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6)
2023(9617)
2022(7965)
2021(7248)
2020(5634)
2019(13165)
2018(12721)
2017(23765)
2016(12664)
2015(14332)
2014(14354)
2013(14333)
2012(13733)
2011(12695)
2010(13215)
2009(12054)
2008(12008)
2007(11400)
2006(10518)
2005(9803)
作者
(37623)
(31162)
(31108)
(29163)
(19994)
(14848)
(14075)
(12090)
(11903)
(11530)
(10653)
(10548)
(10242)
(9978)
(9888)
(9786)
(9105)
(9103)
(9022)
(8803)
(7990)
(7747)
(7633)
(7362)
(7070)
(7007)
(7006)
(6985)
(6529)
(6082)
学科
(61278)
经济(61229)
管理(32042)
(29337)
中国(22498)
(21843)
企业(21843)
地方(21438)
(17978)
方法(16145)
业经(14789)
数学(13181)
数学方法(13034)
(12630)
金融(12629)
(11879)
银行(11859)
农业(11773)
(11647)
地方经济(11340)
(11226)
(11181)
(10945)
(10781)
(10534)
贸易(10516)
(10027)
环境(9794)
(9164)
理论(8916)
机构
学院(179963)
大学(176892)
(75588)
经济(73835)
研究(70566)
管理(63176)
中国(56178)
理学(51171)
理学院(50443)
管理学(49544)
管理学院(49185)
(40605)
科学(40474)
(36887)
(36004)
中心(32239)
研究所(31803)
(30768)
(30117)
(27115)
北京(26991)
财经(26901)
师范(26870)
(25779)
(25336)
(24203)
业大(23305)
(23018)
农业(22808)
经济学(22648)
基金
项目(108369)
研究(84862)
科学(84760)
基金(74217)
(64033)
国家(63390)
科学基金(53631)
社会(52417)
社会科(49569)
社会科学(49555)
(44312)
教育(39031)
基金项目(38304)
(36668)
编号(36129)
自然(31685)
自然科(30931)
自然科学(30924)
成果(30882)
自然科学基金(30326)
资助(30128)
(30035)
课题(27325)
重点(25166)
发展(24689)
(24227)
(22997)
(22497)
(22454)
(21314)
期刊
(100426)
经济(100426)
研究(63396)
中国(51490)
教育(30000)
(29829)
(28033)
管理(27208)
学报(24869)
(24644)
金融(24644)
科学(23917)
农业(20236)
大学(19425)
技术(18606)
业经(17634)
学学(17470)
经济研究(15827)
财经(13811)
问题(12492)
(12063)
图书(11885)
(11325)
(10517)
(9770)
论坛(9770)
国际(9767)
世界(9619)
职业(9483)
书馆(9019)
共检索到316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但制约我国内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这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挑战。供给体系的状况是影响需求的核心因素,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需求扩大的深层影响因素,而市场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供给体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做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决策,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与内在要求,它既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自立自强水平,扩大内需,进而推进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又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华强  才国伟  何婧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均值方法测度了全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并未呈同样上升趋势。地方竞争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分割负面现象、要素市场流动管制行政色彩较重、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疫情冲击是造成我国现在市场分割的直接原因。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内涵。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市场提供统一的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全国和地方、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单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一、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兰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能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赋能新发展格局实现的基础支撑,新发展格局是夯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引擎。目前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的困境是: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生产要素流通受限;地方主导的“行政区经济”加剧地区间行政壁垒,区域协调发展不力;国内外市场环境规制、产业标准及生态治理存在显著差异,内外有效联动不足。因此,应以明确政府和市场角色定位为前提、以打破行政区壁垒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基础、以构建国内国际联动发展的产业链条盘活全球市场和资源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进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市场整合促进区域创新的效应和机制,并探讨不同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商品市场整合通过扩大新产品市场潜力促进区域创新,资本市场整合则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积极作用,劳动力及资本要素市场整合通过促进技术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各省市均需加快推进商品市场整合,而创新资源稀缺地区应加强要素市场整合,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弥补资源禀赋的“短板”。与此同时,各地区应发掘本地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理性选择技术合作或“技术-产业”配套的协作创新道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圆  
高质量对内开放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保证,也是“双循环”战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较为活跃,对内开放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大市场的形成及其规模优势的发挥,约束了经济主体“成本/效益”原则的灵活应用和自主治理。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对经济组织成本或收益的冲击,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优化企业等经济组织的成本管理。“统一大市场”下的统一制度、统一技术或标准,以及产业与集群区域组织的有机协调,可以为企业等经济主体提供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等经济组织实践中的流通成本、制度性成本等各项制约供应链与产业链畅通的不利因素,提高企业等经济组织的成本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在北方地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推周边地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在数字经济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在北方地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推周边地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在数字经济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瑞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布局。文章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发现“两个战略”的提出具有相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也都是中国现阶段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双循环有两个重点: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双循环在国内循环部分的具体落实。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畅通“双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和广阔潜力;而要实现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畅通“双循环”协同发展,关键在于解决收入差距和市场分割两个重点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安剑锋   郑馨睿   李金洋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雪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1)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富政   赖纹慧  
城际经济协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城际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方向,而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城际经济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1—2020年全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构成的29403组两两城市对样本,实证检验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际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促进我国城际经济协同发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处于同一区域内部的城市间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经济协同发展的作用强于不同区域城市间的作用;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需求驱动,促进城际经济协同发展;经济关联度可以强化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城际经济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地理临近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鹿鹿   刘颖  
本文基于异质性电商模式视角,采用我国26个省域2017-2022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且通过了各种稳健性检验,但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赋能效应存在显著的模式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电子商务B2B模式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进一步地,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东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密  刘晓璇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新时期我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双循环关键堵点表现为:消费市场相对收缩导致双循环的核心驱动力不足;市场供需相对低效导致“消费—生产”环节的适配性不足;市场收入均衡性欠佳导致“分配—消费”环节的激励性不足;市场二重分割尚存导致“流通—消费”环节的联动性不足。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的逻辑框架为:构建强大内需市场,实现市场“活跃化”;培育竞争性市场主体,实现市场“高效化”;建立共同富裕的发展机制,实现市场“平衡化”;保障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和价格信号自由传递,实现市场“一体化”。具体实现路径包括:提高市场活跃性,全方位激活强大的国内消费;把握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提高市场竞争性,畅通“以生产促消费”循环链条;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收入公平性,畅通“以分配促消费”循环链条;打破市场分割和封闭小循环,提高市场一体性,畅通“以流通促消费”循环链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