8035)
2006(7359)
2005(6549)
作者
(31229)
(26127)
(25955)
(24616)
(16601)
(12467)
(11739)
(10004)
(9777)
(9134)
(8958)
(8822)
(8443)
(8128)
(7972)
(7789)
(7713)
(7557)
(7512)
(7459)
(6593)
(6298)
(6109)
(6099)
(6017)
(5815)
(5590)
(5540)
(5180)
(5128)
学科
(70404)
经济(70352)
管理(29248)
(22707)
方法(21488)
地方(20703)
(18957)
企业(18957)
数学(16880)
数学方法(16752)
中国(14572)
业经(13932)
地方经济(13932)
(12848)
(11970)
环境(9689)
(9543)
理论(9489)
农业(9231)
(9197)
产业(8316)
(8125)
(7943)
(7827)
贸易(7822)
经济学(7754)
(7654)
金融(7651)
(7423)
(6706)
机构
学院(165092)
大学(159767)
(74206)
经济(72711)
管理(60012)
研究(57552)
理学(51017)
理学院(50345)
管理学(49477)
管理学院(49136)
中国(42738)
科学(33939)
(32660)
(31619)
(28231)
中心(25435)
研究所(25382)
财经(25162)
(25045)
(24701)
师范(24533)
经济学(23767)
(22570)
经济学院(20937)
(20778)
北京(20591)
(20387)
(19905)
师范大学(19620)
业大(18679)
基金
项目(105861)
科学(84319)
研究(80198)
基金(76189)
(65204)
国家(64671)
科学基金(55905)
社会(54027)
社会科(51265)
社会科学(51254)
(42758)
基金项目(40223)
教育(35326)
(34534)
自然(33043)
编号(32665)
自然科(32194)
自然科学(32184)
自然科学基金(31572)
资助(30719)
(26078)
成果(25759)
重点(24053)
课题(22643)
国家社会(22576)
(22031)
发展(21812)
(21507)
(21468)
创新(20041)
期刊
(94676)
经济(94676)
研究(50116)
中国(29334)
(23674)
管理(22761)
科学(21298)
学报(20035)
(19036)
经济研究(16074)
大学(15410)
教育(15189)
业经(15097)
学学(14643)
技术(14144)
农业(13194)
(13035)
金融(13035)
财经(12896)
问题(11482)
(11361)
技术经济(9036)
商业(8999)
(8677)
统计(8449)
(8398)
资源(8363)
(7762)
经济问题(7568)
世界(7451)
共检索到251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士闪  
对于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当今学界大致是从旅游目的地的层面着眼,将传统的点、线扩展为区域性,即特定区域空间全覆盖的旅游理念。这当然是对的,不过若进一步从其涵盖的社会实践层面考察,则会发现全域旅游所蕴聚的"旅游革命"性质,即在"无处不可游"、尊重地方生活差异性等理念下的文化共享。当今全域旅游的兴起有其必然性,是随着人类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交通工具及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进军  李晓  
旅游和文化具有不可分割性,现代旅游已经演进为文化与旅游的共同体。在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凸显了旅游和文化融合在统筹管理、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性。四川是具有丰富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的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和基础因素分析,可以为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地域统筹与共享奠定基础。研究发现,历史文化、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四川实现旅游文化资源跨地域统筹与共享的重要方面。建立统筹与共享机构、转变地域观念意识、地域特色与差异研究、培养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人才、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主线是构建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机制的重要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彬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毓洁  陈怡宁  
当前,"全域旅游"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发展理念和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在大量见仁见智的解读中,"域"被赋予了"空间""领域""要素""时间""产业""管理"等多重含义。笔者倾向于认为,对于"域"的理解固然不应拘泥于空间,但是"空间域"应当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对于旅游经济系统建设的空间落实。它意味着对于旅游产业认知从"旅游+"的产业层面递进至空间层面,从抽象的产业关联具体到了现实的空间发展依托。为此,笔者管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高慧君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1。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展,而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创新。其核心是全行业中全要素的整合,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全方位的游客体验。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给现代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新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博文  卢杨铃  徐俊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预示着人民共享共富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数字经济与数字化劳动问题自然成为推进共享共富的重点领域。当前,劳动概念因数字化特征而被延伸,但其本质上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讨论的劳动范畴。数字化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催生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同时也带来结构性失业锐化、确权与共享共富界限虚化、冲击实体经济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建构贯通城乡的数字化就业格局,打造一、二、三次分配协调的数字化劳动共享特色,完善数字化劳动共享的产权制度保障,统筹数字化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的产业形态等,实现劳动全过程共享,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贾翔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旅游资源与旅游信息实现了共享,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旅游理念与旅行方式。共享经济下,旅游资源的供需匹配效率不断提升,通过重构旅游产业方式,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在此背景下,如何确定与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定价机制成为了关键。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变革以及旅游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了共享经济下的旅游资源供需匹配定价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华  
全域旅游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从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对我国的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以全域旅游助推旅游消费增长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迪云  
通过对全域旅游的内涵分析,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精细化的旅游开发理念,进而引伸出"旅游立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立地及其开发展开理论探讨。内容包括旅游立地的概念内涵、特点、分类原则与方案、开发利用的内容与途径等。最后提出了四个关于旅游立地及其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贾衍菊  
现代旅游发展理念正在由传统的经济效益导向转向综合效益导向,强调旅游开发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公平地从旅游开发中受益。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体系以及各利益相关者所分担的成本、预期的利益,倡导在均衡利益的原则下建立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实现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途径,构建起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旅游开发成本、利益均衡分配的基本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俊芳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五点一线"战略基础上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由东北区域走向全国,并依托东北亚走向世界,这必将给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难逢的历史机遇。辽宁沿海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实力雄厚的民间经济基础和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段知壮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体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经济总量的快速积累并不能想当然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相反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固化等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在保持经济水平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资源的统筹与分配进行适当调整就成为下一阶段社会发展的关键。"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共享"理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公正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也成为了深化改革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邱洁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发展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统筹发展。其中,文化作为"既可能推动经济增长也可能阻碍经济发展"的要素,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的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庆余  弭宁  
一、"旅游+健康+养生"催生旅游新业态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观念的升级等,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外出旅游的质量和品位,尤其是健康养生旅游成为业界新宠。健康旅游一般包括保健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美容旅游等类型,尽管它们侧重点不同,但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