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2)
- 2023(7563)
- 2022(6708)
- 2021(6023)
- 2020(5480)
- 2019(12715)
- 2018(12510)
- 2017(24133)
- 2016(13504)
- 2015(15507)
- 2014(15713)
- 2013(15794)
- 2012(15014)
- 2011(13731)
- 2010(13787)
- 2009(12804)
- 2008(12898)
- 2007(11869)
- 2006(10311)
- 2005(9238)
- 学科
- 济(58754)
- 经济(58695)
- 业(35128)
- 管理(34895)
- 方法(30545)
- 数学(27467)
- 数学方法(27198)
- 企(26610)
- 企业(26610)
- 农(16775)
- 学(14312)
- 中国(14221)
- 财(13960)
- 贸(11409)
- 贸易(11408)
- 业经(11201)
- 农业(11182)
- 易(11069)
- 地方(10834)
- 制(9889)
- 和(8423)
- 理论(8421)
- 务(8270)
- 财务(8255)
- 财务管理(8226)
- 环境(8212)
- 银(8010)
- 银行(7958)
- 融(7800)
- 金融(7798)
- 机构
- 大学(205913)
- 学院(202881)
- 济(83372)
- 经济(81611)
- 管理(74172)
- 研究(73959)
- 理学(63919)
- 理学院(63110)
- 管理学(61855)
- 管理学院(61494)
- 中国(54112)
- 科学(48959)
- 农(46186)
- 京(44582)
- 所(40194)
- 农业(37187)
- 业大(37008)
- 研究所(36963)
- 财(36369)
- 中心(33607)
- 江(31587)
- 财经(29023)
- 北京(27903)
- 范(26338)
- 经(26305)
- 经济学(26230)
- 师范(25932)
- 院(25851)
- 农业大学(24322)
- 州(24319)
- 基金
- 项目(136906)
- 科学(105524)
- 基金(98652)
- 研究(93198)
- 家(89290)
- 国家(88578)
- 科学基金(73204)
- 社会(57628)
- 社会科(54549)
- 社会科学(54527)
- 省(53823)
- 基金项目(52058)
- 自然(49678)
- 自然科(48526)
- 自然科学(48503)
- 自然科学基金(47687)
- 划(46497)
- 教育(43495)
- 资助(41756)
- 编号(36882)
- 重点(31788)
- 部(30434)
- 成果(30047)
- 发(29774)
- 计划(27941)
- 创(27888)
- 科研(27300)
- 创新(26193)
- 课题(26075)
- 教育部(25121)
共检索到298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裕民
本文在对索洛经济增长核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成果,对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动是TFP提高的重要原因;(2)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的;(3)资本深化速度的差异是东中西部TFP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康 叶先宝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九省区市2001-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波动,技术进步的差距扩大了各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2)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财政科技投入对其促进的方式不同。本文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全要素生产率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引导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流向,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九省区市2001-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波动,技术进步的差距扩大了各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2)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财政科技投入对其促进的方式不同。本文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全要素生产率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引导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流向,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风光 李宗植
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测度了1985~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劳均GDP差距、要素投入差距及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这与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的变动趋势非常接近。为了进一步明确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长短期关系,本文利用协整技术检验了三个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又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更为主要的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关兵
本文沿着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在核算1998~2007年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增长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出口依存度、人力资本能促进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研发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全要素生产率 FMOLS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杨华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农业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农业无效率水平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产出无效率、役畜投入无效率和播种面积无效率是中国农业无效率的主要来源;1995-2008年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5.58%,主要体现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农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机械化的普及有利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蒋晶晶 冯邦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但其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显现。通过对1985年~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对要素投入增长与全要素增长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得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有效劳动作用不明显的结论,指出今后经济发展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该文全面分析了加工贸易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及其发生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总量上,还是进口和出口渠道上,加工贸易都没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出口会显著地抑制技术变化,对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混合效率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占全国加工贸易比重60%以上的江苏广东两省,加工贸易通过抑制其技术变化显著地抑制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意味着,从事加工贸易表面上虽然可以解决就业促进增长,但是可能无法实现经济的赶超,大规模从事加工贸易甚至是有损效率提升。加工贸易没有显著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加工贸易的本质特征以及加工贸易实施的业务方式有关。因此,如何调整贸易方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符淼
本文利用能源消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单位GDP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的特殊现象.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当第一产业比例下降或第二产业比例上升时,能源消耗增加。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消耗的作用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中.2000年后能源消耗重新抬头并不否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而是缺乏节能意识的负面影响抵消并逆转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
能源利用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实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延群 张沥元
本文从制度性改革的角度对未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潜力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的TFP、驱动因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回顾,指出过去的驱动因素已经减弱,甚至消失,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将成为促进TFP增长的新动力。本文还对促进TFP增长的改革和政策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中国的TFP发展水平与美国、日本和韩国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中国TFP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中国较高的R&D投入以及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本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望喜 李然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油料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三种主要油料作物中,大豆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最为剧烈,花生则相对较为平缓,油菜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样本考察期内,大豆和花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效率的改善,而油菜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受灾率、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及油料主产省所处区位特征等均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在促进油料生产发展中,大豆和花生应集中于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而油菜应重点关注对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
关键词:
油料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恒运 唐华仓 Allan Rae
本文以国有及集体和个体奶牛场牛奶生产的随机投入距离函数,分析中国牛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来源。总体上讲,中国牛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比较温和的,国有及集体和个体奶牛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5%和2.33%,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国有及集体奶牛场的技术效率明显下降,而个体奶牛场的技术效率略有增长。中国牛奶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大约为80%~90%。推广新技术仍然是中国今后牛奶生产的优先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书章 马恒运
根据2004-2008年中国23个省市奶牛场统计数据,采用多产出随机距离函数估计方法,测算全国和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技术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潜力较大,技术水平退步是阻碍TFP增长的主要原因;主产区与非主产区之间存在增长差异,且非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匡远凤 彭代彦
本文在放松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运用广义马姆奎斯特指数与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在考虑环境因素下的生产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在1995——2009年间的增长变动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相比传统生产效率,环境生产效率能够体现环境问题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损失,且更能反映省际间在资源利用上的效率差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通常年份中大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与我国在这些时期所进行的较有成效的节能减排工作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资本过快深化,无论是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不高,并且引致了省级前沿技术面的内陷和减排难度的加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