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5)
- 2023(9233)
- 2022(7679)
- 2021(7105)
- 2020(6100)
- 2019(13610)
- 2018(13599)
- 2017(27728)
- 2016(14944)
- 2015(16647)
- 2014(16691)
- 2013(16752)
- 2012(15739)
- 2011(13943)
- 2010(14592)
- 2009(14163)
- 2008(14353)
- 2007(13158)
- 2006(12111)
- 2005(11364)
- 学科
- 业(76357)
- 企(68943)
- 企业(68943)
- 济(66583)
- 经济(66498)
- 管理(60927)
- 方法(27996)
- 业经(25238)
- 农(25233)
- 财(25056)
- 数学(20608)
- 数学方法(20430)
- 务(18319)
- 财务(18292)
- 财务管理(18274)
- 中国(18266)
- 农业(17654)
- 制(17469)
- 企业财务(17265)
- 策(16726)
- 技术(15918)
- 贸(13786)
- 贸易(13778)
- 易(13461)
- 和(13083)
- 划(12854)
- 体(12323)
- 银(11926)
- 银行(11918)
- 理论(11800)
- 机构
- 学院(225257)
- 大学(218488)
- 济(101296)
- 经济(99349)
- 管理(92844)
- 理学(78418)
- 理学院(77733)
- 管理学(76970)
- 管理学院(76535)
- 研究(70689)
- 中国(59518)
- 财(51279)
- 京(45575)
- 财经(39420)
- 科学(38046)
- 江(35911)
- 所(35810)
- 农(35613)
- 经(35582)
- 中心(32326)
- 研究所(31429)
- 经济学(29850)
- 北京(29319)
- 业大(28730)
- 财经大学(28680)
- 州(28285)
- 农业(27826)
- 经济学院(27035)
- 商学(26723)
- 商学院(26490)
- 基金
- 项目(132662)
- 科学(106100)
- 研究(103158)
- 基金(96315)
- 家(80828)
- 国家(79974)
- 科学基金(70254)
- 社会(66460)
- 社会科(63074)
- 社会科学(63060)
- 省(52670)
- 基金项目(49946)
- 教育(46154)
- 自然(43309)
- 划(42764)
- 编号(42587)
- 自然科(42315)
- 自然科学(42303)
- 自然科学基金(41636)
- 资助(40012)
- 成果(35021)
- 业(32854)
- 创(30656)
- 部(30315)
- 发(29710)
- 课题(29158)
- 重点(28803)
- 创新(27719)
- 制(27458)
- 性(27446)
- 期刊
- 济(121904)
- 经济(121904)
- 研究(71725)
- 中国(41989)
- 财(41848)
- 管理(40442)
- 农(34496)
- 融(27588)
- 金融(27588)
- 科学(26165)
- 学报(24725)
- 农业(23711)
- 业经(22798)
- 技术(21147)
- 财经(20067)
- 大学(19913)
- 教育(19739)
- 经济研究(19111)
- 学学(18869)
- 经(17321)
- 问题(16079)
- 贸(14310)
- 业(14205)
- 技术经济(13912)
- 现代(12665)
- 国际(12476)
- 商业(12367)
- 世界(11751)
- 财会(11314)
- 经济管理(11284)
共检索到353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国娥
入世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汽车行业作为我国的幼稚产业,人们预计其遭受的冲击将会更大。那么,入世一年多来,我国汽车业的表现如何,如何看待这种表现,本文对此进行了恰当的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入世 汽车业 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启庆 吴琦
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临重大挑战。文章首先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然后提出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关键词:
汽车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现状 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聆
入世后,汽车关税水平的大幅下降使在我国市场上大量进口销售外国生产的汽车成为可能,这有可能影响到跨国公司对出口和直接投资两种进入方式的选择。我国入世后汽车业的直接投资是否会被贸易所替代而减少呢?在阐述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入世后汽车业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入世 汽车业 跨国公司 进入方式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漓高 沈洊
本文考察了全球汽车产业出现的新特点,分析了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产业竞争中的投资策略, 结合汽车产业链全球化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指出自主研发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跨国公司 中国 技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启武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是中国汽车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实现汽车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措施。为了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和满足日趋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建议修订现行的中国环境标志汽车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低碳汽车"标准。政府对符合上述标准的节能环保汽车给予一定补贴,对不符合上述标准的非节能环保汽车征收排污税,以扶持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实施。
关键词:
环境标志汽车 低碳汽车 汽车标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自力
汽车业是日本国内发展比较成熟、市场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 ,而政府保护下的竞争促进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本文从战后日本汽车业政策入手 ,着重分析日本政府行为与汽车市场竞争的关系 ,这对中国汽车业应对 WTO,如何充分利用好保护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政府行为 垄断竞争 规模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国平 徐薇 陈森发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到2004年,我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已经降低到平均17%以下,与入世前相比,降幅为20%,其中大宗农产品下降到14.5%,降幅为31.6%。同时配额也将进一步增加。若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能随关税下调而快速下降,我国农业发展将受到影响。本文对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的农业安全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实证分析,科学回答了我国农业究竟处于怎样的安全状态,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入世过渡期 中国农业 安全状况 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入世”后国内税费将成为国家对汽车生产和消费实施调节的主要政策工具。依据我国的汽车生产消费战略,应坚持对传统汽车实行从高征税的政策。在汽车购买环节将购置税和消费税合并设立汽车消费税;在汽车保有环节,将养路费等公路各项收费与现行车辆使用税的汽车税目合并设立汽车财产税,而不是用燃油税代替养路费;在汽车使用环节,适当提高消费税中的燃油税目的税率,贯彻“多用路、多付税”的原则。燃油消费税由中央征收然后按公路建设基金、机场码头和铁路建设基金、乡村道路建设基金对地方分配,以整体的方式返还给纳税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何婷婷
依据对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以及集群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集聚水平低已经对整个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提高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汽车产业空间集聚区域与集群竞争力较强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我国最好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前景。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集群 空间集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园
一、进一步降低小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虽然我国目前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已低于大排量汽车的税率,但若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应进一步扩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应取消1.0升以下乘用车的消费税,同时提升2.0升至3.0升排量之间的汽车消费税税率。一方面鼓励人们尽量使用小排量车,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抑制人们对高油耗汽车的消费,同时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纲
本文介绍了汽车金融服务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业现状,指出由于政策环境、消费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汽车金融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关键词:
汽车金融 风险管理 信用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家,肖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闫立罡 吴贵生
世界汽车业经过三次霸主地位的转移,形成了当今三足鼎立的局面。本文通过对汽车业霸主地位的转移和各国汽车业的发展情况的回顾,分析了世界汽车业强国地位演变的原因,提出作者总结的几点共性,以期对中国汽车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汽车工业 产业转移 美国 日本 欧洲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胡卉君 沈潇茹
汽车业是我国利用外资较多的一个产业。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是否获得FDI技术溢出倍受各方关注。本文利用1998-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FDI对我国内资汽车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在汽车业的各个子行业中,只有汽车配件行业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开放程度、上下游关联效应等方面详细剖析了汽车配件行业技术溢出较多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汽车业 汽车配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