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0)
2023(12015)
2022(9842)
2021(9129)
2020(7248)
2019(16638)
2018(16361)
2017(30722)
2016(16275)
2015(18217)
2014(18257)
2013(17822)
2012(16477)
2011(15230)
2010(15757)
2009(14559)
2008(14027)
2007(12783)
2006(11646)
2005(10432)
作者
(47491)
(39733)
(39551)
(37581)
(25151)
(19088)
(17758)
(15273)
(15158)
(14230)
(13645)
(13486)
(12916)
(12623)
(12388)
(12182)
(11566)
(11422)
(11389)
(11381)
(10052)
(9740)
(9629)
(9167)
(8985)
(8977)
(8858)
(8737)
(8088)
(7892)
学科
(78198)
经济(78135)
(39847)
管理(36898)
(31511)
方法(27642)
(26056)
企业(26056)
中国(25309)
数学(23848)
地方(23692)
数学方法(23306)
农业(21099)
业经(19134)
(14957)
(14087)
(12971)
(12456)
金融(12454)
(12382)
银行(12372)
(12128)
理论(11938)
发展(11772)
(11746)
(11706)
地方经济(11657)
(11471)
贸易(11456)
环境(11267)
机构
学院(234734)
大学(228163)
(93728)
经济(91460)
管理(85634)
研究(84797)
理学(72566)
理学院(71587)
管理学(69868)
管理学院(69415)
中国(65210)
科学(52290)
(50206)
(42449)
(42301)
(41652)
中心(38955)
研究所(38336)
(37215)
(36380)
师范(36059)
业大(33758)
北京(32473)
财经(31929)
农业(31488)
(30957)
(30405)
师范大学(28812)
(28781)
经济学(28001)
基金
项目(153231)
科学(121125)
研究(113988)
基金(108701)
(94606)
国家(93776)
科学基金(80438)
社会(72761)
社会科(68748)
社会科学(68735)
(62662)
基金项目(57111)
教育(52070)
(51522)
自然(50423)
自然科(49229)
自然科学(49221)
自然科学基金(48244)
编号(47212)
资助(44876)
(39358)
成果(37751)
重点(34751)
课题(34197)
(32082)
发展(31754)
(31237)
(31202)
国家社会(29679)
创新(29171)
期刊
(118329)
经济(118329)
研究(71850)
中国(54308)
(44546)
科学(34619)
学报(33440)
管理(31592)
教育(30945)
农业(29853)
(28417)
大学(26483)
学学(24883)
(24708)
金融(24708)
业经(23434)
技术(22105)
经济研究(18304)
问题(15144)
财经(14610)
(13720)
统计(12889)
(12650)
资源(12286)
(11888)
(11693)
商业(11636)
(11457)
技术经济(11288)
科技(10912)
共检索到368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枫  汪德根  
旅游发展导向型村镇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住建部公布全国553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为例,探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总体分布特征与成因,发现其分布与市场、景区、交通和人口等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文章根据旅游村镇资源条件、区位特征和经济背景等因素,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市场拉动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推动型和人口驱动型4种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优化旅游村镇格局,为中国其他旅游村镇走"特色型村镇"道路提供借鉴,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枫  汪德根  
旅游发展导向型村镇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住建部公布全国553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为例,探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总体分布特征与成因,发现其分布与市场、景区、交通和人口等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文章根据旅游村镇资源条件、区位特征和经济背景等因素,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市场拉动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推动型和人口驱动型4种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优化旅游村镇格局,为中国其他旅游村镇走"特色型村镇"道路提供借鉴,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枫  汪德根  
旅游发展导向型村镇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途径,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住建部公布全国553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为例,探索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总体分布特征与成因,发现其分布与市场、景区、交通和人口等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文章根据旅游村镇资源条件、区位特征和经济背景等因素,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市场拉动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推动型和人口驱动型4种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优化旅游村镇格局,为中国其他旅游村镇走"特色型村镇"道路提供借鉴,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费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不可再生的遗产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价值。针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践,围绕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破坏问题,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并从演化视觉分析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可为协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消解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巧玲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开始兴盛起来。文章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为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和农家乐旅游模式等主要模式,并对其存在的乡村旅游布局规划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缺乏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缺乏与旅游相关的专业人才和自然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加强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发展乡村区域特色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超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宽与增扩了乡村旅游业产品、服务的输出面和容量,其中,景观建设发挥了营造差异化体验氛围、引导消费趋势演变的重要作用。而在当前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过程之中,整体规划欠缺科学性、定位不够清晰、同质化明显、创新乏力等瓶颈与问题的日渐显现,又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乡村旅游业的创新式运营。因此,应以特色小镇景观建设的更新为突破口,优化现有的经营管理思路与模式,从而驱动乡村旅游业的开放式、集约化、多元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巫昊燕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研究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重庆市1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探究境内194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其中农家乐是数目最多的类型。(2)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ANN值均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均呈集聚分布。(3)各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其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平均分布密度最高,为61.15个/万km~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分布密度最低,仅为27.09个/万km~2。[结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县中乡村旅游资源数目还比较少,各地之间存在差异,今后应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开拓发展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杜瑶瑶  
在乡村旅游扶贫对接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可能面临着在旅游资源禀赋受限情况下进行开发以及保障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受益者的两大挑战。以湖南省30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工具、地理探测器以及矢量化后的湖南省数字高程图(DEM)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并综合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Moran’s I指数为0.65,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性特征显著;2)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分布并不均衡,湘北平原地区和湘东山丘区为中低密度核心分布区,湘南山丘区为双密度核心分布区,湘西山地和湘西北山原山地区为多密度核心分布区;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是影响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分异性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数和可支配收入的解释度较强,而地形地貌和交通制约着基础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建议旅游扶贫过程中应考虑空间分异性影响下各个旅游重点扶贫村发展模式存有差别,进一步识别正确的扶贫路径,并巩固旅游扶贫成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银芹  
本文认为,创意是将创意要素进行独特组合或体现为创意要素的独特组合形式;创意农业是通过创意思维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生态等资源要素重新组合,实现农业生产生活全部环节市场化及其价值增殖的农业开发模式。分析了创意农业对打造村镇特色景观、促进村镇旅游开发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创意农业主要表现类型及创意方法,对打造村镇特色景观、推动村镇旅游开发的现实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乌兰敖登   卫智军   刘德福  
[目的] 系统把握内蒙古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区域差异化特征,挖掘旅游潜力,提出空间协调优化方案,为内蒙古特色乡村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择内蒙古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建立空间矢量数据库,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最邻近距离法、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模型以及Voronoi图热点分析等,深入探析特色乡村差异化分布格局,并提出协调发展优化方案。[结果] (1)内蒙古特色乡村分布具有明显的沿东南侧集中分布的特征,整体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态势;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3市特色乡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5.43%;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市、阿拉善盟和乌海市的特色乡村数量相对较少。(2)内蒙古特色乡村空间结构类型为集聚型分布,形成了2个集聚核心区:一是以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4市交界处为核心的核心区;二是以赤峰市、通辽市和向安盟为核心的次核心区。其中,中国传统村落分布范围最广,离散程度最高;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多方向的离散均匀分布;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相对集中于自治区东南侧;国家森林乡村分布最集中。(3)内蒙古特色乡村分布集聚热点区域主要有巴彦淖尔市的临河市和五原县片区,包头市辖区、土默特右旗和土默特左旗片区,赤峰市辖区和喀喇沁旗片区,赤峰市临西县,通辽市片区等。[结论] 内蒙古特色乡村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点,复合型乡村数量较少;并且各类特色乡村空间集聚分布差异较大,区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未来需要结合宏观规划,既要保障地域异质性特色化发展,又要精准量化供需关系,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协调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家明  
我国人口众多,地理差异显著,城市化一条道路解决不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二者共同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缺一不可,互包互容。如果城市地区是地理空间阳的方面,乡村地区就是地理空间中阴的一面,说明中国大地既要有城市,也要有乡村。在各种鼓吹中国城市化的声音中,恨不能铲除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杰  
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明艳  曾菊新  余斌  李伯华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管益敏  陈建中  吴晓  覃永晖  
文章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根本,对农村旅游中建筑景观、环境文化及功能性游览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