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7)
- 2023(10496)
- 2022(8891)
- 2021(8058)
- 2020(6583)
- 2019(14866)
- 2018(14769)
- 2017(28245)
- 2016(15341)
- 2015(17311)
- 2014(17583)
- 2013(17423)
- 2012(16725)
- 2011(15405)
- 2010(16167)
- 2009(14926)
- 2008(14834)
- 2007(13625)
- 2006(12903)
- 2005(12137)
- 学科
- 济(69955)
- 经济(69888)
- 管理(45515)
- 业(43963)
- 企(34324)
- 企业(34324)
- 中国(23587)
- 地方(23134)
- 农(22402)
- 方法(19672)
- 业经(18660)
- 财(16822)
- 数学(15949)
- 数学方法(15697)
- 制(14974)
- 农业(14884)
- 银(13974)
- 银行(13963)
- 行(13567)
- 贸(13443)
- 贸易(13425)
- 融(12989)
- 金融(12989)
- 地方经济(12968)
- 易(12937)
- 学(12759)
- 产业(12561)
- 发(12175)
- 策(11920)
- 技术(11476)
- 机构
- 学院(222455)
- 大学(219133)
- 济(94095)
- 经济(91900)
- 管理(84052)
- 研究(81148)
- 理学(69062)
- 理学院(68268)
- 管理学(67299)
- 管理学院(66840)
- 中国(64459)
- 京(48205)
- 财(46656)
- 科学(46199)
- 所(41194)
- 江(38717)
- 中心(38259)
- 研究所(36246)
- 农(35354)
- 财经(34291)
- 范(32152)
- 师范(31899)
- 北京(31547)
- 州(31359)
- 经(30709)
- 院(29003)
- 业大(28466)
- 省(28030)
- 经济学(27497)
- 农业(26913)
- 基金
- 项目(133210)
- 科学(105132)
- 研究(104627)
- 基金(93126)
- 家(79034)
- 国家(78280)
- 科学基金(67130)
- 社会(65538)
- 社会科(62229)
- 社会科学(62220)
- 省(54138)
- 基金项目(47634)
- 教育(46887)
- 编号(45099)
- 划(44470)
- 自然(39866)
- 成果(39411)
- 自然科(38879)
- 自然科学(38870)
- 资助(38392)
- 自然科学基金(38179)
- 发(35271)
- 课题(32048)
- 重点(29985)
- 发展(29252)
- 展(28752)
- 部(28548)
- 创(27588)
- 项目编号(27479)
- 性(26736)
共检索到379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晖
入世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当前 ,应进一步清理发展思路和战略对策 ,把大量吸引外资和内资 ,鼓励本土优势传统企业介入和充分发挥现有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潜力作为推动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大动力 ,以大开放促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 ,争取在几年内使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为四川第一大工业支柱产业 ,并保持其在西部第一和全国十强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四川 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兴吾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十五"期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作为龙头主导产业,列为全省的"一号工程",大力推动发展。"一号工程"实施以来,出现了现实与预期的背离: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五"期间并没有跟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没有发挥好龙头主导产业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问题已不是该不该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发展,而是如何千方百计将其做大做强。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号工程",根据是充分的,尤其是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机遇,更应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其发展。
关键词:
四川发展 “一号工程” 电子信息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静 任云 安然
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西部各省区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产业集群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和模式。根据中日课题组四川调研成果,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实证分析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提出了发展四川产业集聚区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云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燕 曹永峰
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有待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以及产业同构等问题。建议采取竞争合作策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整体做大做强的飞跃。
关键词:
长三角 电子信息产业 对策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于喆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主要表现为"五新",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注入新力量、国内优势企业茁壮成长形成新地位、激励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谋求新作为、自主创新展现新气象以及军民融合取得新突破。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两不一担忧",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不平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对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和安全问题的担忧。对此,要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要、加强新技术的多方位沟通、培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美斌
文化旅游是21世纪旅游消费的主旋律和发展趋势。四川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角度探讨了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应以确立目标、定位发展路径、形成产业链、培育产业龙头以及培育集群品牌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根本战略重点,希望能对四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 集群化发展 四川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明华,李国平,杨小兵
产业链是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产业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正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认识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而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今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庆行 聂增梅
近年来,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其产量和规模跃居全国前列。文章通过分析南京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对比重庆在该产业的薄弱环节,找出加快发展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以期为南京、重庆两大城市共同发展,促进东、西地区共同进步,协调区域经济提供帮助。
关键词:
南京 电子信息产业 重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蜀文
文章对1995年以来四川经济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是: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微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确保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进入良性循环,今后经济工作的决策取向应当为:1.切实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增收;2.加强企业管理,狠抓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3.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晓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在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百姓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德
近年来,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个特征明显的产业集群,但集群化发展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低下、产品差异化程度低、集群企业合作不够和竞争有余等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强化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引导作用,培育新型产品、调整大企业集团产业结构,加快平台建设和建立良性竞争及协作互补机制等措施,以促进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穆恭谦
在人大、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科技日报理论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领导、专家召开“关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座谈会。现摘要发表部分专家的发言,供交流和探讨。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同志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