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4)
2023(11061)
2022(9021)
2021(8344)
2020(6765)
2019(15846)
2018(15206)
2017(28714)
2016(14899)
2015(16993)
2014(16741)
2013(17162)
2012(16312)
2011(15146)
2010(15349)
2009(14451)
2008(14163)
2007(12796)
2006(11975)
2005(11081)
作者
(43423)
(36290)
(36141)
(34629)
(23290)
(17135)
(16310)
(13958)
(13897)
(13043)
(12804)
(12093)
(11864)
(11759)
(11681)
(11368)
(10611)
(10586)
(10479)
(9605)
(9320)
(8772)
(8648)
(8407)
(8302)
(8200)
(7894)
(7548)
(7452)
(6983)
学科
(91785)
经济(91720)
管理(41314)
(34045)
方法(31536)
数学(28404)
数学方法(28241)
(25485)
企业(25485)
中国(25435)
地方(21485)
(19219)
业经(15782)
(15628)
(15005)
贸易(14988)
(14540)
(14538)
(14195)
地方经济(13959)
(13381)
金融(13381)
环境(12913)
农业(12763)
(12389)
银行(12371)
(12057)
(11562)
(11275)
(10500)
机构
大学(226165)
学院(222179)
(114925)
经济(113078)
研究(87997)
管理(81930)
中国(70881)
理学(68448)
理学院(67651)
管理学(66755)
管理学院(66302)
(51049)
(49281)
科学(46283)
(43755)
财经(39836)
研究所(39040)
中心(38737)
经济学(38555)
(36546)
经济学院(34438)
(33197)
北京(32570)
(32023)
(31208)
财经大学(29669)
(28508)
师范(28315)
科学院(26452)
业大(26268)
基金
项目(138321)
科学(110240)
研究(104096)
基金(103547)
(89844)
国家(89209)
科学基金(75950)
社会(71365)
社会科(67915)
社会科学(67894)
基金项目(52793)
(49371)
教育(46402)
自然(44857)
自然科(43721)
自然科学(43708)
资助(43427)
自然科学基金(42991)
(42018)
编号(39207)
(33046)
成果(32790)
(31958)
国家社会(31788)
重点(31699)
中国(29783)
教育部(28919)
课题(28114)
(27577)
人文(27419)
期刊
(135169)
经济(135169)
研究(78513)
中国(52635)
(38203)
管理(34087)
学报(30124)
科学(29978)
(29047)
(25999)
金融(25999)
大学(23669)
经济研究(23595)
财经(22008)
学学(21656)
教育(21522)
技术(19951)
农业(19836)
(19306)
问题(17673)
业经(17376)
(16846)
国际(15400)
世界(15308)
技术经济(13221)
统计(12183)
(12047)
图书(11157)
经济问题(11023)
资源(10963)
共检索到371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朴  林垚  刘凯  
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和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过去20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能够刻画生产率、产品流动性摩擦、劳动力流动摩擦以及投资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将模型应用于30个省级行政区域并进行校准,本文研究了中国从1997—2012年间的经济增长,发现生产率冲击和投资冲击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贸易壁垒冲击和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也对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省际间贸易壁垒冲击的影响更强。此外,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伴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重要。利用本文的模型,我们还在一般均衡视角下分析了广东省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区域传导效应以及北京和上海劳动力流入壁垒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还发现,对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流通进行改革以构建更高层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和产品流动摩擦,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之举。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举措。从机理和现实看,数字经济可以突破时空和信息非对称性限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重构实体经济,加速实现供需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由于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地区间出现了数字鸿沟。同时,“大数据杀熟”“竞价排名”等新型垄断手段对价格机制具有破坏性,会弱化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基于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能显著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实现路径有三:一是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二是加快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三是提升政府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高数字经济规制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净斐   李国政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态,枢纽经济以其高效的要素资源流动、增值和扩散效应,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有着独特作用。交通便利性、要素积聚性、经济开放性和规则引领性是枢纽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枢纽经济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运行机理,包括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区域市场融合、促进国内市场规则统一等。当前,在枢纽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我国还存在枢纽经济带动效应弱、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局部市场边界阻隔明显、市场统一规则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需从优化枢纽经济整体规划和布局、推动枢纽偏好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枢纽经济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制度规则等方面入手,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文  李亚男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着规制不一、区域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合理垄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向强转变,有利于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势在必行。目前,学者们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阐释,但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较少。基于此,文章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并澄清学界和社会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认识的误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计划经济”的回归,也不是“完全市场化”,而是顺应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融入全球化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统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在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推动国际循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静梅  李钰琪  钟浩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国内市场统一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内市场统一程度也越高。从省际贸易成本角度切入的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搜寻成本越高、物流运输成本越高的省份,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其市场统一程度的提升幅度也越大,说明成本优化是数字经济推动市场统一的作用渠道。门槛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省际贸易成本的降低,数字经济推动国内市场统一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市场统一,而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说明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区域间市场统一性的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宝良  
欧共体12国已于1992年底建立了一个拥有236.6万平方公里面积、3.46亿人口的内部统一市场。市场内部将逐步取消一切有形的、技术的和财政的边界障碍,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期刊] 预测  [作者] 祝宝良  
80年代以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最引人注目的区域集团就是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已1992年底实现了内部统一市场。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目标是在欧共体内逐步取消一切有形的、技术的和财政的边界障碍,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建立一个拥有236.6万平方公里面积,3.46亿人口的大市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刘怡君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盛燕   谭睿鹏   吴华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支撑,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利用镇级卫星灯光数据,从乡镇尺度考察了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借用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两个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产生了显著的促增长效应,该政策使得安徽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政策冲击之前平均提高了1.75%。机制检验表明,安徽加入长三角通过借用规模效应,即增加异地投资和合作创新,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即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资源配置,对安徽乡镇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行政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市辖区的乡镇中,安徽加入长三角会产生更大的促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南京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与对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阳昕  黄漫宇  
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测度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程度,进而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同时该影响在不同数字经济维度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效率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是数字经济影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作用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市场分割的税收因素表现,主要包括增值税收入分享坚持生产地原则引发的增值税跨区域转移、税收选择性激励政策、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与税收征管空间以及税收政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支持等。为此,税收可从逐步探索增值税收入分享原则由生产地原则转变为消费地原则、推动政策实践方式由产业性向功能性转变、严格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提高税收征管智能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等方面加以优化完善,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昕  
信用要素具有非稀缺性、非竞争性、强依附性、广渗透性和可识别性等特征,能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拓展市场规模、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市场分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面对信用要素数据不完善、共享不充分、应用场景不丰富、价值实现机制不健全等困境,需要以信用要素赋能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政府治理为基本路径,搭建一体化信用要素集聚平台、创新开放化的信用要素共享机制、拓展多元化的信用要素应用场景、完善包容性的信用要素价值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统一大市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配置、推动增长,是关乎国家命运与安全的大战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一是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缺少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受到体制性、制度性约束,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三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存在明显的短板、缺陷、堵点;四是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对出现的教训没有足够重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控存在不足,扭曲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五是就市场谈市场,未把市场放入国民经济全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市场、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三个概念的内涵。其中,市场是商品交易场所,是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组织结构、运作结构与协同结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是运作好市场经济的核心。正确认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运作好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篇大文章。必须认识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和开放大市场,是多元化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供应链模式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精准施策,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三是市场与“三驾马车”的关系;四是市场与中介组织的关系;五是市场与创新的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远  
行政垄断是市场经济的最大障碍,对竞争的损害要大于市场垄断。反行政垄断执法打破行政垄断效果明显,但由于属事后监管,案件发生时已经对竞争造成损害,防止行政垄断效果有限。公平竞争审查属事前监管,可以将大部分行政垄断防范于萌芽状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