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6)
2023(14576)
2022(12683)
2021(11966)
2020(10062)
2019(23005)
2018(22875)
2017(44821)
2016(24619)
2015(27403)
2014(27337)
2013(26999)
2012(24955)
2011(22807)
2010(22641)
2009(20921)
2008(20463)
2007(17964)
2006(15991)
2005(13996)
作者
(73879)
(61332)
(60871)
(57867)
(38816)
(29349)
(27550)
(24014)
(23158)
(21756)
(20544)
(20374)
(19435)
(19294)
(18836)
(18811)
(18744)
(18323)
(17534)
(17421)
(15453)
(14956)
(14902)
(13884)
(13836)
(13635)
(13583)
(13530)
(12369)
(12085)
学科
(94318)
经济(94209)
管理(70748)
(68530)
(54429)
企业(54429)
方法(44032)
数学(38777)
数学方法(38349)
(28313)
中国(26707)
(24934)
业经(21045)
(20607)
(19943)
贸易(19936)
(19428)
(18801)
农业(18729)
地方(18153)
(15947)
银行(15884)
技术(15477)
环境(15407)
(15167)
(15047)
财务(14982)
财务管理(14956)
(14720)
(14670)
机构
大学(354527)
学院(354056)
(141326)
管理(139755)
经济(138258)
理学(121474)
研究(120251)
理学院(120120)
管理学(118120)
管理学院(117495)
中国(88994)
科学(76427)
(75515)
(65337)
(65243)
(61627)
业大(57612)
研究所(56392)
中心(53744)
财经(52391)
农业(51751)
(50636)
北京(47730)
(47608)
(45332)
师范(44827)
(43076)
经济学(41707)
(41157)
财经大学(38905)
基金
项目(242347)
科学(188768)
基金(175007)
研究(173372)
(154727)
国家(153445)
科学基金(129841)
社会(107921)
社会科(102263)
社会科学(102237)
(94456)
基金项目(93184)
自然(86386)
自然科(84297)
自然科学(84272)
自然科学基金(82751)
(80551)
教育(78897)
资助(72314)
编号(70766)
成果(56883)
重点(54250)
(53141)
(51989)
(50275)
课题(48443)
创新(46915)
科研(46549)
计划(45049)
教育部(44813)
期刊
(152162)
经济(152162)
研究(103947)
中国(61821)
学报(61157)
(59033)
科学(53850)
管理(49645)
(46340)
大学(44897)
学学(42597)
农业(40635)
教育(35910)
(31521)
金融(31521)
技术(28496)
业经(26371)
经济研究(24983)
财经(24733)
(21065)
(20562)
问题(20524)
科技(18059)
理论(17627)
技术经济(17133)
图书(17046)
(16667)
商业(16428)
(16341)
实践(16163)
共检索到508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士功  禾军  王道龙  周应华  吴晓春  霍剑波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 ,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进口在我国粮食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 ,研究加入WTO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李伟娟  李南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统计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全国三等小麦的平均出库价格,分析了从危机开始复苏到2010年第二季度小麦价格波动的态势,并从国内外经济、国家政策、客观条件、偶然因素、其它因素五个方面分析其如何影响小麦价格的波动,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更好地稳定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丰敏  
本文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介绍了美国小麦生产的价格、成本、地区差异、品种差异等情况,并从农业生产政策、生产技术、植物病害等方面概述了美国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小麦产业对中国小麦生产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本文利用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而探讨我国小麦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道明  王丽红  田志宏  
为识别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关系及其程度的演变特征,本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采用15个小麦主产区1981—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全国和区域2个层面估算主要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结果表明:1)农业机械和化肥投入可以有效替代劳动力并提高小麦产量;2)相比化肥,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且持久;3)平原地区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以及小麦产出的促进效应始终强于非平原地区。鉴于此,一方面要打破推进机械化的制度约束,激励农户加快投入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引导机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促进区域机械化平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紫燕   孙中叶   曹鹏  
[目的]极端气候频发,导致中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增加,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品种需要重点关注。从厄尔尼诺事件的视角,分析对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对建立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197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和自然断点法全面分析小麦生产分布时空演化特征,进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结果]研究发现,(1)厄尔尼诺事件会显著减少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生产分布产生不利影响。(2)降水量和气温是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两个主要的作用渠道,即存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降雨/气温格局改变→小麦生产分布调整”的影响路径。(3)与东南沿海麦区相比,厄尔尼诺事件只对黄淮海麦区、长江中游麦区以及西北麦区的生产分布存在不利影响。[结论]因此,应该完善和优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结合中国各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合理调整小麦种植方案,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品种培育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雪  穆月英  付文革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如何保证我国小麦生产乃至安全供给,是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20个小麦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地区间小麦的生产能力差距较大;每亩用工、每亩种子用量、成灾面积和其他物质费用对小麦的产出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针对我国小麦的供需矛盾,从产量、品质、生产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生产效益角度分析了我国小麦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根据小麦主产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从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两方面对小麦的持续增产潜力进行了分解,提出了筛选推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和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技术对策,分析提出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研究的重点与发展目标,对发展我国小麦生产能力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周应恒  
本文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测算了1998—2008年我国主产省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生产成本以及替代作物价格的反应程度。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和替代作物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强,长期内小麦播种面积能够针对小麦价格以及替代作物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比小麦价格影响程度小。因此,政府应在稳定农资价格的基础上,保持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定生产者预期,防止小麦生产剧烈波动;在制定小麦及其替代作物扶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影响,避免政策相互冲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中新  陈思祺  
近年来,我国小麦价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有关,存在不合理性。本文选取2007-2016年相关日频数据,基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建立VAR模型,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目前我国小麦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而提出含有期货价格因子的政策价格定价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可以降低价格波动率,更好地稳定小麦价格,以推动我国小麦价格的市场化进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一杰  辛岭  胡志全  安晓宁  
[目的]小麦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三大粮食作物中保持着收获面积第一的地位。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消费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全面多角度地分析我国小麦的供需现状,找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科学合理政策建议,对于优化小麦生产和促进小麦贸易都具有积极意义。[方法]利用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法测算了10年间我国小麦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并与小麦主要出口国进行比较。[结果](1)我国小麦总体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小麦产量已达到1.29亿t,小麦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等省份,大部分省份仅少量种植小麦,小麦的成本收益率相对较低,净利润不断走低。(2)小麦消费量平稳增加,我国小麦的消费量达到1.16亿t,口粮消费占比80%,消费量较大的省份也多分布在小麦主产区,中部地区省份消费缺口相对较大。(3)小麦的贸易量趋向合理,进口量达453万t,我国小麦的供需总体上保持了平衡,但小麦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小麦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小麦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等小麦生产大国的状况并未改善,好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新兴小麦大国的兴起为我国小麦的多元化贸易提供了契机。[结论]我国要坚持小麦生产以我为主的战略,做好政府服务和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小麦高效优质生产,加大科技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等措施来保障小麦充分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珊珊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一201 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伟  
[目的]分析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可以掌握小麦生产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方法]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对1978—2016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小麦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移动趋势,并且小麦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结论]为保证我国小麦供给的安全,应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大力提升小麦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树超  
中国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制约因素及战略对策*李树超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细粮品种,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麦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从1983年开始,已成为世界第一小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