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1)
2023(13051)
2022(11315)
2021(10700)
2020(8766)
2019(20645)
2018(20722)
2017(38978)
2016(21647)
2015(24589)
2014(24890)
2013(24355)
2012(22592)
2011(20323)
2010(20215)
2009(18436)
2008(17823)
2007(15925)
2006(14024)
2005(11886)
作者
(62982)
(52340)
(51945)
(49454)
(33342)
(25232)
(23704)
(20586)
(20283)
(18951)
(18199)
(17618)
(16832)
(16558)
(16129)
(16118)
(15539)
(15449)
(15047)
(15022)
(13086)
(13035)
(12708)
(12140)
(11731)
(11709)
(11689)
(11577)
(10586)
(10493)
学科
(83841)
经济(83667)
管理(58981)
(53236)
(44147)
企业(44147)
方法(36217)
数学(29753)
数学方法(29410)
(24858)
中国(23984)
地方(22833)
(20827)
(19920)
业经(19879)
理论(16478)
农业(16405)
(15779)
(15769)
教育(13654)
环境(13603)
(12746)
贸易(12738)
技术(12482)
(12243)
(11683)
(11671)
金融(11662)
银行(11636)
(11630)
机构
大学(298860)
学院(297694)
管理(116619)
(109533)
经济(106836)
研究(103304)
理学(100443)
理学院(99184)
管理学(97340)
管理学院(96800)
中国(75029)
科学(67188)
(65803)
(52481)
(52197)
(50848)
(49374)
研究所(48048)
业大(47277)
中心(46963)
(42566)
师范(42106)
北京(40821)
农业(40725)
财经(39948)
(38092)
(36868)
(36138)
技术(34313)
师范大学(33903)
基金
项目(208610)
科学(162138)
研究(153844)
基金(147669)
(129486)
国家(128348)
科学基金(108770)
社会(94049)
社会科(88044)
社会科学(88014)
(83609)
基金项目(79209)
自然(71291)
教育(70918)
(69983)
自然科(69522)
自然科学(69502)
自然科学基金(68198)
编号(64537)
资助(59986)
成果(53344)
重点(46956)
课题(45416)
(45185)
(44566)
(42742)
科研(39790)
创新(39768)
项目编号(39114)
大学(38291)
期刊
(126004)
经济(126004)
研究(87988)
中国(64320)
学报(51812)
(47814)
科学(45899)
管理(42462)
教育(42113)
大学(38333)
(37983)
学学(35478)
农业(33046)
技术(27075)
(22996)
金融(22996)
业经(21219)
图书(20067)
财经(18758)
经济研究(18509)
(16413)
问题(16040)
(15896)
科技(15236)
(14744)
理论(14503)
资源(14494)
书馆(13764)
图书馆(13764)
实践(13485)
共检索到446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省计委课题组  
一、关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诠释 (一)江西在中部地区所处的地位 目前,我省大多数发展指标均在中部地区处于后列。从最能综合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指标考察,江西与安徽并处中部末值(如精确到百分位,我省还比安徽低0.17元)。进而,结合产业结构中我省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情况判断,目前我省的工业化水平在中部地区最为落后。 (二)崛起的涵义 崛起这一概念,在此可有狭义和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刚  
党和国家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如何理解小康?怎样建立小康目标的指标体系?必须予以科学的、明确的回答。一、构建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方法我们认为小康社会是作为国家200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它还是反映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系,因此,小康指标体系应该是全国性的,具有客观性的标准。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万江  朱允卫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和生活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系统科学层次分析法提出反映农村全面小康的子系统,在子系统内严格选择个体指标并科学确定相应的指标标准值;然后根据各子系统和个体指标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确定其权重;最后再编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评价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有关数据对农村全面小康的建设状况及其前景进行了综合评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云莉  冯海涵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特殊背景和发展战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模型考核评价了2011—2013年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水平,并与南昌、九江进行了横向对比。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对景德镇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构建的考核评价模型,对正确认识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发展成果,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松  
在我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如何正确看江西面经济发展在全国尤其是在中部地区所处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华,卞亚萍,王宏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君泽  
本文在阐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测算方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远鹰  
设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应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方针和具体目标作理论基础 ,综合考虑指标的基础性、层次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形式等因素。该指标体系由 3个大系统 ,即 :经济大系统 ,民主法制大系统 ,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大系统 ,10个子系统构成。以经济大系统为中心 ,实际计算根据需要取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建中  于士元  
本文认为,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确立应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精简、衔接性以及量化、可行性、“产出”重于“投入”、先进性、突出地域特点等原则。文章选取经济、社会结构、科教、生活质量、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六个子系统共30个评价指标,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为依据确定全面小康目标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相应权重,最终建立了完整的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参照该指标体系,将某个确定的资源型城市的各项指标实际数值除以全面小康标准参照值,再乘以各自对应权重后加总即可得到该资源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按各子系统所占权重也可得到各子系统的实现程度,以发现在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裕民  陈丙欣  杨映雪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4大支持系统20项具体指标的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年度数据对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估,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是制约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缓慢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鹏,郎春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心灵  赵彦云  
尽管经济学家们对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的概念作了很好的诠释,但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来反映各省市小康社会的状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本文根据测度中国各省市小康社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省市之间小康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协调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本田  胡亭亭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本文针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