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21)
2023(5008)
2022(4367)
2021(4242)
2020(3464)
2019(8008)
2018(8057)
2017(17215)
2016(9301)
2015(10544)
2014(10757)
2013(10808)
2012(10442)
2011(9709)
2010(9890)
2009(9601)
2008(9544)
2007(8715)
2006(8146)
2005(7670)
作者
(26542)
(21821)
(21648)
(21009)
(14089)
(10124)
(10119)
(8282)
(8243)
(8085)
(7293)
(7056)
(7043)
(6946)
(6884)
(6822)
(6444)
(6432)
(6387)
(6382)
(5676)
(5320)
(5288)
(5126)
(5064)
(4916)
(4899)
(4850)
(4322)
(4260)
学科
(38574)
经济(38532)
管理(28634)
(26477)
(20282)
企业(20282)
方法(16516)
数学(15295)
数学方法(15110)
中国(13380)
(12521)
(11872)
(11105)
(10762)
贸易(10755)
(10581)
(9360)
银行(9356)
(9053)
(9046)
(7680)
金融(7680)
业经(7650)
(7547)
税收(7235)
农业(7209)
(7187)
及其(6938)
(6504)
政策(6430)
机构
学院(139823)
大学(138776)
(65170)
经济(63743)
管理(53899)
研究(47285)
理学(45123)
理学院(44671)
管理学(44094)
管理学院(43814)
中国(40478)
(34683)
(29072)
财经(26218)
科学(24026)
(23785)
(23643)
中心(21616)
(21563)
研究所(20670)
经济学(20169)
北京(19378)
财经大学(19281)
经济学院(18253)
(17920)
(17493)
(17325)
师范(17233)
(16608)
(15531)
基金
项目(77831)
研究(62017)
科学(61570)
基金(56250)
(46731)
国家(46316)
科学基金(39459)
社会(39323)
社会科(37372)
社会科学(37364)
(29041)
教育(28896)
基金项目(28317)
编号(26454)
资助(25002)
(24959)
成果(23401)
自然(23280)
自然科(22661)
自然科学(22654)
自然科学基金(22266)
(18777)
课题(18743)
(17191)
重点(17021)
(16812)
教育部(16523)
人文(16151)
项目编号(16050)
(15694)
期刊
(76264)
经济(76264)
研究(50464)
中国(26105)
(24678)
(23516)
金融(23516)
管理(21192)
(16571)
教育(15080)
科学(14559)
学报(13962)
财经(13247)
经济研究(13198)
业经(12759)
技术(11874)
大学(11492)
(11307)
(10957)
农业(10891)
学学(10661)
问题(10637)
国际(9915)
理论(8747)
实践(7812)
(7812)
商业(7576)
技术经济(7278)
现代(7012)
统计(6954)
共检索到226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毛丽娜  
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因素干扰了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调控效应,因此要适时调整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过渡期内,在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淡出之际,逐渐将中介目标由数量型指标过渡到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指标,同时加大汇率、金融资产价格等指标的辅助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淑红  
我国自2011年金融宏观调控以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和M2(广义货币)取代信贷规模指标,同时成为我国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探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是否可以替代M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和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三条重要性质,即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和M2在这三方面比较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社会融资总量还不能完全取代M2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未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极有可能取代M 2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秋莹  张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  徐晓明  尚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燕  凌亢  吴九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前进  
1996年,我国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随着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说明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从统计角度论述了我国保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统计计量以及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带来的影响。在总结分析美国、日本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演变与统计制度基础上,认为完善我国目前的金融统计体系是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前提,而完善金融统计体系需要在数量统计和价格统计两方面做出努力,在货币统计上需要在货币定义基础上按照金融市场条件变化调整货币统计制度,同时尽快建立利率统计监测体系,为金融创新下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慧君  邱长溶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仍具备合理性,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同时,由于利率形成机制并不完善,利率暂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直接中介目标,而以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艳艳  赵昕  高璐  
本文利用普尔规划分析选取1996—2014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进行实证分析。普尔规划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市场的冲击方差远小于产品市场,即宏观经济冲击依旧主要来源于产品市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确定为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的数量型指标。随后的协整检验亦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洪菲  范祚军  
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实践考察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描述揭示当前在中介目标选择中的发展趋势,并通过考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终极目标的相关关系,就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主要观点是:在中介目标选择上,尽管其趋势是由数量指标转向价格指标,但根据我国目前情况,由于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规模还较小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货币供应量指标,在监控重点上应该重点关注M。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荣  谢赤  郭德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消费基金分配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财政收支具有典型的封闭性。与此相适应,虽然没有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但实际上是把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贷款规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图是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达到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用总量,其理论依据是传统体制下的“存款+现金=贷款”。这在一切信用归集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是投放货币和企业获得信用唯一渠道的前提下,贷款规模对控制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以及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显著效果。1990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之比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 ,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文认为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 ,此外 ,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 ,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孟亮  李海艳  贺方  
对于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当如何选择。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单目标、双目标、多目标的争论。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以后,多数学者已经接受了将币值稳定固定为单一目标或双重目标、首要目标的观点,但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自20世纪9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延群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2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