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9)
2023(11174)
2022(9783)
2021(9492)
2020(7887)
2019(18617)
2018(18404)
2017(35235)
2016(19056)
2015(21698)
2014(21478)
2013(21427)
2012(19733)
2011(17935)
2010(17510)
2009(15902)
2008(15284)
2007(12840)
2006(11048)
2005(9663)
作者
(54632)
(45259)
(44889)
(42815)
(28988)
(21566)
(20406)
(18034)
(17205)
(15973)
(15474)
(15403)
(14297)
(14188)
(13946)
(13931)
(13514)
(13326)
(12874)
(12801)
(11189)
(11159)
(10760)
(10133)
(10058)
(10040)
(9973)
(9794)
(9031)
(8906)
学科
(77638)
经济(77555)
管理(51507)
(48261)
(39461)
企业(39461)
方法(37580)
数学(33174)
数学方法(32862)
中国(22446)
(19505)
(17198)
(16921)
(16245)
贸易(16237)
业经(15865)
(15859)
地方(13898)
农业(12888)
(12795)
(12595)
环境(12307)
理论(11609)
技术(11408)
(11100)
银行(11066)
(10607)
(10603)
金融(10601)
(10517)
机构
大学(272645)
学院(267788)
(111485)
经济(109355)
管理(107911)
研究(94765)
理学(94398)
理学院(93350)
管理学(91807)
管理学院(91340)
中国(70144)
(59102)
科学(58717)
(47560)
(47143)
研究所(44012)
(42182)
中心(41193)
业大(40270)
财经(39046)
北京(37958)
(35868)
(35436)
(35249)
师范(35153)
(34492)
经济学(33967)
农业(33224)
经济学院(30704)
财经大学(29388)
基金
项目(190320)
科学(149923)
基金(140269)
研究(138396)
(122949)
国家(122014)
科学基金(104261)
社会(87423)
社会科(82877)
社会科学(82856)
基金项目(74674)
(70696)
自然(68279)
自然科(66706)
自然科学(66692)
自然科学基金(65499)
教育(62527)
(60936)
资助(58383)
编号(54999)
成果(44592)
(43072)
重点(42405)
(40188)
(39148)
课题(37575)
教育部(36870)
科研(36653)
创新(36596)
国家社会(36397)
期刊
(115191)
经济(115191)
研究(80218)
中国(46964)
学报(43688)
科学(41179)
管理(38436)
(37888)
大学(32895)
(32797)
学学(30869)
教育(27737)
农业(27489)
技术(21613)
(19869)
金融(19869)
经济研究(19405)
财经(18580)
业经(17055)
(15832)
问题(15231)
图书(14752)
(14716)
理论(13348)
科技(13178)
(13041)
技术经济(12835)
世界(12590)
资源(12337)
实践(12080)
共检索到380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予州  顾杰  郭建波  戴霖  鞠瑞亭  胡学难  
【目的】对红火蚁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适生分布的地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和地点比较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8.3)对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CLIMEX预测入侵红火蚁可以在中国大陆19省区的47个市、县(地区)生存,其中在温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华南地区最适宜生存;结合GIS的预测,该虫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16.32°N~41.33°N,91.46°E~122.01°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文君  王雅男  万方浩  
【目的】依据气候相似理论,采用相似离度法预测红火蚁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及其入侵概率。【方法】收集红火蚁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数据和国内外气候站点的气候数据,建立红火蚁原产地和严重发生地气候站点集合,采用相似离度法找到与气候站点集合最相似的地区。在气候因素影响下,相似程度相对百分比认为是红火蚁入侵中国政区和气候区的概率值,并且建立了预警级别。【结果】预测结果表明,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的入侵概率均大于80%,处于红色警报区;安徽、江苏、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台湾、贵州、云南、海南的入侵概率在50%~80%,处于橙色警报区,其它地区均处于黄色警戒区和绿色小风险区。【结论】红、橙警报区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栋  江世宏  张国安  
介绍了世界各国对入侵红火蚁加强植物检疫的概况,详述了入侵红火蚁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客观评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树泉  徐学荣  周卫川  张辉  宁昭玉  
根据红火蚁分布的主要气候临界因子、有效积温和生物气候相似距,选用Access设计数据库、MapInfo MapX和Visual Basic设计程序,构建了红火蚁潜在地理分布模型.利用中国670个气象站点30 a的气候资料运行该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红火蚁可在中国65.82%的地区发生,可将红火蚁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划分为安全区、轻度危险区、危险区和高度危险区,其中危险区和高度危险区占37.9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鸿斌  张真  孔祥波  刘随存  沈佐锐  
根据发生区内的历史气象资料研究分析得出,1997年的春季干旱气候是造成1998年红脂大小蠹在山西突然暴发的原因,其中主要影响因子为春季的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据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2和全国305个站点的气候数据预测出该害虫在我国的气候适生区,确定目前发生区并非其最佳适生区,而是稍偏北的更加干旱地区。在这些地区如果有适宜寄主存在,一旦传入害虫将会严重发生。而目前发生区害虫种群密度则随气候转常会逐渐降低直至条件适宜再度暴发。以目前最适寄主油松为参照,对发生区及潜在区的主要针叶植物挥发物组成和比例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据此对潜在寄主进行判断,确定白皮松和云杉是除油松外较危险的侵入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力  李慧琪  朱耿平  蔡波  李敏  刘强  
【目的】椰子木蛾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上的重要食叶类害虫,2013年8月该虫已在我国海南省9个市县、广东省中山市和顺德市及广西防城港等地发现,局部地区已形成种群,其入侵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将其增补为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对该新发现入侵害虫进行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可为实施监测和控制其扩散蔓延提供参考。【方法】首先根据椰子木蛾已有的分布记录对其本土种群和我国入侵种群所占有的气候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其入侵过程中生态位的保守性,然后结合其主要寄主植物椰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运用Maxent和GARP 2种相关性方案的生态位模型对椰子木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椰子木蛾本土种群和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婷婷  高尚坤  孟凡玲  尹红增  李超  王庆华  周成刚  
【目的】刺槐突瓣细蛾是2008年在山东省烟台市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严重为害我国重要外来树种——刺槐。通过预测其适生区,为高效率地做好检疫、监管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刺槐突瓣细蛾在全国的11个分布点数据,并利用ArcGIS10.0从WorldClim下载1970―2000年的19个环境变量中筛选出相关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发城   马贵龙   高桂珍  
[目的]杏鬃球蚧作为新入侵新疆野果林的多食性害虫,具备繁殖速度快、繁殖量大和扩散迅猛等特征,凸显其在生态系统中具备显著的生态适应性和竞争优势。其不仅对野杏危害严重,还对野果林及当地果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威胁。通过建立并比较不同类型影响因素下的物种分布模型获得杏鬃球蚧更准确的适生区分布。[方法]通过R语言Biomod2包集成建立物种分布模型(SDM),分别对仅基于气候因素和基于寄主和气候因素两种模式下的杏鬃球蚧分布格局进行预测,以期为入侵害虫制定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添加生物变量后的生态位结果与实际分布结果相符,剔除了仅基于气候因素下杏鬃球蚧在沙漠地区的扩张范围,避免了预测结果基础生态位比实际生态位大的问题,预测结果准确率更高,因此选用添加寄主因素的预测结果用于分析。在添加寄主因素后当前总适生区面积15.06×10~5 km2,主要分布在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天山北脉博罗科努山北麓和伊犁河谷等地;在2090s时期SSP5-85情景下总适生面积达到最大45.31×10~5 km2。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杏鬃球蚧的总适生区均呈不同幅度的扩张趋势,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适生性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7种单一模型的组合模型,其AUC平均值达到0.97,TSS平均值达到0.88,预测准确度高;在添加寄主因素后适生区与实际更吻合,结果较仅添加气候因子更为可靠;预测结果为杏鬃球蚧在新疆的预警、监控和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覃振强  吴建辉  任顺祥  万方浩  
【目的】分析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在中国的风险性。【方法】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本文从新菠萝灰粉蚧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其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2.12。【结论】表明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东  陆永跃  曾玲  梁广文  许益镌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蓉  孙晓燕  王一凡  方艺瑄  姜子琪  刘思捷  蔡林汝  刘凯于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危害水稻、甘蔗和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自2018年年末大举入侵中国以来,对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分别从理化诱控、化学防治、生物防控、农业防治和综合治理五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现行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该文还指出今后应加快生物防治新方法的设计与筛选,做到研究与防治并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并结合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优化,争取早日实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高效可持续治理目标,促进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梓豪  刘平平  梁英敏  张志祥  
本文制备了0.50%氟铃脲饵剂,对红火蚁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该制剂对工蚁爬杆能力、攀附能力、攻击能力和行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0%氟铃脲饵剂可以显著降低中型工蚁的爬杆能力、攀附能力、攻击能力和行走能力,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采用该药剂处理后1、3、5和7 d,中型工蚁的爬杆率为66.67%、30.00%、23.33%和20.00%,攻击率为76.67%、60.00%、56.67%和53.33%,行走能力降低率为6.00%、19%、22.00%和52.00%,其抓附率为100.00%、76.67%、63.33%和63.33%。同时,该饵剂对红火蚁中型工蚁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采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卷蛾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是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1953年首次在我国新疆库尔勒发现,并迅速扩散危害,1987年随旅客携带物传入甘肃敦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是我国重点防控的检疫对象。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启动了苹果蠹蛾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研究团队对苹果蠹蛾进行了10余代的纯化,建立了纯化品系。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和小片段文库前期测序等方法,对苹果蠹蛾基因组进行了初步的基因组前期分析。结果显示,苹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心钰   钱铖   陶静   宗世祥  
【目的】首次解析入侵害虫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和特征,在线粒体基因组学水平探讨长林小蠹与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参考已发表的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对组装好的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注释和特征分析;运用tRNA Scan-SE 2.0网络平台预测tRNA的二级结构;联合鞘翅目中的23个物种,基于最大似然法重建长林小蠹及象甲科其他近缘物种的进化关系。【结果】1)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912 bp,共编码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以及1个控制区。线粒体基因组全部37个基因的排序与昆虫祖先的线粒体基因排序一致。2)碱基构成表现为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其中A + T碱基的含量为74.50%,G + C碱基的含量23.80%;AT偏斜值为0.06,GC偏斜值为-0.24。3)除nad5基因外,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均具有标准的起始密码子ATN;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除trnS1外,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形。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混合异质性模型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了本研究中象甲科四个亚科的单系性,其亲缘关系为 [粗喙象亚科Entiminae + ((隐喙象亚科Cryptorhynchinae + 魔喙象亚科Molytinae)+ 小蠹亚科Scolytinae)]。【结论】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保守,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子和终止子组成稳定。基于线粒体基因组重建的长林小蠹及象甲科其他近缘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支持。本研究丰富了象甲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学数据的多样性,为推进我国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的分子鉴定、种群监测及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舒桐   王思铭   张翔   沈丹   卢志兴   陈又清  
[目的]红火蚁入侵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温度是制约红火蚁入侵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不同生境调查蚂蚁群落,旨在揭示红火蚁在次适宜区对本地蚂蚁群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6月和8月,选择云南省昆明市虹桥路和沙朗乡区域5种生境作为研究样地,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样地蚂蚁群落,分析不同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以及本地蚂蚁群落与红火蚁发生情况关系。[结果]5种生境基于蚂蚁个体数的物种稀疏和预测曲线较平缓,抽样充分;5种生境中共采集蚂蚁2 748头,隶属于4亚科19属34种,其中红火蚁1 920头;桉树林中采集到红火蚁个体数最多(99.2%),其次为荒地(高红火蚁蚁巢密度HW 94.2%,低红火蚁蚁巢密度LW 90.7%),云南松次生林与荒地交错区最少(44.7%);云南松次生林中未采集到红火蚁;桉树林中仅采集到1种本地蚂蚁,荒地中分别采集到3种(HW)和7种(LW),交错区中采集到15种,云南松次生林中采集到18种;云南松次生林和交错区蚂蚁物种丰富度和Chao-1估计值显著高于桉树林,而二者优势度指数则显著低于桉树林;5种生境的蚂蚁群落结构相似性有显著差异,有红火蚁发生的生境的蚂蚁群落结构与云南松次生林不相似;红火蚁蚁巢密度与红火蚁工蚁多度、本地蚂蚁多度、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关联;随着红火蚁工蚁多度的增加,本地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呈显著线性下降。[结论]在昆明红火蚁次适宜区,红火蚁多发生于受干扰的开阔生境,特别是稀疏的桉树林,而很少入侵郁闭度高的生境;红火蚁入侵后导致本地蚂蚁群落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改变蚂蚁群落结构;红火蚁入侵后,需要种群发展至较大规模才表现出种群数量优势,进而对本地蚂蚁产生显著影响;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境,对适宜生境加强巡查,及时对中大型蚁巢开展药剂治理将有利于降低红火蚁发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