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3)
- 2023(11047)
- 2022(9547)
- 2021(8641)
- 2020(7310)
- 2019(16888)
- 2018(16529)
- 2017(31620)
- 2016(17403)
- 2015(19432)
- 2014(19121)
- 2013(19051)
- 2012(17753)
- 2011(15912)
- 2010(15916)
- 2009(14676)
- 2008(14303)
- 2007(12985)
- 2006(10974)
- 2005(9592)
- 学科
- 济(69415)
- 经济(69356)
- 管理(47872)
- 业(44589)
- 企(35853)
- 企业(35853)
- 方法(31753)
- 数学(27603)
- 数学方法(27313)
- 农(21267)
- 中国(17809)
- 学(17589)
- 财(17491)
- 地方(16213)
- 业经(15556)
- 环境(15130)
- 贸(14262)
- 贸易(14256)
- 农业(14114)
- 易(13834)
- 制(12433)
- 和(12034)
- 划(10853)
- 务(10476)
- 财务(10451)
- 财务管理(10425)
- 理论(10389)
- 银(9901)
- 银行(9859)
- 企业财务(9804)
- 机构
- 学院(245088)
- 大学(242656)
- 济(97946)
- 经济(95850)
- 管理(92130)
- 研究(82623)
- 理学(79698)
- 理学院(78774)
- 管理学(77229)
- 管理学院(76774)
- 中国(60972)
- 科学(54324)
- 京(50521)
- 农(47923)
- 财(43715)
- 所(42638)
- 业大(41773)
- 研究所(39159)
- 中心(38871)
- 江(37915)
- 农业(37577)
- 财经(34956)
- 范(32321)
- 师范(31969)
- 经(31657)
- 北京(31025)
- 院(30315)
- 经济学(30229)
- 州(29634)
- 省(27593)
- 基金
- 项目(168722)
- 科学(131305)
- 研究(120803)
- 基金(120289)
- 家(106254)
- 国家(105411)
- 科学基金(89131)
- 社会(74972)
- 社会科(70932)
- 社会科学(70908)
- 省(70007)
- 基金项目(64169)
- 自然(58672)
- 划(57441)
- 自然科(57263)
- 自然科学(57243)
- 自然科学基金(56161)
- 教育(55313)
- 编号(49377)
- 资助(48524)
- 重点(38923)
- 成果(38753)
- 发(37600)
- 部(36098)
- 创(35144)
- 课题(34335)
- 科研(33291)
- 创新(32855)
- 计划(32418)
- 大学(30739)
- 期刊
- 济(107260)
- 经济(107260)
- 研究(65753)
- 中国(45578)
- 学报(43948)
- 农(43298)
- 科学(38670)
- 财(34229)
- 大学(32384)
- 学学(30825)
- 管理(30811)
- 农业(29171)
- 教育(24351)
- 技术(20535)
- 业经(20311)
- 融(19228)
- 金融(19228)
- 经济研究(16871)
- 财经(16505)
- 业(15774)
- 问题(14625)
- 经(14254)
- 版(13147)
- 科技(12185)
- 技术经济(12034)
- 资源(11871)
- 林业(11738)
- 商业(11699)
- 贸(11528)
- 统计(11058)
共检索到353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洋
吉林省作为联系辽黑两省的纽带,对其碳排放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和了解整个东北地区碳排放现状和趋势,进而促进东北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全国视角对吉林省近年来二氧化碳净排放现状、各个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二氧化碳净排放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增幅小于全国总体增幅。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均GDP的驱动作用大于人口数量的驱动。吉林省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同样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人均GDP的驱动作用更强。为了保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洋
吉林省作为联系辽黑两省的纽带,对其碳排放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和了解整个东北地区碳排放现状和趋势,进而促进东北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全国视角对吉林省近年来二氧化碳净排放现状、各个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二氧化碳净排放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增幅小于全国总体增幅。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主要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均GDP的驱动作用大于人口数量的驱动。吉林省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同样受人均GDP和人口数量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人均GDP的驱动作用更强。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吉林省应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单位GDP能耗,同时大力植树造林,减少碳汇,并制定和实施积极、稳健的人口控制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兵兵 田曦 朱晶
首先通过构建的两国家理论模型,对贸易竞争力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然后,基于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竞争力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全样本国家,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从国家分类来看,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上述结论在发展中国家成立,而在发达国家并不成立;分阶段来看,针对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阶段不同,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同质性。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其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具有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家勇 吴承祯 洪伟 林君燕
相邻原则构造空间邻接矩阵,以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研究我国省域2000~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差异性。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统计值由2000年0.159增大到2001年0.202 9,后减小到2007年的0.197 9,继续减小到2008年的-0.034 9,趋势分析表明:中国省域碳排放量在2000~2007年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且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到2008年呈显著性很弱的负相关。对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确定了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模式及空间演变态势,其散点图揭示我国存在中东部碳排放量高而西部低的空间聚集现象。并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走上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全国经济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丽萍
根据云南省能源消费量,计算了由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能源消费及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总量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云南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体,其碳排放占总量的75%。
关键词:
云南省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楠楠
文章使用异质面板数据模型对城镇化与CO2排放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样本中是否包含中国,收入、人口和能源密度对CO2排放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但是在样本中包含中国的情况下,城镇化的弹性系数却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这一方面说明就全球范围来看,城镇化对于CO2排放的影响可能存在着相互抵消的因素,其既可以通过工业化增大环境的压力,也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城镇化对于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城镇化 面板数据 CO2排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大义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政策 燃料转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率常常被认为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家庭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基于此,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人口和家庭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并用方差分解法揭示其相互影响程度及差异。结果表明,家庭层面变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远大于人口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考察人口总量、平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户变动三者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贡献差异发现,平均家庭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大于家庭户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且大于人口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相对于人口总量,以家庭户为视角来研究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在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中,应当更多倡导推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户模式,家庭减排对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将具有更大的潜力。
关键词:
人口 家庭规模 家庭户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亚东
在进行国际环境责任分担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仅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达成。本文在Rodrigues等人指标模型基础上,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实际测算了在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原则下,2004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个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中、俄、印三国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国家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
关键词:
碳排放责任 生产者责任 消费者责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乌力吉图 王东亚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基于中国1960—2010年的时序数据,结合环境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定量分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方程,采用ARDL法估计的结果表明,金融深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金融深化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碳排放主要由收入、能源消耗和贸易开放度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赵浩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吴荣荣 张大伟
文章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西部各省CO2排放量与GDP、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GDP和能源强度对西部11个省份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人口对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和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等。
关键词:
西部 CO2排放量 驱动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小洪 彭小龙 全庞羽 俞舒迈 张琼月 夏洵 王雅娜 严帅
家庭生活用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中国四川、陕西、重庆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家庭能源消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LMDI)分析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及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积极的贡献,而家庭能源结构、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对二氧化碳减排有负面的影响;其中家庭能源结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较大的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不同的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同:低水平(指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高水平则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最后,在分析有关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栋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TIRPAT模型测算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时间段内,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减排有正向促进作用,消费结构升级会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引入能源效率的交乘项后,发现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协同推进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文章指出,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系统推进能源消费提质增效和消费结构转型,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均可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