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0)
- 2023(9332)
- 2022(8421)
- 2021(8044)
- 2020(6797)
- 2019(15765)
- 2018(15815)
- 2017(30417)
- 2016(16781)
- 2015(18903)
- 2014(18904)
- 2013(18647)
- 2012(16954)
- 2011(15291)
- 2010(15022)
- 2009(13507)
- 2008(12826)
- 2007(11033)
- 2006(9569)
- 2005(8085)
- 学科
- 济(61512)
- 经济(61447)
- 管理(46777)
- 业(43681)
- 企(37054)
- 企业(37054)
- 方法(30863)
- 数学(26445)
- 数学方法(26137)
- 学(16584)
- 农(16013)
- 中国(15416)
- 财(14564)
- 业经(13751)
- 地方(12975)
- 理论(11434)
- 和(10988)
- 农业(10740)
- 贸(10556)
- 贸易(10550)
- 技术(10454)
- 环境(10410)
- 易(10221)
- 制(9844)
- 务(9678)
- 教育(9624)
- 财务(9615)
- 财务管理(9598)
- 企业财务(9074)
- 划(9012)
- 机构
- 大学(233726)
- 学院(231516)
- 管理(94537)
- 济(83793)
- 理学(82673)
- 经济(81757)
- 理学院(81753)
- 管理学(80227)
- 管理学院(79843)
- 研究(76936)
- 中国(54665)
- 科学(52082)
- 京(50576)
- 农(40508)
- 所(39412)
- 业大(38933)
- 财(36634)
- 研究所(36513)
- 中心(34345)
- 江(32492)
- 农业(32097)
- 北京(31939)
- 范(30942)
- 师范(30551)
- 财经(30174)
- 院(28169)
- 经(27446)
- 州(27243)
- 技术(26288)
- 师范大学(24785)
- 基金
- 项目(167956)
- 科学(130247)
- 基金(120401)
- 研究(119941)
- 家(106121)
- 国家(105252)
- 科学基金(89578)
- 社会(71918)
- 社会科(67976)
- 社会科学(67957)
- 省(66392)
- 基金项目(64987)
- 自然(61152)
- 自然科(59662)
- 自然科学(59645)
- 自然科学基金(58554)
- 划(56403)
- 教育(54732)
- 资助(49851)
- 编号(49283)
- 成果(39222)
- 重点(37458)
- 部(35912)
- 发(35139)
- 创(34854)
- 课题(33700)
- 科研(32514)
- 创新(32442)
- 计划(31858)
- 大学(30995)
共检索到323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慧 马瑞君
【目的】定点观察粤东地区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 L.)的开花动态,并研究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方法】在生态学外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4个样地,观察五爪金龙开花动态,计算花粉-胚珠比(P/O)、种子-胚珠比(S/O)、花粉活性率、柱头可授率和杂交指数OCI。【结果】五爪金龙花粉-胚珠比(P/O)为2224,种子-胚珠比(S/O)为0.56,介于兼性异交与专性异交之间,以异交为主。五爪金龙开花期持续时间长,结实期短,单花开放时间仅为1d。花粉活性率和柱头可授率在一天中均呈现抛物线趋势,且各自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09:30与下午14:30~15:30;杂交指数OCI=5,...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詹冬梅 李美真 丁刚 宋爱环 于波 黄礼娟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鼠尾藻 繁育生物学 人工育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颖 杨丹 李元 马丹炜
通过2倍稀释法和熏蒸法检测了入侵杂草土荆芥挥发油对常见3种皮肤真菌羊毛状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对这3种皮肤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和4~8 mL.L-1,除了对这3种真菌有直接的抑菌外,土荆芥挥发油还表现出熏蒸的间接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土荆芥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土荆芥 挥发油 抗真菌活性 皮肤真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林玉 杨丽英 王馨 谷安宇 杨斌 严世武 李绍平
对灯盏花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以及传粉昆虫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初花3月,盛花4~5月;花序花期为10~15 d,管状花单花花期3~5 d,整个花序由外向内逐渐开放。灯盏花为兼性异花授粉植物,主要传粉种类为蜜蜂类昆虫,昆虫在12:00~15:00时访花频率最高。在自然界中灯盏花结实率较低,结实率为5.0%,人工辅助授粉能较大程度提高灯盏花的结实率,本试验研究中人工辅助授粉灯盏花结实率达32.9%。环境条件对灯盏花的授粉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雌雄异熟和天气条件都是影响灯盏花结实的主要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燕红1 董淼1 2 马爽1 潘晨1 艾叶1 张洪义1 包满珠1
于室外观测孔雀草(Tagetes patula)花部形态、开花动态,同时测定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方式、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及授粉和套袋效果,对孔雀草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草花序是具有雌性舌状花和两性管状花的异型头状花序,单个花序的开花持续时间为20~22 d,开花结果过程可大致分为舌状花开放期、管状花开放期、果实发育期和果实成熟期;开花后花粉寿命为2~3 d,1~2 d内花粉活力最高;舌状花开花第2~5天可授性最高,管状花开花第4~5天可授性最高;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授粉昆虫的主要类型为蜜蜂和白粉蝶;结合杂交指数、P/O 值、杂交试验结果判断,孔雀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小刚 陈庆华 张辉 郑勇生 高菡 邓先才 蒋晓明 刘旭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于1985~1987年间及2002~2006年间不完全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杂草63种,隶属21科,其中水生杂草2科2种(空心莲子草、凤眼莲),陆生杂草20科62种(含水陆两栖杂草1种,即空心莲子草)。外来入侵杂草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23种,种数较多的科有:豆科7种、苋科6种、禾本科4种、茄科3种。在63种外来入侵杂草中,恶性杂草(包括区域性恶性杂草)9种,占外来入侵杂草的14.29%,包括: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区域性)、辣子草、稗、凤眼莲、反枝苋、小飞蓬、野燕麦(区域性)、大爪草(区域性);有毒杂草6种,占外来入侵杂草的9.68%,包括:紫茎泽兰、曼陀罗、喀西茄、马缨丹...
关键词:
外来入侵杂草 恶性杂草 防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吕国忠 杨红 翟强 苗青
经过农田调查和对大量文献分析,确定辽宁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杂草有46种,隶属17科37属,其中18种为国家重要外来有害生物,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关键词:
辽宁省 外来入侵生物 杂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双桃 朱慧
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与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是能较好地共存于同一群落中的2种外来入侵植物。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金腰箭和藿香蓟的光合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探讨2种入侵植物共存的光合生理基础。结果表明:①藿香蓟与金腰箭均存在"光合午休",二者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②藿香蓟的光饱和点(1395μmol.m-2.s-1)与金腰箭(1380μmol.m-2.s-1)无显著差异,而其光补偿点(41.91μmol.m-2.s-1)极显著低于金腰箭(65.70μmol.m-2.s-1)。③藿香蓟与金腰箭的CO2饱和点均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祖任 晏升禄 廖海民 周小毛 柏连阳
为了探究外来种美洲商陆的入侵性,采用石蜡切片方法研究了美洲商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器官结构,结果表明:美洲商陆胚珠生长于心皮内侧靠轴的地方,属于非典型的基底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型。次生造孢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3个大孢子,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胚囊,胚囊蓼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是2-细胞型。这与本地种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这可能是美洲商陆入侵后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伟 尹家胜 姜作发 李永发 曹顶臣 王丙乾
1997年于乌苏里江段采捕17尾2+~4+龄(体重0.5~2kg)野生哲罗鱼(Huchotaimen),在池塘环境下人工培育。2001年3月挑选3尾7+龄以上、体重超过5kg的雌性个体,用虹鳟脑垂体对其进行催熟。当水温在8℃以上时,胸腔注射人工合成催产药物进行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哲罗鱼性腺可发育至性成熟;催产药物HCG、S GnRH A和DOM的合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效应时间11d,产卵量约在1100粒/kg,体重8.7kg和7.4kg雌鱼受精卵分别为56.3%和70.3%,孵化率分别为47.1%和66.7%。从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积温需要281.12TU,到仔鱼全部上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伟 孙慧武 关海红 匡友谊 陆九韶 尹家胜
从乌苏里江捕获体质量0.5~2 kg的野生哲罗鱼(Hucho taimen)幼鱼,经人工培育至性腺成熟后催产获得鱼苗,分别饲养于北京房山鲟鱼基地(水温8~22℃)和黑龙江渤海冷水鱼实验站(水温3~18℃),观察和测定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哲罗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并进行全人工繁殖实验。结果表明,在流水池塘驯养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可以保证哲罗鱼的生长能量需求,性腺能够发育成熟。北京房山基地的养殖池,生长适温期较长,5龄鱼体质量可达(5560±1353)g,体长(76.85±6.56)cm。黑龙江渤海站的养殖池,生长适温期较短,5龄鱼体质量可达(3626±1282)g,体长(67.32±6.13)...
关键词:
哲罗鱼 人工养殖 生长 性腺发育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宏 王雁 李正红 万友名 刘秀贤 梁宁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 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秀丽 谭万忠 付卫东 张国良 陈艳
黄顶菊是中国近年来新记录的一种外来入侵恶性杂草,入侵后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面积危害.综述近年来对黄顶菊的分类学地位、生长、光合及遗传特性、防控措施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黄顶菊具有喜光喜湿、耐盐碱贫瘠、生长繁殖迅速、结实量大等特点,环境适应性极强,其种子易于随气流传播和混在农产品中人为传播扩散.预期黄顶菊在未来10~20年内将可能扩散到更大范围危害,对该杂草应加强研究,创制出经济安全而有效的持续控制技术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申时才 张付斗 徐高峰 李天林 吴迪 张玉华
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杂草研究室于1996年至2010年间开展了云南农田杂草的野外调查,共发现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有186种,隶属41科,122属。外来杂草数量最多的是菊科和禾本科,分别有37种和35种,数量较多的科有豆科19种,苋科12种,茄科9种,大戟科8种。草本杂草有172种,占外来杂草植物种数的92.5%。1年生杂草植物有79种,占外来杂草植物种数的42.5%;2年和多年生杂草植物有85种,占外来杂草植物种数的45.7%。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滇南和滇中的各有122种和102种,分别占外来杂草种数的65.6%和54.8%;属于全省分布的有23种,占外来杂草植物种数的12.4%。绝大多数的外来杂...
关键词:
云南 农田 入侵杂草 发生与危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善勇 徐飞 张宁 温俊宝 印丽萍
【目的】利用我国已知身份的外来植物测试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USWRA)的评估效果,评判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林木引种检疫管理工作,为建立我国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方法奠定研究基础。【方法】从我国已知身份外来植物中选择出131种受试植物(包括76种非入侵植物和55种入侵植物),应用USWRA对其逐一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受试植物已知身份进行对比,整理并分析USWRA的评估效果,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利用Friedman检验和Nemenyi方法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入侵植物的比例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间风险值的差异。【结果】USWRA正确拒绝了68.4%的严重入侵植物,没有错误接受1种严重入侵植物,其余31.6%需再评估; USWRA正确接受了84.2%的非入侵植物,没有错误拒绝1种非入侵植物,其余15. 8%需再评估; USWRA拒绝了27. 8%的一般入侵植物,接受了5. 6%的一般入侵植物,其余66. 7%需再评估。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USWRA对严重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具有很高的识别能力,由此形成的曲线面积AUC值高达0. 990。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入侵植物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草本类和藤本类植物成为入侵植物的风险比乔木类植物大。【结论】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好识别出严重入侵植物和非入侵植物,无一例错误,可应用于我国林木引种检疫管理工作,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