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7)
2023(10378)
2022(8643)
2021(8187)
2020(7035)
2019(16544)
2018(16485)
2017(32842)
2016(17867)
2015(20559)
2014(20950)
2013(20604)
2012(19025)
2011(17231)
2010(17447)
2009(16498)
2008(16706)
2007(15359)
2006(13418)
2005(12148)
作者
(53124)
(44240)
(44168)
(42482)
(28276)
(21322)
(20371)
(17330)
(16826)
(15974)
(15133)
(15036)
(14270)
(14016)
(13996)
(13933)
(13538)
(13239)
(12901)
(12871)
(11142)
(11069)
(11067)
(10102)
(10059)
(10046)
(9990)
(9893)
(8989)
(8726)
学科
(75070)
经济(75006)
管理(47927)
(47278)
方法(39420)
(38759)
企业(38759)
数学(35479)
数学方法(34860)
(20936)
银行(20791)
(19922)
(19909)
(19381)
中国(18725)
(18406)
(14991)
金融(14988)
业经(14859)
(14814)
(13721)
贸易(13712)
地方(13549)
(13320)
农业(13114)
理论(12667)
(12224)
制度(12208)
(11837)
财务(11790)
机构
大学(259957)
学院(259796)
(105179)
经济(102797)
管理(99703)
理学(85179)
研究(84600)
理学院(84269)
管理学(82513)
管理学院(82044)
中国(70804)
(54851)
科学(52441)
(49839)
(46545)
(43786)
中心(40868)
(40237)
研究所(39765)
财经(39636)
业大(39570)
农业(37094)
(35765)
北京(34747)
(32823)
经济学(32701)
(32620)
师范(32465)
(29871)
经济学院(29699)
基金
项目(168656)
科学(131076)
研究(121734)
基金(120571)
(105165)
国家(104326)
科学基金(88632)
社会(74784)
社会科(70922)
社会科学(70896)
(66728)
基金项目(62705)
教育(58071)
自然(58044)
自然科(56664)
自然科学(56651)
(56395)
自然科学基金(55618)
资助(51931)
编号(50757)
成果(41665)
重点(38405)
(37575)
(35894)
课题(35429)
(34832)
科研(32783)
创新(32559)
教育部(32044)
大学(31787)
期刊
(111687)
经济(111687)
研究(75832)
中国(49192)
(41615)
学报(40772)
(39790)
(37005)
金融(37005)
科学(36929)
管理(34610)
大学(30641)
学学(28956)
教育(28227)
农业(26321)
技术(24273)
财经(19691)
业经(18217)
经济研究(18120)
(16737)
统计(15503)
问题(15024)
(14320)
(13830)
技术经济(13687)
理论(13344)
(12753)
决策(12731)
(12210)
实践(12099)
共检索到387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芳  汪汀  乔海曙  
入世后的 5年过渡期 ,是我国消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最紧迫的时期。创造现实现金流和预期现金流是当前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两种主要模式。前者以显性成本换取现金收益 ,而后者以隐性成本换取长期收益。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 ,通过对银行不良资本成本 -收益、速度 -效率的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创造现实现金流模式的优势更明显。依据这一结论 ,我们作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路径选择 :利用政府支持、积极引进外资、完善相关环境 ,实现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再加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金宏  
如何处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下良资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金融专家和实际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主要有"剥离"模式、证券化模式、交易中心模式等。通过对这几种处置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下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祥君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持续反弹,未来走势不容乐观。大资管模式下,商业银行借助通道业务进行的不良资产转让处置业务有两个目的,一是降低自身不良率;二是最大限度减少不良资产处置损失。这类操作模式对银行不良资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岭  
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就其自行处置还是委托处置的策略选择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可能的均衡结果和条件,并就相关结论有针对性地给出了选择市场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骏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全面展开,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再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完全寄托于国家,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体制内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制度创新,无疑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了不良资产集中经营管理模式,对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变革,本文对此制度创新予以分析和评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对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技术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时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分析、金融不良资产的主体技术分析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晓洪  黄文礼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转型阶段,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因"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会加速释放更多的不良资产,这使得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倍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处置必须坚持两方面的原则:一是严格监管,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二是对已经产生的不良贷款采取有效措施处置与盘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赛利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个人信用风险攀升,中小银行(特指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滑态势明显,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不断增加,但很多中小银行对不良资产普遍缺乏全局管理和清晰的策略,存在不良资产团队定位不清晰、专业化能力显著不足的问题,对中小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在资源有限和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提升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出清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对中小银行面临不良资产现状及发生的原因进行概括,分析指出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路径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思京  
不良资产变现处置可以选择协议转让、公开拍卖、招标转让、竞价转让等多种方式。但如何寻找社会 潜在的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选择何种处置方式,才能实现处置变现最大化,是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课 题。本文着重就不良资产变现处置过程中主要处置方式的适用、优劣比较和选择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分别从欧美和亚洲两组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 ,设置目标与营运期限规定以及转移资产的规模、结构、收购价格、转移准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揭示了欧美与亚洲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各自成功的关键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菲菲  陈金龙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约束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商业银行总分行间的经济激励长期博弈模型。应用模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考核机制中,不同的考核指标对分支机构经营者处置不良资产行为的影响,并揭示银行自主处置不良资产缓慢的内部管理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之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由于金融监管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许多国家发生了程度不一的金融危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0-1995年,有139个国家和地区(占该组织成员单位总数的3/4)的银行业遭遇到严重问题。为走出困境,这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重组和拯救银行业的方法,包括鼓励金融企业间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梅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盘活不良资产时,需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协议权力转让”为代表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上而下”模式和以“绿色退出通道”为代表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下而上”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