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1)
2023(5631)
2022(5092)
2021(4947)
2020(4080)
2019(9380)
2018(9552)
2017(19983)
2016(10820)
2015(12330)
2014(12557)
2013(12483)
2012(12126)
2011(11343)
2010(11608)
2009(11135)
2008(10948)
2007(9917)
2006(9229)
2005(8559)
作者
(31752)
(26332)
(26067)
(25187)
(16780)
(12430)
(12056)
(10025)
(9862)
(9636)
(8823)
(8508)
(8473)
(8385)
(8254)
(8157)
(7828)
(7777)
(7722)
(7631)
(6789)
(6488)
(6454)
(6086)
(6081)
(5877)
(5831)
(5784)
(5173)
(5164)
学科
(43116)
经济(43076)
管理(34033)
(29927)
(23242)
企业(23242)
方法(18741)
数学(17026)
数学方法(16847)
中国(14210)
(13526)
(13161)
环境(11843)
(11606)
贸易(11599)
(11402)
(11346)
(9930)
银行(9914)
(9578)
(9572)
(8326)
(8281)
金融(8281)
业经(8200)
(8076)
(8033)
农业(7969)
税收(7724)
(7673)
机构
学院(162209)
大学(161120)
(72353)
经济(70780)
管理(60953)
研究(56876)
理学(51154)
理学院(50579)
管理学(49928)
管理学院(49608)
中国(47697)
(37579)
(34512)
科学(31931)
(29588)
财经(28700)
研究所(26215)
(25885)
中心(25786)
(24949)
(23091)
北京(22762)
经济学(22362)
财经大学(21079)
(20784)
师范(20649)
(20342)
经济学院(20280)
(20131)
业大(19674)
基金
项目(95313)
科学(74902)
研究(72479)
基金(69116)
(58947)
国家(58465)
科学基金(49354)
社会(45554)
社会科(43209)
社会科学(43200)
基金项目(35455)
(35443)
教育(32889)
(30874)
自然(30850)
编号(30302)
资助(30188)
自然科(29988)
自然科学(29979)
自然科学基金(29430)
成果(26045)
(22376)
重点(21470)
课题(21222)
(21001)
(19249)
教育部(19129)
(18941)
人文(18584)
国家社会(18284)
期刊
(83548)
经济(83548)
研究(54630)
中国(30400)
(27355)
(24496)
金融(24496)
管理(22878)
(20726)
学报(19895)
科学(19858)
教育(15735)
大学(15279)
财经(14378)
学学(14291)
经济研究(14156)
农业(13838)
业经(13637)
技术(12581)
(12335)
(11715)
问题(11603)
国际(10703)
理论(9367)
实践(8404)
(8404)
商业(7967)
现代(7841)
技术经济(7723)
资源(7505)
共检索到257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邱崇明  
本文首先分析入世后我国货币政策外部环境将会发生的变化 ,然后从六个方面探讨这些变化将给货币政策实施带来的难题及中央银行的相应对策。这六个难题是 :经济泡沫化加速 ;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增强 ;货币当局面临的扩大就业的压力增加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保卫者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冲突 ;外资银行进入和金融创新将削弱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能力 ;货币传导机制复杂化。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胡援成  陶长高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经济大背景下,中央银行将维持其既往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受到新环境的影响,相反,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干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定因素将增多,造成中央银行控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力度将减弱,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将削弱,进而导致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岩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模型 ,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进行了具体经验分析。根据 1995年 1月至2 0 0 3年 3月的月度数据测算出的结果是 ,狭义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时滞分别为 7个月、 4个月和 8个月 ,对物价水平CPI的作用时滞分别为 3个月、 5个月和 6个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超  聂丽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就业压力趋缓;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货币供给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显著弱化。传统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表现捉襟见肘,而持续的工具创新为新常态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强化政策利率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以货币精准投放替代全面宽松;善用"窗口指导",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实施透明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超  聂丽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就业压力趋缓;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货币供给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显著弱化。传统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表现捉襟见肘,而持续的工具创新为新常态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强化政策利率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以货币精准投放替代全面宽松;善用"窗口指导",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实施透明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陶士贵  张斯宇  
本文以2005年7月~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变化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国际资本在短期流出,在中长期则流入。具体而言,在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利率,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国际资本流出;在中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国内利率仍然降低,但由于汇率预期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比国内利率的影响更强烈,因此国际资本总体上呈现为净流入。因此,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应考虑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同时,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亚平  李甜甜  
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市场信心易波动,对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的要求更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货币政策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增加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公众预期管理体系,需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构建和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亚平  李甜甜  
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市场信心易波动,对稳定和引导公众预期的要求更高。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货币政策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增加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公众预期管理体系,需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构建和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玲  李颖  
一、货币政策的简要回顾1983年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独立为中央银行,从1984年开始执行货币政策,自此以后,中央银行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的执行一直处于痉挛状态。1984年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第一年,货币净投放80亿元,总的投放了262.33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83年增长49.5%,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控制措施不力,信贷规模极度扩张。针对此,1985年中央银行采取了存贷差额和贷款规模的双重控制措施,并提出要同时控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丹洲  
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分析(一)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效果欠佳。我国的货币政策未能有效启动国内需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投资机制、消费支出机制产生干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差,即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优质高效农业得不到较快发展,不能满足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第二产业中, 工业技术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资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中海  李利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维新  梁珂  
1999年 6月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998年以后 ,随着GDP下降趋势日益明显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按狭义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 ,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无效性及其原因 ,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