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7)
- 2023(4498)
- 2022(3910)
- 2021(3645)
- 2020(3029)
- 2019(7085)
- 2018(7013)
- 2017(13489)
- 2016(7658)
- 2015(8348)
- 2014(8222)
- 2013(8245)
- 2012(7939)
- 2011(7231)
- 2010(7432)
- 2009(6561)
- 2008(6574)
- 2007(6133)
- 2006(5485)
- 2005(5092)
- 学科
- 济(30667)
- 经济(30652)
- 业(22392)
- 管理(21107)
- 企(18367)
- 企业(18367)
- 方法(10763)
- 农(10613)
- 地方(10168)
- 数学(9174)
- 数学方法(9070)
- 中国(8506)
- 财(7644)
- 业经(7224)
- 制(7212)
- 农业(6737)
- 学(6421)
- 贸(5983)
- 贸易(5979)
- 易(5776)
- 地方经济(5479)
- 结构(5285)
- 产业(5204)
- 策(5190)
- 体(5022)
- 划(4936)
- 务(4810)
- 财务(4791)
- 财务管理(4783)
- 银(4693)
- 机构
- 学院(108103)
- 大学(105943)
- 济(43729)
- 经济(42847)
- 研究(42025)
- 管理(39528)
- 理学(33789)
- 理学院(33299)
- 管理学(32709)
- 管理学院(32496)
- 中国(30905)
- 科学(26779)
- 农(25355)
- 江(24170)
- 京(23903)
- 所(22753)
- 研究所(20795)
- 农业(20267)
- 业大(19058)
- 财(18984)
- 中心(18265)
- 省(15754)
- 院(15060)
- 财经(14846)
- 范(14567)
- 师范(14338)
- 州(14305)
- 北京(13809)
- 科学院(13600)
- 经(13361)
- 基金
- 项目(71511)
- 科学(55785)
- 基金(51076)
- 研究(50148)
- 家(46258)
- 国家(45905)
- 科学基金(37955)
- 社会(31120)
- 省(29789)
- 社会科(29560)
- 社会科学(29547)
- 基金项目(26848)
- 自然(25595)
- 自然科(24917)
- 自然科学(24907)
- 划(24716)
- 自然科学基金(24485)
- 教育(22747)
- 资助(21229)
- 编号(20030)
- 重点(17300)
- 发(16730)
- 成果(16031)
- 部(15858)
- 课题(15230)
- 创(14636)
- 江(14623)
- 计划(14111)
- 创新(13779)
- 科研(13647)
共检索到170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万山 战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成广仁
我国粮食生产应实施玉米战略到本世纪末要再增产5000万吨粮食,使粮食年产量达到5亿吨,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我认为除了抓其他途件和各种综合措施外,最重要的是要从粮食发展战略上选准突破口,经过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美国粮食发展战略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忠玉,郭庭双
适度消费与粮食替代战略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所马忠玉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郭庭双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先生关于“谁来养活中国?”公布之后,我国学者曾就粮食问题纷纷撰文讨论,结论是“中国人能够养活中国人”。国内外不同机构模拟估算也表明目前我国粮食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文 王振华 张广胜
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空间SAC模型探索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上升1.1%,技术效率提高0.5%,技术进步提升0.6%,但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玉米播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提高会导致"效率损失",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全要素生产率;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实现,而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仅通过规模效率发挥作用。推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可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善高 雷昊
[目的]在土地流转费用迅速攀升的背景下,系统研究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方法]使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调研的微观农户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对土地转入户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对土地转入户的农业生产决策和农业生产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面对土地流转费用上涨,土地转入户会调节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表现为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同时,土地转入户还会调整作物种植品种,表现为减少普通粮食作物种植而增加优质粮食作物种植。此外,土地转入户在农业生产中还会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表现为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而增加机械的使用。[结论]面对土地流转价格上涨,土地转入户会基于利润目标来采取相应的农业生产策略,因此土地转入户的农业生产收益会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保证,但需要警惕的是土地流转价格上涨会使土地转入户减少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而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当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生较大逆转时,这会影响我国粮食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维军 张石蕊 范志勇 赵玉蓉 金宏 田科雄
为考察糙米替代玉米对饲料制粒性能的影响,按糙米替代比例设计6种饲粮进行饲料制粒参数测定,6种饲粮分别为Ⅰ型(玉米100%)、Ⅱ型(玉米75%+糙米25%)、Ⅲ型(玉米50%+糙米50%)、Ⅳ型(玉米25%+糙米75%)、Ⅴ型(糙米100%+2%植物油)和Ⅵ型(糙米100%+3%植物油).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糙米来替代玉米,有利于改善饲料制粒性能,饲粮中随糙米添加比例的增加,制粒机的生产率与颗粒饲料的硬度显著提高,水稳定性明显增强,粉化率显著降低,但密度、体积质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替代比例为75%.
关键词:
玉米 糙米 颗粒饲料 制粒性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晓洋 田帅 吕一 刘帅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晓洋 田帅 吕一 刘帅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勇庆 邹杨 徐晓锋 杨占山 曹志军 李胜利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对奶牛氮代谢参数的影响,选择8头泌乳天数为84±17 d,体重为569±47 kg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不同比例粉碎小麦(GW)和粉碎玉米(GC)的日粮,4个处理组分别为(DM基础):W0组(0%GW+27.9%GC),W9.6组(9.6%GW+19.2%GC),W19.2组(19.2%GW+9.6%GC)和W28.8组(28.8%GW+0%GC)。结果表明: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未受影响;随着日粮中小麦比例的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呈二次曲线增加趋势(P=0.07),牛奶尿素氮(MUN)浓度...
关键词:
奶牛 小麦 玉米 氮代谢 微生物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跃东 张葆刚
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逐渐枯竭,以及地区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以电为中心主导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方向愈加明显。电网发展成为具有远距离、大规模、多品种配置能力的综合能源运输体系,是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本载体。以新型供电能效服务体系为支撑的清洁能源消纳及替代战略实施是解决清洁能源设施分布不均、局部地区供应薄弱问题,优化地区能源结构,源源不断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月水
近几年,江西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政策、价格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受到制约,笔者认为,推进粮食产业化是解决好当前粮食生产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问题的必然选择。粮食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粮食的自我积累、自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丹 范传棋 胡小平
本文采用饲料原料有效能值比较方法,测算了20092015年进口玉米替代品对国内玉米的替代数量,并分析了玉米替代品价格红利与进口数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玉米替代品价格红利与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玉米替代品价格红利是造成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变动的最关键因素,也是近年来中国进口大量玉米替代品导致国内玉米过剩的最主要原因。当高粱、大麦、DDGS、小麦的价格红利保持在每公斤0.31元、0.14元、0.20元、0.17元时,玉米替代品进口量保持均衡状态,一旦出现更高或更低的价格红利,就会引起玉米替代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丹 范传棋 胡小平
本文采用饲料原料有效能值比较方法,测算了2009~2015年进口玉米替代品对国内玉米的替代数量,并分析了玉米替代品价格红利与进口数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玉米替代品价格红利与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玉米替代品价格红利是造成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变动的最关键因素,也是近年来中国进口大量玉米替代品导致国内玉米过剩的最主要原因。当高粱、大麦、DDGS、小麦的价格红利保持在每公斤0.31元、0.14元、0.20元、0.17元时,玉米替代品进口量保持均衡状态,一旦出现更高或更低的价格红利,就会引起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的变化。本文还利用2016年1~11月玉米价格出现新变化后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欣月 田志宏
为准确把握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关系,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2个层面对要素产出弹性及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我国玉米生产的技术选择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玉米生产中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要素,替代弹性为1.099,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2)相比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我国西南优势玉米区机械对劳动的替代速度加快;3)样本期间化肥的产出水平持续下降,它对劳动、机械的替代程度在逐渐减弱;4)玉米生产采取了以机械技术为主,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辅的技术。我国玉米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因地制宜地促进机械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