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6)
2023(8360)
2022(6466)
2021(5985)
2020(5119)
2019(11533)
2018(11827)
2017(22464)
2016(12433)
2015(14365)
2014(14351)
2013(13820)
2012(12380)
2011(11108)
2010(11231)
2009(10382)
2008(10165)
2007(9113)
2006(8086)
2005(7541)
作者
(40719)
(33764)
(33599)
(32121)
(21448)
(16273)
(15240)
(13203)
(13169)
(12230)
(11620)
(11507)
(11210)
(11007)
(10968)
(10345)
(10297)
(10051)
(9803)
(9720)
(8759)
(8687)
(8436)
(7778)
(7685)
(7624)
(7545)
(7510)
(7137)
(6926)
学科
(49396)
经济(49340)
管理(31066)
(29712)
(23568)
企业(23568)
方法(23253)
数学(20768)
数学方法(20233)
(15099)
中国(14191)
(14076)
业经(11781)
农业(9747)
(9459)
理论(8989)
(8759)
地方(8514)
(8387)
贸易(8379)
(8124)
(7364)
银行(7300)
(7225)
(7191)
(6957)
(6794)
金融(6793)
技术(6588)
(6485)
机构
学院(178673)
大学(178130)
研究(66782)
(65416)
经济(63933)
管理(62515)
理学(53622)
理学院(52978)
管理学(51230)
管理学院(50986)
中国(49512)
科学(47644)
(44529)
(40074)
(37076)
业大(35548)
农业(35515)
研究所(34244)
中心(29602)
(28584)
(27954)
北京(25201)
(24400)
(23418)
技术(23025)
农业大学(22786)
(22664)
(22410)
财经(22093)
师范(21994)
基金
项目(125563)
科学(95764)
基金(89303)
(82991)
国家(82419)
研究(81567)
科学基金(67869)
(50479)
自然(48515)
社会(48427)
自然科(47371)
自然科学(47350)
自然科学基金(46464)
基金项目(46022)
社会科(45744)
社会科学(45730)
(43083)
资助(38592)
教育(37872)
编号(31958)
重点(29724)
计划(27081)
(26790)
(25663)
(25272)
成果(25146)
科技(25058)
科研(25000)
创新(23844)
课题(23516)
期刊
(71635)
经济(71635)
研究(47323)
(41420)
学报(41359)
中国(37880)
科学(34812)
大学(30148)
学学(28883)
农业(28316)
管理(24643)
(20945)
教育(18966)
技术(16748)
(16438)
(14753)
金融(14753)
业大(12794)
业经(12478)
经济研究(11998)
(11236)
财经(10760)
林业(10357)
农业大学(10248)
统计(9995)
科技(9802)
问题(9429)
(9309)
(8917)
技术经济(8451)
共检索到266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方筱   张燕婷   郭荣   曾盛琪   闫晓慧   胡世俊  
为了解入侵种椴叶鼠尾草(Salvia tiliifolia)和归化种朱唇(S. coccinea)防御策略的差异,探讨椴叶鼠尾草入侵机制,对两种植物进行剪叶并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来模拟昆虫取食,检测其防御反应。结果显示:1)较对照,轻度模拟取食时,椴叶鼠尾草单宁、黄酮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朱唇黄酮、总酚含量显著升高;两种植物的茎干重、花数显著增加。2)较轻度模拟取食,重度模拟取食时,椴叶鼠尾草防御物质含量下降,花数,茎、叶、花生物量增加;朱唇防御物质含量升高,生长、繁殖指标降低,但花数仍显著高于对照。椴叶鼠尾草在生长繁殖上比朱唇具更强的补偿能力,但在防御策略上与朱唇相反,被取食后,椴叶鼠尾草在生长、繁殖上超补偿而降低防御,增加叶、花数量,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入侵;而朱唇则加强生长、繁殖和防御,其防御策略有助于归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春琼  朱珣之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菊科入侵植物,严重危害农林业和畜牧业生产。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入侵的生态效应、生物防治、植物修复作用和药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入侵扩张机制、防治策略和应用前景。主要研究进展:1)三叶鬼针草强大的繁殖力、散布力,以及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的较大表型可塑性是其入侵后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其水浸提液、叶片挥发物和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引起植株细胞破裂、结构变异。3)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土壤氮、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创造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微环境,形成一个自我促进的入侵机制。其中,丛枝菌根真菌还能改善三叶鬼针草的气孔导度和根系分枝状况,提高抗旱性。4)寄生植物和藤蔓植物可控制三叶鬼针草的蔓延,喷施甲磺隆、草甘膦等农药可对其进行灭生性防除。利用其他植物的化感物质开发植物源生物除草剂将来有望应用于三叶鬼针草的防除。5)三叶鬼针草在药物开发和修复镉、铅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峰  
植物结构、植物形态以及植物生长过程的仿真与模拟 ,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深受农林工作者的重视。基于L系统的基本思想 ,讨论分形的计算机生成技术在植物的结构和形态的仿真模拟方面的应用 ,所做的主要工作为 :将Lindenmayer方法应用于植物形态的模拟 ,同时利用TurboC ++语言编程实现。图 5参 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建康  Wolfgang H.Pfeiffer  
传统植物育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分子生物学积累的大量遗传数据使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目标性状的选择成为可能,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大量的遗传信息尚未在育种中得以有效利用。模拟方法可以利用各类遗传信息,在育种家进行田间试验之前,对杂交组合的表现、后代选择效果以及整个育种过程进行模拟,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杂交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提高常规育种的预见性和效率。本文介绍育种模拟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遗传模型的构建、杂交类型和选择方法的定义等,概述育种模拟工具QuLine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育种方法的比较、利用已知基因信息的亲本选配和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模拟方法通过定义复杂的遗传模型和育种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萍萍  李建东  殷红  孙备  孙佳楠  王国骄  燕雪飞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薛晨阳  许玉凤  高英美  陈鲜  王文筠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以葎草(Humulus scandens)、葶苈(Draba nemorosa)、藜(Chenopodium album)等1年生杂草为主,未入侵区域则加入了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两种多年生植物,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或许会影响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搭配,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由三裂叶豚草主导的退化状态,抑制了群落的演替;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葎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760和0.9640,显著高于其余植物。葎草是一种缠绕藤本,三裂叶豚草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葎草会加剧下部冠层中的光限制,所以葎草在三裂叶豚草入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与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间接充当了协助者;葶苈、鹅肠菜、藜和蔊菜(Rorippa indica)生态位宽度分别减少0.4456,0.7526,0.156,1.1603,入侵样地本地植物生态位重叠系数平均值为0.647,高于未入侵样地的0.583,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提高本地植物间生态位重叠系数,干扰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增强植物间的竞争;入侵样地植物Pielou均匀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入侵样地,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三裂叶豚草对植物群落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季与其重叠的植物群落,有可能在生态方面产生更为广泛的消极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苗国丽  陈征海  谢文远  马凯  马丹丹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的4种归化新记录植物,分别是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Nutt.)H.Hara,狭叶马鞭草Verbena brasiliensis Vell.,加拿大柳蓝花Nuttallanthus canadensis(L.)D.A.Sutton和梁子菜Erechtites hieracifolia(L.)Raf.ex D C.。其中,柳蓝花属Nuttallanthus D.A.Sutton为中国归化新记录属,梁子菜为浙江归化新记录,狭叶马鞭草为中国大陆归化新记录,其余2种为中国归化新记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锋  谢文远  陈征海  张宏伟  张芬耀  李根有  
报道了笔者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的2种浙江省归化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Linn.)Gürcke和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 Linn.,其中赛葵属Malvastrum A.Gray是浙江新记录属。赛葵发现于温州洞头,白苞猩猩草发现于舟山。引证标本存放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ZJFC)。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涛   辛建攀   黄艳波   肖汉文   卫晨昱   田如男  
为探讨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对土壤中镉(Cd)的修复潜力,以3种鼠尾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质量浓度Cd2+单一胁迫对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佛光草(S. substolonifera)、荔枝草(S. plebei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耐重金属Cd胁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5~20 mg·L-1 Cd2+胁迫下,甘西鼠尾草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在50 mg·L-1 Cd2+胁迫下仅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P < 0.05),但依然高达63.33%。在5~20 mg·L-1 Cd2+胁迫下,佛光草加快了萌发进程,发芽势显著提高;当Cd2+浓度达到50 mg·L-1时,佛光草种子刚萌发便丧失活力。在5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达到98.33%;在10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下降至65.00%;当Cd2+浓度达到20 mg·L-1时,荔枝草种子未萌发。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对Cd的耐受性强弱为甘西鼠尾草>佛光草>荔枝草。甘西鼠尾草Cd耐性较强,具有作为Cd污染严重地区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荔枝草和佛光草Cd耐性较弱,但生长速度快,地区适应性好,可应用在Cd污染较低的地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静  邬晓红  其乐木格  特日格乐  祁智  亢燕  
对拟南芥根中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及JA对根结线虫发病机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根结线虫的侵染显著诱导拟南芥根中JA和JA-异亮氨酸共轭物(JA-Ile)的合成,分别为AOS1、OPR3和JAR1基因调控。根结线虫在JA缺失突变体和JA-Ile缺失突变体(aos1、opr3、jar1)根中的生殖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但是在缺失JA信号转导核心基因的突变体coi1和jin1的根中同野生型没有显著区别。使用外源JAIle可以使根结线虫在jar1根中的生殖能力恢复到在野生型根中的水平。这些结果证明,拟南芥根中JA的合成途径为根结线虫侵染所必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南  罗锡文  严小龙  廖红  
利用模拟植物形态结构的L系统理论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建立了模拟植物根系生长的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并利用随机参数L系统方法对豆科作物根系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宏鑫  石春林  金之庆  
本文较系统阐述了植物形态结构模拟与可视化研究的社会背景、学术价值和经济意义,从创立与发展、研究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构或学者以及领先标志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形态结构模拟与可视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该研究的前沿领域、空白点及薄弱环节,分析了中国在该研究中的总体水平、差距及其成因;最后在研究展望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任昱  吴波  卢琦  何季  刘明虎  姚斌  
为研究荒漠植物气孔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植物固碳能力的影响,根据内蒙古磴口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植物生长规律,设计2个增雨时段(生长季前期与后期),每个时段设计2个增雨梯度(50%与100%),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增雨实验,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研究叶片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导度等气孔性状对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增雨处理可以增加气孔长度、宽度与气孔导度,但孔密度减小,且叶片下表皮密度大于上表皮。相同增雨季节,100%处理对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导度的影响均高于50%处理,2个梯度间差异不显著;气孔大小与气孔导度对生长季前期增雨响应更敏感,气孔密度对不同生长季节增雨响应不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娟  骆有庆  武海卫  严晓素  陈卫平  蒋平  
该文以浙江省富阳市5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松材线虫入侵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入侵松林后,对于受害松树不管是其被伐倒还是自然倒地之后,对周围活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伐除受害木和利用引诱剂诱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等措施的干预下,使特定林分的平均生长水平出现了高峰,但要想保持受害区林分中未受害马尾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兵  李睿玉  罗曼元  魏豪梅  张红  马丹炜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苗期和果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苗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期根际土壤与对照和苗期差异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全P含量显著降低,全K含量明显下降;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三叶鬼针草果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苗期。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成和土壤酶活性,提高自身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以保证其种群顺利繁殖,维持其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