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4)
2023(6695)
2022(5663)
2021(4886)
2020(3944)
2019(8988)
2018(8528)
2017(16375)
2016(8415)
2015(9290)
2014(9306)
2013(9417)
2012(8866)
2011(8514)
2010(8788)
2009(8393)
2008(7911)
2007(6998)
2006(6759)
2005(6015)
作者
(26456)
(22381)
(22297)
(21238)
(14407)
(10564)
(10052)
(8589)
(8359)
(7822)
(7796)
(7529)
(7528)
(7106)
(6842)
(6785)
(6605)
(6527)
(6344)
(6208)
(5688)
(5434)
(5364)
(5254)
(5183)
(4980)
(4721)
(4647)
(4516)
(4411)
学科
(67564)
经济(67526)
管理(22777)
方法(20392)
地方(19642)
数学(17082)
(17018)
数学方法(16965)
中国(15087)
(13465)
企业(13465)
地方经济(12745)
业经(11535)
(10885)
(9424)
环境(8943)
(8077)
理论(7537)
农业(7190)
经济学(7012)
城市(6788)
产业(6651)
(6643)
(6623)
(6619)
资源(6150)
(5937)
金融(5937)
(5925)
(5702)
机构
学院(138734)
大学(136987)
(66717)
经济(65286)
研究(52227)
管理(50918)
理学(43616)
理学院(42961)
管理学(42194)
管理学院(41925)
中国(37204)
科学(31254)
(29092)
(26792)
(25754)
研究所(23358)
中心(21926)
财经(21830)
经济学(21780)
(20765)
师范(20623)
(20392)
(19658)
经济学院(19148)
(18820)
北京(18536)
(17104)
师范大学(17070)
(16625)
业大(16385)
基金
项目(89482)
科学(72113)
基金(66832)
研究(63070)
(58135)
国家(57710)
科学基金(50353)
社会(44516)
社会科(42348)
社会科学(42336)
基金项目(36291)
(34631)
自然(31673)
自然科(30927)
自然科学(30922)
自然科学基金(30354)
(28657)
教育(27386)
资助(27189)
编号(22553)
(21671)
重点(20192)
国家社会(19034)
(18898)
发展(17876)
(17666)
(17491)
成果(16923)
课题(16707)
人文(16601)
期刊
(83705)
经济(83705)
研究(44387)
中国(22707)
科学(19547)
管理(19497)
(18320)
学报(17142)
(14947)
经济研究(14015)
大学(13040)
学学(12780)
问题(12204)
技术(11473)
财经(11393)
业经(11353)
农业(10237)
(10102)
(9661)
金融(9661)
技术经济(8421)
统计(8376)
资源(8126)
(7581)
(7537)
(7457)
商业(7378)
城市(7186)
(6916)
教育(6892)
共检索到209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窦开龙  
城市经济与入境旅游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促进与耦合互动关系。基于耦合理论,选择中国9个典型城市,应用耦合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耦合关系演化做了测评,结果表明耦合度与协调度指数不断增加,耦合发展态势处于优化之中,但整体协调等级不理想,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各城市指数也具有一定时空差异,需要完善耦合机制,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包富华  
文章利用1997~2013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入境旅游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重心模型、空间重叠性模型和变动一致性模型分析二者的时空耦合关系、特征及动力。研究表明:(1)我国FDI与入境旅游在空间上始终相邻,存在时空耦合关系。(2)二者的位置耦合和角度耦合均呈"聚-散"交替式耦合特征,且均具有一定的分散趋势。(3)对比我国FDI与入境旅游收入、FDI与入境旅游客流的时空耦合特征发现,二者的"聚-散"交替耦合演变节奏相同,位置耦合(S1和S2)在时序上均经历了三阶段的梯级波动演变(波动扩散-平稳波动-逐步扩散);角度耦合(E1和E2)均呈"同向-反向"交替式变化,且正向耦合多于负向耦合。S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亚娟  马耀峰  李振亭  高楠  
在构建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了耦合协调度函数及其量化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入境旅游流和旅游环境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西安入境旅游流和城市旅游环境在2001—2010年间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失调再到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的过程,尽管期间有过波动,但总体态势趋向良性发展。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不再简单地依赖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品质和数量,旅游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目的地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基础和吸引要素。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的旅游环境来加强入境旅游的发展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课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莉娟  
本文从入境旅游产业研究的基础内容"旅游收入"出发,针对河南郑州、开封、洛阳三大旅游城市与河南省2000-2012年旅游收入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建立耦合关系模型,分析解决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中城市与省域间相互关联并带有相同变化趋势的多个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为把握河南省未来入境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松涛  谢彦君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对于各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旅游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这些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同时根据耦合发展度模型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5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分别为优质耦合型、中级耦合型、初级耦合型、勉强耦合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淑娟  李满霞  
以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例,在构建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整体优化,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14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但绝对等级较低;空间维度上,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环北部湾地区内部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缩小,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扩大,五个区域之间差异缩小;由于14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导致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包富华  
基于重心模型,利用1997年~2016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多维视角,在验证二者时空耦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耦合的空间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入境旅游和进出口贸易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呈"H"型嵌套耦合格局,均经历了东移-北进-西拓的迂回演化路径,演化速度和幅度同步,演化方向和趋势同向;3大地带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重心分别呈"±"、"/"和"\"型嵌套耦合格局,在路径耦合上分别呈东移-西拓迂回型、东北-西南线性和西北-东南线性耦合状;在方向耦合上分别呈向东北、西南和东南的高频次耦合状;在速度和幅度耦合程度上,均呈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差异;在趋势耦合上,分别呈向西部、西南和东南的演化趋势;二者的时空耦合受到"四位一体"驱动力的作用。经济利益驱动是内驱力,交通的不断提升是外动力,旅游贸易需求差异是耦合格局形成的决定力,地带差异是耦合产生空间差异的外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赵多平  林志慧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入境旅游系统与进口贸易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入境旅游系统与进口贸易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对1993—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南方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北方地区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极化趋势显著;东部地带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明显优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中部地带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小,西部地带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极化趋势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本文运用熵权法和耦合法,研究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哈尔滨作为"冰城",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勉强耦合到2005年的初级耦合,再到2013年的中级耦合,最后到2015年达到良好耦合阶段。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对提升齐齐哈尔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有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吴冰  
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物理学领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分析对全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演变格局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二者阶段之间及内部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入境旅游流发展水平阶段增长率较区域经济阶段增长率快,且阶段发展水平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强;区域经济阶段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弱。(2)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耦合协调度阶段增长率均在20%以上,阶段标准差演变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在减小。(3)各省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路春燕  白凯  
本文以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各省的流向为研究内容,分别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和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分析检验了中国大陆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大致呈逐年增强趋势,但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则呈减弱趋势;②在空间上,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随着年份的增加,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差距逐步减小。文后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关注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莎莎  秦艳辉  邓闻静  纪明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发现: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整体有所下降;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失衡明显的城市普遍存在;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不同类型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春晖  马耀峰  白凯  
对旅游流与目的地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构建整体旅游复杂系统的理论框架,可有效推动旅游系统内部要素关系、发展演化规律以及供需平衡预测和调控等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入境旅游为例,构建旅游流与城市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1993-2012年六大典型城市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互动关联耦合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系统内部要素耦合作用强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入境旅游流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游客流量和流速,目的地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和目的地经济环境;(2)典型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长期处于磨合发展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