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1)
2023(5126)
2022(3900)
2021(3526)
2020(2818)
2019(6362)
2018(5923)
2017(11203)
2016(5675)
2015(6412)
2014(6354)
2013(6151)
2012(5692)
2011(5053)
2010(5572)
2009(5361)
2008(4327)
2007(4238)
2006(3826)
2005(3335)
作者
(14603)
(11844)
(11793)
(11258)
(7445)
(5631)
(5433)
(4745)
(4364)
(4337)
(4040)
(4038)
(3869)
(3727)
(3707)
(3705)
(3476)
(3359)
(3281)
(3175)
(3044)
(2971)
(2780)
(2773)
(2723)
(2698)
(2620)
(2583)
(2412)
(2406)
学科
(24320)
金融(24320)
(22079)
经济(22066)
(21364)
银行(21364)
(20859)
中国(16969)
管理(15225)
(15047)
(12328)
企业(12328)
中国金融(10869)
地方(10701)
(8601)
(8350)
(7720)
业经(6925)
(5724)
财务(5696)
财务管理(5691)
农业(5641)
方法(5565)
企业财务(5506)
(5024)
事业(4842)
数学(4840)
数学方法(4810)
理论(4422)
体制(4409)
机构
学院(70359)
大学(68436)
(30546)
经济(29722)
中国(26772)
管理(24220)
研究(24066)
理学(19279)
理学院(19094)
管理学(18808)
管理学院(18681)
(17348)
(15443)
银行(14932)
中心(14434)
(14329)
(14007)
(13746)
金融(13475)
财经(12488)
人民(11912)
科学(11800)
(11658)
(11223)
(10827)
国人(10701)
中国人(10627)
(10621)
中国人民(10526)
经济学(10318)
基金
项目(42707)
研究(36037)
科学(33054)
基金(28934)
(23860)
国家(23584)
社会(22676)
社会科(21513)
社会科学(21508)
科学基金(20360)
(17801)
教育(16266)
编号(15627)
基金项目(14862)
(14064)
成果(13687)
课题(11669)
资助(11544)
(10745)
自然(10482)
(10418)
(10268)
自然科(10222)
自然科学(10222)
自然科学基金(10034)
(9983)
重点(9881)
项目编号(9698)
(9603)
国家社会(9368)
期刊
(36799)
经济(36799)
(26135)
金融(26135)
研究(25515)
中国(21448)
(13743)
教育(11504)
(10199)
管理(9638)
学报(7542)
技术(7267)
科学(7115)
大学(6542)
财经(6488)
学学(5847)
业经(5845)
农业(5781)
(5561)
经济研究(5549)
中国金融(4916)
图书(4664)
问题(4381)
理论(4371)
职业(4323)
实践(3993)
(3993)
农村(3933)
(3933)
(3884)
共检索到129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育林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对于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有重大助推作用,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应有之义2022年,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起步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监管引领,多措并举发挥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支撑作用,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推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起势、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对成渝地区建设“两中心两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重大意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各项金融工作中,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立足成渝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富全  
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理论中,主要从金融地理学、金融集聚和制度分析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西部整个区域的视角,借助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和思路,结合西部金融布局现状,探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初步得出建立区域协调的多金融中心的观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瑞武  
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中心成为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核心载体。成都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正抢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2019年,成都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排名上升至Beta+,位居中国内地第五。城市发展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中心建设为城市聚集了金融资源,增强了城市辐射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森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系统在一定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包括金融系统及其所处环境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的总 和。决定金融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系统的状况与金融系统所处环境的状况。从某种角度讲,金融系统所处环 境往往对生态的状况具有基础和根本的作用。 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创建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金融生态区,这是金融中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 基础。国际金融中心主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标志,这些金融市场往往具有交易量大、交易工具丰富、交易品种流动 性强、交易成本低等特征。与金融中心相适应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市场发达,经济活跃,法制健全,各类基础设施完 备,政府行政高效廉洁,具有包容的、海纳百川的多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国刚  
由金融时报社、四川省金融学会、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天府金融论坛于9月4日在成都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创新与突破: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与交流。笔者在演讲中认为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因为金融创新说到底是金融产品的创新。我们不应将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简单看作是金融监管部门之事,其中有相当多的创新需要财政、行政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顶层设计是需要的,但基层首创的实践也是不可缺少的,需要将二者有效结合。在金融创新中的新产品新机制是需要的,但规模本身就是创新,就是特色。有了量变才有质变,这是最基本的辩证法道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永鹏  
在中国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重庆、成都、西安3个城市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着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根据3个城市及其区域经济和金融业现状,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西部地区可以形成重庆、成都、西安多金融中心的格局,三者之间可以根据各自优劣势的不同,合理竞争,优势互补;同时,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西部这一"金三角"为支撑点,撬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排名稳步上升。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市委提出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政委  方琦  
全球各金融中心在绿色金融的标准制定、市场定价等方面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最快、又最具市场潜能,需要上海担当这样的历史责任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金融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6)排名中已跻身第五位。从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如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欲进一步提升,必须明确地将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纳入战略规划与行动之中。而作为上海对标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实践者,伦敦与香港均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排头兵。上海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全部要素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光溪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下发,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成为第一个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先行突破、率先推进、特色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王燕飞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在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其中尤以法制环境建设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以法制环境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目标聚焦如何尽快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点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WTO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文件《金融服务协议》为脉络,以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操作性强、规范高效为原则,提出一套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立法需求和司法、执法策略,以促进和保障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明志  
文章指出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诸多优势也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创新作用,进一步调动境内外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尽快提高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扩大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我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