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2)
- 2023(10945)
- 2022(9027)
- 2021(8105)
- 2020(6937)
- 2019(15228)
- 2018(14980)
- 2017(28582)
- 2016(14867)
- 2015(16466)
- 2014(15558)
- 2013(15661)
- 2012(14111)
- 2011(12225)
- 2010(12535)
- 2009(11828)
- 2008(11929)
- 2007(10971)
- 2006(9546)
- 2005(8931)
- 学科
- 业(84623)
- 企(80014)
- 企业(80014)
- 济(71409)
- 经济(71332)
- 管理(65522)
- 业经(29710)
- 方法(28625)
- 财(25346)
- 农(23021)
- 技术(21235)
- 数学(20217)
- 数学方法(20101)
- 务(18962)
- 财务(18948)
- 财务管理(18928)
- 企业财务(17873)
- 中国(17146)
- 农业(16686)
- 贸(16003)
- 贸易(15992)
- 易(15622)
- 制(14366)
- 技术管理(13885)
- 策(13768)
- 划(13674)
- 理论(13339)
- 产业(13327)
- 地方(13082)
- 和(13033)
- 机构
- 学院(212954)
- 大学(204043)
- 济(99462)
- 经济(98046)
- 管理(93297)
- 理学(80065)
- 理学院(79447)
- 管理学(78687)
- 管理学院(78287)
- 研究(63002)
- 中国(52192)
- 财(45596)
- 京(41698)
- 财经(35608)
- 科学(33839)
- 江(33739)
- 经(32272)
- 农(31081)
- 所(29689)
- 经济学(29680)
- 中心(28755)
- 商学(27817)
- 商学院(27582)
- 业大(27237)
- 经济学院(26860)
- 研究所(26213)
- 州(25983)
- 财经大学(25970)
- 经济管理(25919)
- 北京(25823)
- 基金
- 项目(136768)
- 科学(112341)
- 研究(104235)
- 基金(101745)
- 家(85796)
- 国家(85006)
- 科学基金(77316)
- 社会(70825)
- 社会科(67650)
- 社会科学(67639)
- 省(56047)
- 基金项目(53790)
- 自然(47914)
- 自然科(46948)
- 自然科学(46941)
- 自然科学基金(46266)
- 教育(45267)
- 划(43653)
- 编号(40193)
- 资助(40007)
- 创(36254)
- 业(35115)
- 创新(32746)
- 发(31205)
- 部(29947)
- 国家社会(29803)
- 重点(29771)
- 成果(29524)
- 制(28939)
- 人文(27437)
- 期刊
- 济(115163)
- 经济(115163)
- 研究(64472)
- 中国(43646)
- 管理(43118)
- 财(39846)
- 农(29873)
- 科学(25482)
- 技术(22868)
- 学报(22335)
- 业经(22185)
- 农业(20788)
- 融(19527)
- 金融(19527)
- 大学(18899)
- 经济研究(18579)
- 财经(18315)
- 学学(17979)
- 教育(16988)
- 经(16130)
- 技术经济(15182)
- 业(14745)
- 问题(14617)
- 贸(13393)
- 商业(12650)
- 现代(12122)
- 科技(11800)
- 财会(11739)
- 世界(11411)
- 国际(10973)
共检索到329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明 杨德明
如何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精确对接与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本文在构建全产业链布局数量与金额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全产业链布局赋能企业创新产出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产业链布局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而行业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牵引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全产业链布局主要通过拓展企业拥有的资源范围和优化资源整合能力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异质性分析表明,代理成本较低、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在实施全产业链布局时,其创新产出效果更为显著。本文探索了如何通过调整企业边界决策以谋求创新这一问题,也为垂直整合经济后果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强远 殷赏 程芸倩 孙久文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培育未来产业的主要思路,而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空间融合是未来产业布局的突出特征。就产业布局为何邻近创新集群,鲜有研究给出充分的学理依据和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工商企业登记注册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授权和转移数据、中国税收调查数据、百度地图兴趣点(POI)数据等形成的匹配数据,本文利用中关村科技园各分园成立时点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首次考察了创新集群对城市内新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集群对新创企业表现为明显的向心力,将吸引新创企业更多入驻距离创新集群0—1.4千米的地理范围内,并且这一结果在科技分园主导产业的下游产业体现得更明显;企业空间布局邻近创新集群,有利于新创企业的技术获取、声誉溢价和信息捕获;新创企业邻近创新集群布局,将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生存概率。本文研究既为学理上认识创新集群对一般性企业选址的影响提供重要启示,也为实践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爱贞 陈凤兰 何诚颖
产业链的纵向联系是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以及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和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数据,探讨产业链国内关联和国际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结构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链国内关联和国际关联与企业创新分别呈"U"型和倒"U"型关系;(2)产业链国际关联主要影响远技术距离行业和中、高人力资本水平企业的创新,近技术距离行业的创新主要受产业链国内关联影响;(3)在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态势下,一旦产业链受到冲击,短期内可能会抑制企业创新,且其创新影响具有结构性,主要对近技术和远技术距离行业以及中、高人力资本水平的企业有创新负效应,而发展国内产业链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其创新冲击。为此,中国当前既要在产业链国际合作中获取创新要素,也要大力发展国内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以"技术补链"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以"市场固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佳
上中下游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1994年创立的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底捞)是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直营餐饮企业集团,凭借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服务体验,成为餐饮行业的知名品牌,位列"2018中国餐饮企业百强"第3名、"2019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第85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晚发 王文博
以2006—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首次发行债券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水平。研究发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债券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发行债券通过建立替代性融资渠道缓解融资约束,延长整体债务期限,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这三个路径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后续发债行为后,公开发行债券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仍然存在;相比于公司债,企业首次发行债券种类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时,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更显著;企业首次发行债券时,债券信用评级越高、发行利率越低,对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越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债券市场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来自债券市场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德容 张婷
"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进一步发挥成本管理价值创造能力提供了新机遇。本文选取一家处于农牧行业领先地位的T集团作为案例调研对象,探讨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企业全产业链成本管理创新内容。研究发现:T集团在金蝶EAS系统助力下,积极构建一个集财务会计、集团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以及大数据等于一体的成本管理大数据平台,从采购、生产、销售以及日常管理环节入手,利用成本管理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完成信息互联互通,全面节约集团成本,提高成本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孟岩 马俊乐 徐秀丽
著名的世界4大粮商ABCD,自2003年在中国迅速垄断大豆加工,冲击了国内粮油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完善的全产业链是4大粮商最重要的发展经验,包括生产环节的全方位技术控制、强大的仓储、巨量生产、科学完备的综合物流体系及独特的销售和并购,共同构成其核心竞争力。中国涉农企业要吸取经验,注重发展全产业链,提升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
4大粮商 全产业链 中国大豆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勇
空间上创新投入产出差异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我国创新人力投入、创新资本投入及创新产出结构、创新产业化能力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存在创新资本投入空间差距大、创新产业化能力的空间分野明显等创新空间布局问题,阐述了以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为主线、搭配使用大区域政策和省际政策的空间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要加大特色型科技产业的创新资本投入,要以市场化带动中西部区域中下游创新产出水平提升,要以创新人才国际化工程为抓手优化中西部创新人力结构等布局调整对策。
关键词:
空间创新 投入产出 布局 政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王玉东
文章基于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研究了出口参与和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参与对创新选择和创新产出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创新选择有负向而显著的影响,但对创新产出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加入吸收能力后,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创新选择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变化不大,但吸收能力对创新选择和创新产出都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文章兼顾所有制类型和地区差异,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以提高创新产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纳 李晓静
跨国公司在地理上配置其海外子公司组合的方式将会对价值捕获和价值创造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引致不同的绩效结果。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数据,从地理关系视角考察了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的地域多元化程度越高,将显著提升OFDI企业的创新数量与质量,但是海外子公司的地理集中程度越高,将负向抑制OFDI企业的创新绩效;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可通过高技术中间品进口和人力资本这两个机制渠道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国内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显著存在,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增强海外地域多元化的创新提升效应,同时降低地理集中度的创新抑制效应;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的有效性与企业内部的技术基础和海外市场的技术丰裕度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内外部技术资源情境下,当知识产权保护处于适度区间时,企业的创新绩效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文章研究为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合理的海外投资地理布局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翁莉,朱珊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文章从1980年代至今的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两次组织创新入手,分析了企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空间布局演变的过程,进而探讨了民营企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温州 民营企业 组织创新 空间布局 演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美章 尤美虹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是强化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战略支撑。2018年以来,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引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的农业全产业链。以本轮参加试点的四家湖北涉农企业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多案例研究,按照"动因—行为—结果"的一般逻辑,对案例企业资料进行摘录、分析、编码,最终形成理论性诠释,揭示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农业供应链通过组织联结、市场联结、信息联结、利益联结等多维联结机制协同促进和保障小农户进入农业全产业链循环,通过多元创新体现和匹配小农户身份的要素性、主体性、社会性、能动性等多重属性,从根本上调动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小农户参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一员。研究还发现,处于供应链源头的小农户是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重要成员,其长久稳定发展可为全产业链循环提供稳定支撑;供应链是农业全产业链循环的微观基础,农业全产业链可依托其创新带来的品牌溢价等多维效应,驱动组织联结、市场联结、信息联结、利益联结形成以城乡循环为主、以国际循环促进的双循环格局。为有效吸纳小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循环,应以"供应链+小农户"模式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以供应链协同破解小农户产销对接难题,以供应链资源整合拓展农产品品牌溢价,以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农户资金需求问题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雨婷 郑琳琳
基于产业链与技术创新耦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设定耦合的效果评价标准,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评价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与技术创新的耦合效果。研究发现,多数制造业的产业链关联推动技术创新的效应为成本效应,产业链之间关联发展不利于技术创新成果积累;同时,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产业链关联成效较好的是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余产业链关联的技术创新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围绕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提升产业链创新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雨婷 郑琳琳
基于产业链与技术创新耦合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设定耦合的效果评价标准,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评价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与技术创新的耦合效果。研究发现,多数制造业的产业链关联推动技术创新的效应为成本效应,产业链之间关联发展不利于技术创新成果积累;同时,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产业链关联成效较好的是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余产业链关联的技术创新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围绕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提升产业链创新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张露文
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基于产业链视角验证了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且产业链在其中发挥着异质性效果:企业会因其所处产业链位置表现出创新“量”与“质”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上游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对创新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中间品增加会在产业链中形成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以及行业内竞争效应,均对企业创新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上游企业在全产业链中表现出“质量引领效应”。本研究为企业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行业生产网络效应提高自身创新提供建设性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