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
- 2023(185)
- 2022(109)
- 2021(113)
- 2020(50)
- 2019(121)
- 2018(120)
- 2017(220)
- 2016(111)
- 2015(114)
- 2014(115)
- 2013(138)
- 2012(129)
- 2011(110)
- 2010(99)
- 2009(85)
- 2008(63)
- 2007(68)
- 2006(46)
- 2005(28)
- 学科
- 济(496)
- 经济(495)
- 地方(298)
- 业(261)
- 中国(254)
- 管理(253)
- 农(215)
- 业经(197)
- 农业(155)
- 企(150)
- 企业(150)
- 产业(131)
- 总论(117)
- 信息(116)
- 信息产业(116)
- 地方经济(116)
- 贸(110)
- 财(109)
- 贸易(109)
- 易(105)
- 技术(96)
- 财政(87)
- 银(86)
- 银行(86)
- 发(84)
- 融(82)
- 金融(82)
- 行(81)
- 政(75)
- 工作(74)
- 机构
- 学院(1285)
- 大学(1153)
- 济(609)
- 经济(602)
- 研究(497)
- 管理(454)
- 理学(397)
- 理学院(388)
- 管理学(384)
- 中国(382)
- 管理学院(377)
- 财(334)
- 江(262)
- 科学(241)
- 京(226)
- 中心(224)
- 院(213)
- 省(207)
- 师范(193)
- 范(193)
- 所(192)
- 经济学(190)
- 财经(189)
- 发(188)
- 农(179)
- 研究院(179)
- 经济学院(178)
- 社会(172)
- 研究所(171)
- 经(171)
共检索到2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建平 陈俊超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以打造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为目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高端发展、质量发展、借力发展、生态发展的要求,全力以赴促转型,维稳定,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莉 温勇 戴明忠 陆根法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2003年深圳市龙岗区生态承载力和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结果显示,龙岗区居民六项生活消费(食物、衣着与生活用品、生活用能、水资源、住区和生活污染物)的足迹总和为1.5061hm2/人,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0717hm2/人,生活消费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21倍,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居民的食物、生活用能、生活用品消费以及生活污染物的生态足迹较大,从而对耕地资源、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产生较大环境压力,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方面。为了减少居民生活消费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建议适度控制区域人口规模,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永胜
6月9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就龙岗未来给出了新定位,指明了新方向。规划将龙岗4个街道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并明确了以此为基地,打造龙岗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以更大力度推动深圳东部发展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
龙岗 深圳 广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建彬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有效途径是加速城市化。在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没有火车头的时期,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滥用资本十分严重、城市发展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的时候,增强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感,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能级,增强城市竞争力,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这对中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罗湖区为例,说明要转换城市发展模式,就要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建设充分反映并能综合平衡社会利益诉求的政府,就要科学解读城市化,管治重心下移,把具有根基性、直接性、综合性、多样性、特色性、创造
关键词:
政府治理能力 城市化 转换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2017年年底,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自2018年起,全面实施"城中村社区治安治理、消防安全治理、用电安全治理、燃气安全治理、食品安全治理、弱电管线治理、环境卫生治理、市容秩序治理、交通秩序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十大治理行动。龙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建设工作,将其列为年度重点改革创新项目,今年3月,龙岗研究制定了《建设文明城中村试点标准体系》和《建设文明城中村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龙岗区将选取11个街道12个文明城中村试点,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环境卫生建设、公共服务改善、市民素养提升、社会安全提升、特色品牌打造"等的综合提升,致力于打造出干净整洁、美丽幸福、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城中村环境,为龙岗区创建一流文明城区提供强大支撑。7月,龙岗区召开建设文明城中村试点工作推进会,听取各街道在建设文明城中村中所取得的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为下一步城中村建设作出指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为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在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为根本目标,有效推进街道城市综合管理。宝安区西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街道综合执法。2007年3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近年来,龙岗区文体旅游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落实深圳东进战略和建设"文化高地"的总体部署,不断夯实文化安全发展基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17年8月,龙岗区文体旅游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被省体育局授予2015-2017年度突出贡献单位奖;区图书馆荣获"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为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单位,全国仅有24家单位获评。龙岗区文体旅游局的文化东进项目获评深圳市民眼中的百件优秀民生实事金奖(南都街坊口碑奖),也是全市获金奖的两个区级项目之一。
关键词:
龙岗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春山 彭倩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郑州市紧抓这一历史契机,以民生为基础,全面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2011年,郑州市提出全力打造民生优先的"幸福郑州",计划到201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400元和14800元,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5%以上,省属、市属医疗机构床位由现在的2.4万张增至6万张,建设保障性住房28万套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邦伟
平湖,东临上海市,南濒杭州湾,素有“金平湖”之美誉,是正在崛起的浙北滨海城市。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2001年,列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第34位,是浙江省17个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强县(市)之一。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6亿元,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53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健 徐光 江红波
2007年以来,龙岗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综改综治保稳定,化解矛盾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全面实施"大综管"改革,深入开展"百日治安大整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玉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牢记金融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担当作为,克难奋进,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和治理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段超良
"与客户同发展,与社会共繁荣"是建设银行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建行江西省分行认真贯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部署,取得了经济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双丰收。2012年,建行江西省分行将牢牢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信贷投入,强化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建设银行 信贷投放 金融创新 服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振华
河南省汝阳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城乡社区的投入,已累计筹集资金500余万元用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体设施等的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品味和幸福指数。图为社区群众积极参加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2007年,市水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和生态市的目标,贯彻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服务社会、保障民生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两大中心任务,重点推进水源建设、水环境治理、水循环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喜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孕育新突破,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云南通过多年的努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了以烟草、矿业、生物、旅游、电力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为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我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