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8)
- 2023(19487)
- 2022(16581)
- 2021(15483)
- 2020(12774)
- 2019(29707)
- 2018(29109)
- 2017(55799)
- 2016(29828)
- 2015(33398)
- 2014(33385)
- 2013(32967)
- 2012(30432)
- 2011(27351)
- 2010(27542)
- 2009(25274)
- 2008(23970)
- 2007(21426)
- 2006(18850)
- 2005(16883)
- 学科
- 济(122393)
- 经济(122277)
- 管理(85000)
- 业(81477)
- 企(67053)
- 企业(67053)
- 方法(51464)
- 数学(44471)
- 数学方法(43874)
- 中国(40213)
- 农(33581)
- 财(31832)
- 地方(31051)
- 融(30335)
- 金融(30333)
- 银(29221)
- 银行(29170)
- 业经(28294)
- 行(28073)
- 制(24891)
- 学(24084)
- 农业(22624)
- 贸(21732)
- 贸易(21707)
- 易(20986)
- 理论(20752)
- 务(20513)
- 财务(20419)
- 财务管理(20382)
- 企业财务(19464)
- 机构
- 大学(411377)
- 学院(410181)
- 济(166803)
- 经济(163100)
- 管理(161413)
- 研究(140439)
- 理学(138040)
- 理学院(136508)
- 管理学(134003)
- 管理学院(133267)
- 中国(112401)
- 京(88853)
- 科学(83768)
- 财(79317)
- 所(69406)
- 中心(66198)
- 农(65037)
- 研究所(62512)
- 财经(62084)
- 江(61786)
- 业大(58765)
- 北京(56908)
- 经(56463)
- 范(55010)
- 师范(54482)
- 院(51508)
- 州(50884)
- 农业(50221)
- 经济学(50126)
- 财经大学(46310)
- 基金
- 项目(275296)
- 科学(216752)
- 研究(204434)
- 基金(198445)
- 家(171924)
- 国家(170447)
- 科学基金(147135)
- 社会(128243)
- 社会科(121630)
- 社会科学(121597)
- 省(107768)
- 基金项目(104658)
- 自然(94761)
- 教育(94750)
- 自然科(92580)
- 自然科学(92557)
- 自然科学基金(90848)
- 划(90376)
- 编号(84271)
- 资助(82090)
- 成果(68393)
- 重点(61822)
- 发(61391)
- 部(60646)
- 课题(58532)
- 创(57176)
- 创新(53328)
- 教育部(52464)
- 国家社会(52395)
- 科研(52252)
- 期刊
- 济(186870)
- 经济(186870)
- 研究(127423)
- 中国(89249)
- 管理(61666)
- 学报(61651)
- 财(61455)
- 农(59294)
- 科学(57306)
- 教育(52092)
- 融(51629)
- 金融(51629)
- 大学(48031)
- 学学(44563)
- 农业(40444)
- 技术(38582)
- 业经(30937)
- 财经(30769)
- 经济研究(29660)
- 经(26332)
- 问题(23774)
- 图书(23396)
- 业(21293)
- 理论(20852)
- 技术经济(19858)
- 实践(19007)
- 践(19007)
- 科技(18705)
- 贸(18311)
- 现代(18229)
共检索到635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安剑锋 郑馨睿 李金洋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维祥 周梦瑶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能有效把握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分析统一大市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双固定效应模型、SYS-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和考察。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通过推动市场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这种助力作用只在东部地区显著。高质量发展分项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和绿色环保。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国锋 邹溪洋 王洪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外开放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理论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条路径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洪 黄泽霖
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为了阐释两者的内在逻辑统一和协同,本文首先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已经由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以科技和创新为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与以市场制度建设为主导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其次,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视角,本文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定性作用;最后,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本文阐释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基于以上逻辑,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协同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体雁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现代区域科学学科优势,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博弈论、匹配、运筹等空间经济工程学方法,设计运行更加精密、配对更加精准、规制更加精巧、出清更加均衡的现代市场“机器”,从而更好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信社会有机协作的作用,弥补市场和政府的失灵,将超大规模人口优势转变成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超大规模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区域科学的学科优势,以区域科学发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想要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高效实施各项区域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区域科学的学科优势,以理论发展促进实践落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华强 才国伟 何婧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均值方法测度了全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并未呈同样上升趋势。地方竞争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分割负面现象、要素市场流动管制行政色彩较重、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疫情冲击是造成我国现在市场分割的直接原因。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内涵。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市场提供统一的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全国和地方、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单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鹃 盛宇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而在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催生的地区市场分割导致国内市场难以实现一体化,人群、城乡及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使共同富裕便失去了物质基础。因此,从地区市场分割视角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明显抑制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市场分割细分类型来看,商品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商品市场分割,资本市场分割相对较小。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负向效应最大,且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主要受商品市场分割的制约;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主要受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割的制约;不同类型市场分割都不利于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分割主要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要素价格扭曲、加剧环境污染和降低财政可持续,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产生抑制作用。基于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地区间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洁 刘建民
流通业发展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市场分割则是流通业发展的现实阻碍。本文从效率提升和效率抑制双重维度探析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影响,进而实证检验市场分割与流通效率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动态影响,二者呈倒U型关联;市场分割对于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于东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单调的抑制效应;行政分权能够强化市场分割所带来的流通效率损失,且在东中部地区均有所体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贞发 杨健鹏 梅思雨
国家发展整体性与地方发展积极性是贯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矛盾,市场统一与市场分割的对立是矛盾的突出体现。为了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必须深入研究财政体制对市场一体化的激励性效应。分税制以来,中央通过将主要流动性税种从隶属税转为共享税,在财政利益上扭转了地方激励机制扭曲:“降分成”减少了地方政府来自隶属企业的财政利益,引导打破市场分割“;扩税基”赋予了地方政府通过市场一体化建设做大税基的财政激励,推动形成统一市场。基于2002年所得税分成改革,本文实证检验了财政利益、统一市场与企业效率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县级政府在中央与省级政府参与分享后的边际所得税损失越高,则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多,以非隶属企业与民营企业最为明显。改革使市县级政府偏好的政策工具从立足地方保护的财政补贴转向以招商引资为目标的税收优惠,优化了企业进入退出机制,降低了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削弱了市场垄断程度。生产率分解结果显示,提升主要源自企业成长效应与退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央地间尤其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圆
高质量对内开放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保证,也是“双循环”战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较为活跃,对内开放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大市场的形成及其规模优势的发挥,约束了经济主体“成本/效益”原则的灵活应用和自主治理。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对经济组织成本或收益的冲击,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优化企业等经济组织的成本管理。“统一大市场”下的统一制度、统一技术或标准,以及产业与集群区域组织的有机协调,可以为企业等经济主体提供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等经济组织实践中的流通成本、制度性成本等各项制约供应链与产业链畅通的不利因素,提高企业等经济组织的成本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但制约我国内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这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挑战。供给体系的状况是影响需求的核心因素,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需求扩大的深层影响因素,而市场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供给体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做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决策,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与内在要求,它既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水平,扩大内需,进而推进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又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成龙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现对社会主义市场认识的新高度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市场认识的深化,表明我国将更好发挥政府建设市场的作用。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开发性金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志彪 孔令池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重塑大国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当前中国的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转轨时期政府的各种干预市场的选择性行为,如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壁垒、商品和要素市场分割等。"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区域倾斜政策和不规范的优惠政策、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互动策略、小国贸易条件下的对外贸易偏好、政府合作机制虚化等因素,是形成"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追赶型战略决定的增长体制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决定了速度型赶超要让位于效率和质量型赶超,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阶段可先从改造地方政府的目标偏好函数、改革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入手,未来要逐步实现赶超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当前要制定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市场行为的负面清单;要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按照要素的公共性分类,先易后难地推进要素市场建设;要兼顾中央统一集权与地方发展积极性,实现央地关系的法治化;要鼓励企业跨地区兼并收购,强化市场一体化的微观基础。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富政 赖纹慧
城际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城际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方向,而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城际经济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1—2020年全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构成的29403组两两城市对样本,实证检验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际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促进我国城际经济协同发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处于同一区域内部的城市间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强于不同区域城市间的作用;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需求驱动,促进城际经济协同发展;经济关联度可以强化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际经济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地理临近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