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1)
- 2023(8725)
- 2022(7435)
- 2021(6926)
- 2020(5692)
- 2019(12937)
- 2018(12704)
- 2017(25344)
- 2016(13726)
- 2015(15047)
- 2014(14887)
- 2013(14639)
- 2012(13798)
- 2011(12586)
- 2010(12593)
- 2009(12041)
- 2008(11856)
- 2007(10644)
- 2006(9743)
- 2005(8680)
- 学科
- 济(53343)
- 经济(53278)
- 管理(41253)
- 业(39496)
- 企(29632)
- 企业(29632)
- 方法(23148)
- 数学(21238)
- 数学方法(21042)
- 农(17702)
- 中国(17380)
- 财(15739)
- 贸(14289)
- 贸易(14283)
- 易(14014)
- 制(12946)
- 业经(11733)
- 农业(11287)
- 银(11053)
- 银行(11017)
- 行(10576)
- 策(10453)
- 学(9704)
- 环境(9253)
- 融(9162)
- 金融(9162)
- 地方(9052)
- 技术(8728)
- 务(8589)
- 财务(8574)
- 机构
- 学院(200904)
- 大学(199816)
- 济(88332)
- 经济(86634)
- 管理(77511)
- 研究(69540)
- 理学(66939)
- 理学院(66251)
- 管理学(65324)
- 管理学院(64962)
- 中国(53901)
- 财(42482)
- 科学(41646)
- 京(41381)
- 农(38016)
- 所(35717)
- 财经(33197)
- 研究所(32290)
- 业大(31572)
- 中心(31223)
- 农业(30294)
- 经(30172)
- 江(29696)
- 经济学(27003)
- 北京(26273)
- 院(24929)
- 经济学院(24655)
- 财经大学(24547)
- 范(24138)
- 师范(23813)
- 基金
- 项目(130494)
- 科学(102369)
- 基金(95463)
- 研究(92911)
- 家(84609)
- 国家(83893)
- 科学基金(70572)
- 社会(60560)
- 社会科(57551)
- 社会科学(57538)
- 基金项目(50181)
- 省(50114)
- 自然(45749)
- 自然科(44681)
- 自然科学(44665)
- 自然科学基金(43886)
- 划(43175)
- 教育(41920)
- 资助(39166)
- 编号(36735)
- 成果(29639)
- 部(29449)
- 重点(29254)
- 发(28687)
- 创(27194)
- 课题(25486)
- 创新(25473)
- 国家社会(25148)
- 科研(25099)
- 教育部(24929)
共检索到29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息禾 顾强
入世后,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对我国某些行业的冲击会较大。但是,入世对工业部门而言,有利有弊,经过努力,总体上可以做到利大于弊。请看入世对我国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及应对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元生
恢复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后,对我国主要工业部门:一般机电工业 汽车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航空工业、石化工业、化学工业,将会产生某些有利影响或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或冲击。各工业部门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兴利除弊,变压力为动力,制定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菊 权瑞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定量测度了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冗余度。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主要工业部门中,诸如通信设备等技术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源效率比较高;而石油加工等资源密集型或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效率较低;工业各部门中,大多数部门的能源效率偏低,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技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建安 金千致 魏丹青
论文在分析我国21世纪以来能源消费格局,尤其是高能耗产业能源消费的同时,比较各主要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能耗的差距,针对高耗能产业的差距和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主要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节能减排潜力,以及通过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节能减排,在2020年全国实现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40%~45%总目标中工业技术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和贡献规模。预计到2020年,通过煤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煤炭采选、油气采选等主要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进步,所能实现的工业技术节能潜力为51 560×104~52 000×104tec,相应减少CO2的减排总规模为125 800×104~126 88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滕飞
能源和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优化管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制订的宏观能源政策中,没有考虑对于水资源的影响,而有关水资源的政策中也没有考虑到对能源消耗以及GHG排放的影响,缺乏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本文从中国能源-水的关系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评价模型,建立能源部门和水供应部门的关联系数,分析工业节能政策对于节水的效果,对选定的重点部门如黑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建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轻工重点行业,测算"十一五"期间以上部门实现节能而带来的节水效益,揭示节能与节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汉伟
一、工业部门结构的含义工业部门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工业行业之间及工业行业各部分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现代工业生产存在着广泛的技术经联系。现代工业生产建立在严密的分工协作基础上,任何一件产品包含许多部门、行业、企业、设备、人员的共同劳动,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这种客观的技术经济联系,要求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研究工业部门内各行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要求的比例关系,是研究工业部门结构的核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新红 王哲如
本文以我国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部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碳排放恒等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碳排放等式和LMDI因素分解法运用到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因素分解中,实证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水平及人口数量与碳排放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我国工业部门的减排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方法 工业部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际贸易 技术变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分析王岳平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库兹涅茨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人均国民收入在50~130美元(1958年美元,下同)时是产值结构变动频率最高的第一个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明 刘渝琳 丁从明
本文在采用DEA方法估算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当工业部门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与创造效应"占主导地位,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工业部门的就业。然而,随着资本深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路径开始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偏离,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了"补偿与创造效应",使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了负的净效应。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选择一条尽可能发挥对就业具有"补偿与创造效应"的技术进步路径。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 资本深化 门槛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春梅 高阳
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我国工业部门间的减排成本,根据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构建了行业间碳交易模型,探讨了在我国碳交易试点排放权分配办法下,要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碳交易市场对行业间减排成本和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减排成本随着排放强度的降低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度随着排放强度的减小而增加;在碳排放强度较高的部门减排潜力大,其减排成本较低,而碳排放强度较低的行业减排成本较高;要实现2020年降低45%的减排目标,比减排40%时要多增加近三倍的减排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博 贾志永 刘晓鹏
本文在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基础上,依据某种原则将工业部门细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工业部门的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进行了横向比较,得出不同工业部门科技投入有效性的不同特点,从而将我国工业领域科技投入有效性的认识规律深入到了工业内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京燕 邹海英
通过构建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模拟评价中国各部门因碳价格引入所承受的短期影响,并量化评估为缓解能源密集型和贸易暴露型部门的竞争力影响所采取的补偿减缓措施的效应。分析表明,短期内引入与发达国家相同水平碳价格会对我国产业竞争力产生严重损害,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高的部门承担了所有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本负担,能源密集型且高碳排放的行业因碳价格额外成本导致的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和产出下降幅度更大,贸易暴露型部门如大部分制造业的出口下降幅度也较大;缓解措施模拟情景下,对关键部门的减缓效应达到原竞争力损失的70%左右,降低了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良柱
工业部门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工业部门的组成、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地区、条件下,使工业部门之间和工业部门内部各环节之问的比例构成实现最优结构,保证现有的工业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并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构。在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在经过三年调整后仍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工业部门结构合理化的途径谈一些初步看法。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险峰
利用2001-2014年间中国工业39个行业消费8种主要能源和电力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对各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活动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产出增长是导致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原因,能源强度是碳减排最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工业部门碳排放水平,部门结构的变化在大多数年份增加了碳排放量,且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