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4)
- 2023(8369)
- 2022(7080)
- 2021(6730)
- 2020(5422)
- 2019(12448)
- 2018(12405)
- 2017(23031)
- 2016(12461)
- 2015(14741)
- 2014(15053)
- 2013(15132)
- 2012(14512)
- 2011(13597)
- 2010(13914)
- 2009(12936)
- 2008(12804)
- 2007(11592)
- 2006(10853)
- 2005(10303)
- 学科
- 济(76633)
- 经济(76562)
- 管理(34020)
- 业(28547)
- 方法(23946)
- 企(21778)
- 企业(21778)
- 中国(21429)
- 数学(21128)
- 数学方法(20933)
- 地方(18172)
- 农(15992)
- 贸(13849)
- 贸易(13838)
- 财(13805)
- 制(13589)
- 业经(13494)
- 易(13439)
- 地方经济(12791)
- 学(12694)
- 银(11409)
- 银行(11403)
- 行(11017)
- 融(10864)
- 金融(10863)
- 农业(10410)
- 环境(10170)
- 体(9778)
- 发(9405)
- 和(8974)
- 机构
- 大学(192321)
- 学院(192226)
- 济(96461)
- 经济(94733)
- 研究(74141)
- 管理(65724)
- 中国(60200)
- 理学(53955)
- 理学院(53274)
- 管理学(52530)
- 管理学院(52158)
- 财(44062)
- 京(41751)
- 科学(39299)
- 所(37953)
- 财经(34025)
- 研究所(33450)
- 中心(32581)
- 经济学(32392)
- 经(30809)
- 江(30364)
- 经济学院(28857)
- 北京(28072)
- 范(25912)
- 院(25894)
- 农(25780)
- 师范(25756)
- 财经大学(24847)
- 州(24127)
- 科学院(22553)
- 基金
- 项目(109427)
- 科学(85955)
- 研究(85383)
- 基金(79597)
- 家(67925)
- 国家(67371)
- 科学基金(56609)
- 社会(56581)
- 社会科(53637)
- 社会科学(53626)
- 基金项目(40082)
- 省(39615)
- 教育(39069)
- 资助(34326)
- 编号(33686)
- 划(33441)
- 自然(31926)
- 自然科(31134)
- 自然科学(31126)
- 自然科学基金(30590)
- 成果(29498)
- 部(25938)
- 发(25524)
- 课题(24998)
- 重点(24975)
- 中国(24643)
- 国家社会(24560)
- 教育部(22888)
- 性(22883)
- 发展(21937)
共检索到325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坚
一、经济特区现象是中国独有吗? 第一个误区是经济特区现象“国有论”。即认为经济特区是中国一国所独有的现象,没有认识到经济特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世界经济现象。中国的经济特区,相对于世界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我国的经济特区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但进入90年代以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使经济特区与内地的政策、体制趋同,加之特区投资成本较高,特区的竞争优势正走向削弱。今后,特区还能再“特”吗?特区的前途在哪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红
免税区或其他名义的自由经济区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大亚历山大征服腓尼基岛的时代。虽然免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迟至近20年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70多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近400个免税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运用贸易理论分析免税区。直到1974年Hamada才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在标准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孙安琴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由陶一桃、鲁志国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部详细记载中国经济特区产生、发展、演变历程的史书。它的出版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起步到飞速发展的神奇的历史进程,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转型社会制度变迁的路径与轨道。书中许多思想与论述对人们研究特区,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高度评价了经济特区的意义。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这样一个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创立市场经济的绿洲开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方,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比邻港澳,或远离计划经济中心),首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明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关于经济特区的走向便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经济特区将长远存在,是未来国际贸易自由化总趋势与资本等生卢要素国际移动的障碍普遍存在两相矛盾的结果;亚太经济增长迅猛为我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和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未来经济特区的功能必将有所侧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劭
港口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作为第三产业的部门,其服务对象是人和物资,它是人和物资的集散地,是交通运输枢纽和国家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港口的发展和壮大,它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联系日益频繁与紧密,港口内部与外部存在着众多的经济关系和复杂的经济问题,成本机制即其中一重要问题.一、成本机制由于市场机制的存在,特区港口之间、特区港与非特区港之间的竞争明显化(以往非特区港之间竞争处于隐形状态,仅体现在计划会议上对货源安排的争论).除了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其它方面的竞争外,另一重要因素是价格,也就是说在港口之间货源的争夺中,价格是其最关键的因素(特区港享受特区政策,价格比较灵活)."价格"成为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哲民
农业在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探讨郭哲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对经济特区来说,农业要放在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从经济特区创办之日起,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经济特区是以工业为主,农业是辅助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世卫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地看,土地、劳动力这些农业生产力要素在特区处于劣势,但利用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和经济驱动,特区已经走出一条以高起点、高收入、高速度、高效益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特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与水平、模式与特征,目标与途径等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仲深
深圳经济特区的崛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方针指导下,深圳特区的人口与经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繁荣兴旺景象。实践初步揭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间某些特有的规律性,使我们有可能对深圳特区人口发展的特点进行探讨。 首先,人口伴随特区大规模经济开发而高速度增长,同时人口结构发生急剧变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锦和
一、厦门特区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形成既有特区,又有实施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政策的多层次开放格局,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1981—1991年累计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9.67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6亿元,相当于前31年累计总和的10.1倍,全市累计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前31年总和的2.76倍,创造的国民收入相当前31年总和的2.95倍。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5.7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4.7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行健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在经济特区的启动阶段和发展的早期,为了迅速打开吸引外资的局面,中国政府给予了特区诸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外资企业享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罗凤翔
中国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已经度过它的童年时期。十年来,经济特区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举世瞩目。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日期的迫近,中国经济特区被赋予更新更高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中国经济特区在数量、形式、功能、内涵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泊溪
关于中国经济特区大发展的政策设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泊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79年4月首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主张,从此,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就提上日程。经济特区的作用可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从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