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3)
- 2023(9871)
- 2022(8394)
- 2021(7873)
- 2020(6492)
- 2019(14667)
- 2018(14014)
- 2017(27312)
- 2016(14602)
- 2015(16382)
- 2014(16425)
- 2013(15963)
- 2012(14723)
- 2011(13248)
- 2010(13550)
- 2009(12643)
- 2008(11597)
- 2007(10057)
- 2006(9386)
- 2005(8701)
- 学科
- 济(62411)
- 经济(62343)
- 管理(35929)
- 业(34121)
- 企(26323)
- 企业(26323)
- 融(25798)
- 金融(25795)
- 中国(25454)
- 地方(24376)
- 银(23664)
- 银行(23659)
- 行(22979)
- 方法(18413)
- 农(18383)
- 数学(16131)
- 财(16055)
- 数学方法(15798)
- 制(14938)
- 业经(14020)
- 学(13868)
- 农业(13049)
- 地方经济(11801)
- 中国金融(11016)
- 环境(10023)
- 土地(9790)
- 务(9734)
- 发(9701)
- 财务(9697)
- 财务管理(9675)
- 机构
- 学院(194599)
- 大学(192708)
- 济(78382)
- 经济(76249)
- 研究(71923)
- 管理(69352)
- 中国(61900)
- 理学(57892)
- 理学院(57026)
- 管理学(55904)
- 管理学院(55531)
- 科学(44180)
- 京(42321)
- 财(38207)
- 所(36426)
- 中心(35424)
- 研究所(32623)
- 农(32083)
- 江(31661)
- 范(29279)
- 财经(29248)
- 师范(29059)
- 院(27142)
- 北京(27062)
- 业大(26607)
- 经(26221)
- 州(26129)
- 农业(24449)
- 经济学(24324)
- 师范大学(23869)
- 基金
- 项目(128720)
- 科学(100968)
- 研究(95904)
- 基金(91605)
- 家(80042)
- 国家(79353)
- 科学基金(67517)
- 社会(60603)
- 社会科(57449)
- 社会科学(57433)
- 省(51378)
- 基金项目(49385)
- 划(43823)
- 自然(42637)
- 教育(42005)
- 自然科(41479)
- 自然科学(41466)
- 自然科学基金(40634)
- 编号(39375)
- 资助(36541)
- 成果(31896)
- 发(30536)
- 重点(29776)
- 课题(28386)
- 部(26945)
- 创(26640)
- 创新(25053)
- 国家社会(25044)
- 发展(24819)
- 展(24469)
共检索到316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珺 张彬
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和整治项目如何有序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守柏 龙腾 刘静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守柏 龙腾 刘静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浩源 李晶
为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有机融合的促进作用,基于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以文化空间识别为前提、以关系辨析为基础和以优化路径为措施的研究框架,并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传承的特殊空间,涵盖了承载历史人文古迹的社会空间范围以及包含山川水系界域的郊野空间范围。典型属性包括地域风土性(基本性属性)、活态传承性(根本性属性)及文化性(特殊性属性)。主要类型包括法定文化空间、潜在文化空间及文化联系空间等3种;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文化保护的演化历程可分为相互独立、整治优先于文化、整治与文化并行以及整治与文化融合的4个主要阶段。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由单一要素治理转向全要素治理、由仅注重生产空间发展拓展为“一文三生”空间协调发展;3)实施综合整治过程中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要素之间可能面临的位置冲突类型主要涵盖7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并且不同整治对象中涵盖文化资源的类型差异较为显著;4)从要素、空间和整治3个维度构建了促进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融合提升的理论框架。具体地,结合微观(具体位置)、中观(主要关系)和宏观(政策管控)3个尺度,详细阐述了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融合提升的措施。综上,本研究可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智敏 刘伟 夏菁
上海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针对人口环境资源紧约束的现实,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为导向,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核心,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推动郊野生态空间保护与系统修复,走出了一条大都市区郊野空间生态修复的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晨琛 王晓鸣
利用改进熵权的TOPSIS方法,以上海市为样本,从经济效益、社会稳定、城市发展、土地低碳四方面对城市土地储备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上海市土地储备绩效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土地低碳绩效发展不均衡。且政府的土地、经济以及区域发展规划均会对土地储备绩效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政府应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土地低碳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并通过监管及委托代理机制规避地方政府寻求土地财政的行为。
关键词:
土地储备 绩效评价 熵权 TOPSI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杰
围绕"人、地、财"等新型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衍生出人口流动的社会、空间、经济属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人口城镇化概念模型。基于迁移流、位置识别和企业关联网络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受落户门槛、家庭权益、社会保障等限制,人口流动比资本流动更为谨慎,也更遵从行政区经济和城镇等级体系。(2)市域层面:城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直接联系,重点镇辐射和吸纳作用不强。(3)新经济使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研究发现此概念模型适用性较好,能够合理识别经济社会联系的主体格局,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协调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秀红 赵敏
基于上海市合庆镇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利用指数、空间自相关性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1)土地整治带来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验证土地整治是否能起到土地集聚的作用;(3)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关系。结果表明,整治后的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明显减少,耕地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土地利用指数同土地整治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验证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产生的集聚效应,并且在5~10m的格网尺度下采用土地利用程度修正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局部集聚效应。此外,区域由以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并存转向以农业活动为主,"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慧梅 范业婷 金晓斌 杨帆 张辛欣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区域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域综合整治任务日益加重和整治专项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以依靠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发展需求。研究立足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探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内在逻辑、典型模式以及发展路径,以期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实践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应从投资体制等多方面开展顶层设计,是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途径;(2)当前社会资本参与全域综合整治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及委托企业代建;(3)应尽快健全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全域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和专业队伍支撑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耀龙 王军 叶明武 许世远 胡蓓蓓 赵庆良
公众防灾意识的减灾效应是城市减灾的基础,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公众综合防灾意识水平的测算是评价、衡量公众参与救灾、减灾程度与能力的基础。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公民防灾意识水平指标体系,针对上海市民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抽样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综合防灾意识水平一般;对于城市灾害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居住区灾害危险性认识一般,应对突发灾害时,应急避难逃生能力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综合防灾意识水平存在差异,且空间分布不均匀。
关键词:
公众 防灾意识 综合 测评 上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叶方霞 李扬镳 徐宇琪 曾晨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国土空间优化与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抓手,结合土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能够为整治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首先构建了“三生”功能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村域尺度的“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武汉市远郊区黄陂区为例,综合采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地理信息大数据实现“三生”功能评价指标的测算;再次利用熵权法与障碍因子诊断法展开基于评价“三生”功能评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最后提出6种整治模式及其对应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的生态功能值大于生产和生活功能,达到0.529,靠近城区的村镇景观生态指标值明显低于远离城区的指标值。(2)基于“三生”功能评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模式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主导模式为生态保留模式,占全部村庄的26.67%;协调发展模式最少,占全部村庄的8.57%,不同模式下的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差异。(3)未来可以通过区域差异化“三生”功能进一步提升整治策略,推动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国土空间治理目标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谷晓坤 刘娟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整治呈现与都市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客观评价土地整治对区域居民的作用是项目开展的基础。以上海市合庆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借鉴旅游学中旅游地居民影响感知评价方法,定量分析项目区居民对通过土地整治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感知态度,客观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95%居民总体上对土地整治定位于都市观光农业持积极肯定态度;②居民对观光型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感知和环境感知均以正面感知为主;③大都市郊区居民与一般农业区的居民不同,相较于整治产生的经济收益,大都市居民更关注丰富闲暇时间、提高当地知名度等方面。研究结论:旅游学中对旅游地居民感知评价方法适用于都市观光型土地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福象 马健 程志宏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为例并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基本判断。本文研究还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并最终在产业结构转换值、就业结构转换值、经济效益转换值、摩尔结构转换值以及结构熵指数等方面有所反映。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摩尔指数 结构熵指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敏 姚强 冯柯柯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赋能城乡融合共富的“四个一”做法,分析了其全地域规划、全要素整治、全流程协作等整治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2018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累计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6个,总面积约56.13万亩。其中,多个项目被评选为省级精品工程及优秀案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余杭特色的城乡融合共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秀丽 金晓斌 刘笑杰 张苏枢 应苏辰 周寅康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地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破解城市边缘区城乡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其研究对于实现全国性城乡融合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共生理论为视角,以“理论解析—机制构建—模式梳理—实证研究”为主线,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城市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1)城乡共生系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和共生界面,当前发展不平衡的共生单元、要素流动不平等的共生环境、非对称互惠的共生模式是城市边缘区向共生系统演化的主要障碍。(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要素流动重塑共生环境,以空间重构赋能共生单元,以功能提升驱动共生模式,是推动城乡系统向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演化的共生界面。(3)城市边缘区对称互惠城乡融合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城乡生活等值、经济互惠和生态共享,具体模式划分为都市农业型、特色产业型、休闲旅游型、田园综合体和宜居社区型。(4)黄桥街道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城乡要素、优化城乡格局、提升城乡功能,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城乡融合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