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6)
2023(11238)
2022(9824)
2021(9180)
2020(7856)
2019(18528)
2018(18146)
2017(34198)
2016(19098)
2015(21666)
2014(22043)
2013(21948)
2012(21009)
2011(19177)
2010(19561)
2009(18707)
2008(19006)
2007(16898)
2006(14899)
2005(13896)
作者
(57701)
(48592)
(48521)
(46448)
(30964)
(23462)
(22235)
(18845)
(18475)
(17511)
(16728)
(16534)
(15809)
(15678)
(15602)
(15216)
(14723)
(14315)
(14302)
(14216)
(12481)
(12139)
(11852)
(11232)
(11018)
(11002)
(10990)
(10797)
(9867)
(9705)
学科
(80961)
经济(80854)
管理(56418)
(52667)
(43390)
企业(43390)
方法(35611)
数学(31214)
数学方法(30870)
(24033)
中国(22834)
(22224)
(20804)
(18968)
业经(17555)
地方(15933)
(15061)
贸易(15055)
(14610)
(14523)
银行(14472)
(14353)
财务(14323)
(14320)
金融(14315)
财务管理(14277)
(14204)
农业(14150)
(13832)
企业财务(13550)
机构
大学(286069)
学院(281469)
(118324)
经济(115850)
研究(103502)
管理(103076)
理学(87871)
理学院(86742)
管理学(85158)
管理学院(84603)
中国(78480)
科学(63801)
(61766)
(57481)
(54477)
(51843)
研究所(49386)
中心(46255)
(44707)
财经(44445)
业大(42961)
农业(40799)
(40199)
北京(39036)
(38235)
师范(37820)
经济学(37326)
(37021)
(34335)
经济学院(33643)
基金
项目(183303)
科学(143812)
基金(133630)
研究(131395)
(117872)
国家(116943)
科学基金(98261)
社会(83360)
社会科(78896)
社会科学(78870)
基金项目(70603)
(70541)
自然(63684)
自然科(62154)
自然科学(62130)
自然科学基金(61042)
教育(60951)
(60814)
资助(54880)
编号(52339)
成果(44313)
重点(42863)
(41882)
(39603)
(37504)
课题(37300)
(36456)
教育部(35488)
科研(35470)
创新(35382)
期刊
(134261)
经济(134261)
研究(87056)
中国(60559)
学报(48891)
(47096)
(46913)
科学(44153)
管理(38162)
大学(36224)
学学(33965)
农业(30814)
教育(30007)
(27771)
金融(27771)
技术(23954)
财经(22925)
经济研究(21271)
业经(20130)
(19735)
问题(17960)
(16885)
(15299)
(14923)
技术经济(14323)
理论(13554)
国际(13439)
世界(13143)
统计(13067)
图书(12892)
共检索到43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俞建国  
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到1995年,在工业产值中,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大体各占1/3;而在其他工业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一半,“三资”企业和各种股份制经济占一半。这种微观基础的变化要求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也要相应变化,即由管理国有经济为主逐步转移到以管理非国有经济为主的轨道上来。在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协调地区间的不平衡。必须对国有经济分布的领域进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以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本文以 1 995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为基础 ,从全部 75万家企业中选择了2 0余个产业 ,共计大约 1 7万家具有竞争性特点的企业进行了效率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生产函数模型和OLS计量方法 ,分别对普查数据中提供的所有制变量和企业隶属等级制变量对于企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于所有制变量比较的结果发现 ,私营个体企业的效率最高 ,三资企业其次 ,股份和集体企业再次 ,国有企业效率最低。同样 ,对于等级制变量的效率比较发现 ,由于较低隶属等级的非国有企业效率高于那些等级地位高的国有企业 ,结果使得后者的规模优势丧失。因而旧体制中的隶属等级地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消极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礼志  
本文依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以2013年为观测年份,探讨工业外资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企业在行业和区域的分布状况,并从经营效率、税负压力、出口倾向、科技投入、劳动报酬等方面比较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外资企业的优势所在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分析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还不够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志源  
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22年起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利用4年的时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质量的家底。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具体方法、方式及内容,并对80个县份试点模式做了相应的要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志源  
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22年起在全国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利用4年的时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质量的家底。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出台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具体方法、方式及内容,并对80个县份试点模式做了相应的要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元颉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圆满成功,普查中的数据收集、资料编码、录入以及汇总处理都达到了高质量。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全部数据达400亿字符,采用中央和省分散式两级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上难度较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系统,怎样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如何制定必要而合理的精度要求?又怎样分配各工作环节的允许误差?是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分散处理中采用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程序,我们在数据处理实施过程中注意搜集各环节质量指标,尝试从省级处理角度反映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质量情况,分析研究误差传递规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何干强  
依宪弄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可通过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布的从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结构来反映。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将全国第二、三产业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减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行业从业人员,对属于经济基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分布进行系统的分析,可厘清2018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结构和包括第一产业在内的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国务院于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九日颁发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动员广大群众,为贯彻执行这一办法而努力。那么,这一办法是怎样制定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这些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些说明和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益民  
根据中共中央1980年第48号文件决定,为了给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准备,于1980年7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和无锡县进行了人口普查试点。试点目的,一是检验修订普查办法,二是取得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的具体经验,三是为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培训一批骨干。大家知道,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普查。第一,在十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举行人口普查,在中外历史上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第二,调查项目包括人口的基本特征以及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方元  海婷婷  
本文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选取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专利申请数四个指标,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四大地区和31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四大地区R&D投入绩效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31省市R&D投入绩效较高的有安徽等地、较低的有吉林等地,其余省市居中。2004—2013年,北京等地的R&D投入绩效总体增长较快,广东等地总体下降较快,其余省市总体变化平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礼志  
文章依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数据资料全面认识第二产业外资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经济在产业和区域的分布状况,并从经营效率、税负压力、出口倾向、科技投入、劳动报酬等方面比较外资经济和内资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外资经济的优势所在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分析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熙保  高思涵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部地区两个县市的全样本数据分析了普通农户的农地确权、流转和经营规模的总体和分布状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确权地户均3.73亩,基尼系数为0.341,呈现微型化和均等化格局;非确权地面积占总农地面积的2%,虽规模不大,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确权地80%由农户自己耕种,土地流转不活跃,且有限的农地流转中60%以上是在普通农户之间进行,流转质量较低;流入规模经营户的租金高于流入普通农户的租金,意味着规模经营效率更高。农户经营地户均3.9亩,基尼系数为0.421,表明农地经营具有一定的集中化趋势,但集中度不高。两县市的农户确权地、流转地和经营地规模与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所致。比较农业"一普""二普""三普"数据发现,农户经营规模仍显示微型化格局,并且长期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地流转和集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国莹  刘同山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获取信息、分享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媒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最新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村级数据,采用内生扩展回归模型、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ICT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讨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在2 851个样本村中使用ICT的农户比例在50%及以上的村共有1 503个,占总样本村的52.72%,平均产业结构水平为6.53,ICT使用比例较高的村的产业结构水平也较高。在未达到现有资源禀赋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水平时,ICT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超过这一水平后,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不再具有正向作用,二者之间呈较为稳定的“倒U型”关系。ICT对产业结构水平位于中间和中间偏上的农村地区,有明显的“扶优做强”特性。据此,建议加紧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引导支持农村居民借助ICT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开拓农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利用ICT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同时瞄准不同等级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国家教委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组于1991年11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高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学术讨论会。”与会的47名正式代表主要来自于受联合国人口基金P04项目资助的各高校人口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员会等单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金淑婷  陈兴鹏  石培基  庞家幸  达福文  
依据中国1982—2010年四次分县(区)人口普查数据,借助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多阶段嵌套Theil系数、重心曲线、空间分布图系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位移距离变化较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东北—西南方向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不断集聚趋势,西北—东南方向人口空间分布则呈现出分散趋势。(2)多阶段嵌套Theil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总体呈缓慢缩小趋势,但省内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和地级行政单元内的空间分布差异却呈现出明显增强趋势。(3)人口分布密度变化重心曲线呈"波浪"形,有西北向东南方向人口密度逐步由稀疏趋于稠密的趋势;基于分布图系、人口重心曲线将人口密度变化区域划分为无人区、极端稀疏区、相对稀疏区、中等分布区、低度密集区、中度密集区、高度密集区、极端密集区8大类型区,整个研究阶段八大类型区的县级行政区数量及人口数量变化较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