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
2023(1729)
2022(1379)
2021(1346)
2020(1236)
2019(2709)
2018(2893)
2017(4550)
2016(3358)
2015(4134)
2014(4170)
2013(3632)
2012(3521)
2011(3254)
2010(3588)
2009(2951)
2008(2534)
2007(2589)
2006(2163)
2005(2013)
作者
(8263)
(7006)
(6944)
(6829)
(4593)
(3384)
(3235)
(2766)
(2726)
(2697)
(2427)
(2397)
(2393)
(2268)
(2201)
(2186)
(2137)
(2060)
(2044)
(2017)
(1895)
(1822)
(1798)
(1641)
(1624)
(1593)
(1572)
(1571)
(1571)
(1545)
学科
中国(6067)
管理(5593)
(5578)
经济(5574)
教育(4325)
(3896)
(2798)
工作(2785)
教学(2784)
学校(2777)
研究(2264)
政治(2120)
方法(2102)
思想(2090)
理论(2061)
思想政治(2051)
政治教育(2051)
治教(2051)
农业(2048)
德育(2047)
(1972)
企业(1972)
数学(1870)
数学方法(1851)
学法(1659)
教学法(1659)
(1622)
劳动(1622)
(1529)
(1523)
机构
大学(40207)
学院(37517)
研究(13648)
(11011)
管理(10652)
经济(10558)
中国(9492)
(8980)
科学(8798)
理学(8546)
理学院(8421)
管理学(8052)
管理学院(7994)
(7865)
(7807)
师范(7800)
(7509)
研究所(6915)
(6767)
业大(6499)
教育(6498)
中心(6384)
农业(6180)
北京(5924)
(5787)
(5634)
师范大学(5623)
图书(5526)
技术(5457)
书馆(5438)
基金
项目(23633)
研究(20485)
科学(16995)
基金(13329)
教育(11695)
(11215)
国家(11029)
(10995)
成果(10218)
社会(10154)
编号(9999)
社会科(9381)
社会科学(9378)
(9030)
科学基金(8625)
课题(8286)
(7303)
基金项目(6910)
高校(6789)
项目编号(6163)
研究成果(5861)
大学(5829)
资助(5691)
(5591)
重点(5537)
(5310)
规划(5284)
(5129)
(5124)
(4989)
期刊
教育(15881)
中国(15385)
(13062)
经济(13062)
研究(12965)
学报(7060)
(6872)
图书(6591)
大学(5548)
农业(5014)
书馆(5004)
图书馆(5004)
(4830)
科学(4716)
学学(4054)
管理(4011)
职业(3980)
技术(3555)
高等(3463)
成人(3265)
成人教育(3265)
(3057)
高等教育(2747)
(2568)
论坛(2568)
(2385)
金融(2385)
情报(2278)
(2008)
会计(1968)
共检索到67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是根据2009年到2010年全国各普通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调查数据而进行的统计分析报告,涉及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在本报告分析之列),涵盖了由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蒋承  
家庭社会网络如何从宏观机制上影响个体和社会的就业质量,在理论上缺乏细致的讨论。本文在内生贴现因子模型中引入家庭社会网络,从理论上首次探究家庭社会网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家庭社会网络通过影响贴现因子和进入不同行业的概率分布作用于就业质量,导致热门专业需要的最优家庭社会网络积累量低于非热门专业,进而提出"家庭社会网络积累更广泛的个体会较为分散地选择专业,但会集中于高收入行业就业,导致就业质量受到影响"的假说。进一步,基于2009-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更广泛的家庭社会网络积累会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但会降低就业匹配度。总之,家庭社会网络会显著影响高校毕业生"专业分散,行业集中"就学与就业特征的形成,进而提升就业满意度,并降低就业匹配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金文旺  蒋承  
本文基于2007、2009、2013年三次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选取大学综合排名、学科评估排名、教师人数与本科招生人数之比、国家一级学科数、博士点数量与硕士点数量之比作为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关指标,采用Yulized residuals和工具变量法,定量估计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回报率,并解决了估计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毕业生起薪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质量每提高1标准差,高校毕业生工资平均增加2.79%—17.3%;同时,高等教育质量绝对水平更高的大学,其教育质量反映在毕业生工资上的回报率也更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文琪   岳昌君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重点群体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尤为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探讨本科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能力增值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在高等教育期间的能力增值对其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能力增值和非认知能力增值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且认知能力增值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能力增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起薪上,而对“双一流”高校学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建议高校和学生结合实际加强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同时强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阮草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评价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指标。关于父母职业对子女就业表现的影响,始终是各界广泛关心的话题。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职业类型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以及就业起薪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在控制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求职过程等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进入到体制内就业的概率略高于其他大学生,但是在就业起薪上却没有因此获得更高的溢价。从影响机制上看,父母在体制内工作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择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很可能通过这几个变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表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闵维方  丁小浩  文东茅  岳昌君  
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有所提高;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值得关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进行的五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求职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华明  庄娱乐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新加坡高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现状及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的模式和统计方法,以期为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晓玲  吴松  邵松林  
本文从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和高等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特征和模式,提出了可供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21省3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就业状况、求职状况、教育状况、入学机会、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城乡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城镇户口学生上"985"和"211"等重点高校的机会是农村户口学生的2倍多;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比农村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平均高14.4%;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求职努力、求职意向和期望起薪都更高;尽管在成绩排名、奖学金、专业兴趣、学习时间投入等学业表现方面,城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城镇户口学生在能力增值方面自我评价更好。城乡差异的原因既表现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特征水平上,也与家庭所在地资本有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星  岳昌君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总体就业状况恶化及性别差异显著。本研究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在考察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本文从就业率、起薪、工作满意度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总体及各学历层次、学科和类别、学校类型的就业性别差异,并对2003-2007年性别差异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状况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缩小性别差异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楠  谭娅  封世蓝  
本文从男女毕业生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基于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2012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在不同部门就业的概率的因素,并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男性和女性进入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主要是学历、户口所在地、及专业等。总的来看,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环境呈改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如此,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连续三届低于男性毕业生。此外,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具体实际,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三方面提出了相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廖明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存在就业结构不均衡现象。本文对未来十年各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预测。政府、高校、毕业生自身应积极采取对策应对就业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莉萍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逻辑斯特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对修读双学位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双学位可以为学生带来明显的升学和求职优势,以及工资收入上13.3%的增长,且双学位的回报还会因第一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本文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分析了双学位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为提高双学位的毕业率、保证更多学生获得双学位收益,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双学位教育体系,为学生的理性选择以及学习提供支持和辅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巍  蔡学军  成龙  
为了解我国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文基于1995-2008年的毕业博士生信息与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我国博士生就业情况与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