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3)
- 2023(8517)
- 2022(7080)
- 2021(6599)
- 2020(5092)
- 2019(11439)
- 2018(11400)
- 2017(20720)
- 2016(11062)
- 2015(12083)
- 2014(11741)
- 2013(10909)
- 2012(9557)
- 2011(8418)
- 2010(8822)
- 2009(8408)
- 2008(7321)
- 2007(6539)
- 2006(5857)
- 2005(5405)
- 学科
- 济(31456)
- 经济(31413)
- 管理(30025)
- 业(28212)
- 融(25206)
- 金融(25204)
- 企(24337)
- 企业(24337)
- 银(22806)
- 银行(22802)
- 行(22142)
- 中国(18896)
- 财(12797)
- 制(11578)
- 农(11259)
- 中国金融(10955)
- 业经(10236)
- 方法(10064)
- 理论(9733)
- 地方(9478)
- 务(9237)
- 财务(9210)
- 财务管理(9186)
- 企业财务(8682)
- 数学(7984)
- 数学方法(7837)
- 农业(7810)
- 教学(7375)
- 贸(7198)
- 贸易(7186)
- 机构
- 学院(135366)
- 大学(129215)
- 济(49243)
- 经济(47798)
- 管理(46678)
- 研究(39968)
- 中国(39522)
- 理学(38504)
- 理学院(38094)
- 管理学(37327)
- 管理学院(37077)
- 财(27416)
- 京(26358)
- 江(22639)
- 科学(22394)
- 中心(22176)
- 财经(20763)
- 州(19703)
- 银(18817)
- 所(18812)
- 范(18811)
- 师范(18610)
- 经(18593)
- 银行(18184)
- 技术(17585)
- 农(17461)
- 职业(17104)
- 行(17102)
- 融(16742)
- 北京(16633)
- 基金
- 项目(82695)
- 研究(68496)
- 科学(63837)
- 基金(55654)
- 家(46268)
- 国家(45748)
- 社会(40849)
- 科学基金(39764)
- 社会科(38627)
- 社会科学(38622)
- 省(35207)
- 教育(33134)
- 编号(31693)
- 基金项目(28433)
- 划(27753)
- 成果(26589)
- 自然(22854)
- 资助(22327)
- 自然科(22291)
- 自然科学(22289)
- 课题(22245)
- 自然科学基金(21876)
- 年(20416)
- 项目编号(19752)
- 重点(18948)
- 性(18759)
- 发(18744)
- 创(18670)
- 创新(17216)
- 部(16959)
共检索到222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既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普惠金融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弱势领域和薄弱环节,显著增强了金融体系普惠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礼 刘佳宁
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新兴+转轨"的基本经济特征,中国的金融风险既表现出转轨经济条件下特有的风险特征,又表现出新兴市场经济的典型风险特征。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与自身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进行统筹兼顾,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探索、快速成长、加速开放以及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历史地看,各个阶段的防控实践留下重要启示:(1)坚守底线、理性务实的风险思维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法宝;(2)维护中央金融集权主导与地方适当分权的辩证统一;(3)尊重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严防脱实向虚;(4)金融监管体系须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与时俱进;(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上述四点的根本政治保障。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金融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202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纪念日。一百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祖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了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民经济正经历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忆往昔峥嵘岁月,
[期刊] 征信
[作者]
邓晓峰
立足普惠金融视角,基于江西省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金融机构应履职尽责,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监管部门应完善监管政策和考核评估体系,推动银行持续扩大普惠金融份额。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日新月异,但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侧的发展仍旧滞后于银行业整体发展。其中,日益突出的矛盾之一是银行提供的传统金融服务无法高效、便捷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为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线上服务,以"远程银行"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模式价值凸显,已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综合金融服务 银行业风险管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战
<正>深刻领会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存在公共社会服务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势必要攻克的难关。而普惠金融恰恰是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将广大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作为服务重点,以可负担的金融成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禹钟华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金融解放和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其所开创的金融模式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都十分巨大而深远。中国共产党所创立的金融体制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诞生,历经近百年,其基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也必然是中国"制度自信"的重要组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文建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尽责性,不但有助于满足普罗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均有重要意义。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上升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文建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尽责性,不但有助于满足普罗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均有重要意义。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致力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上升为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指标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从玖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其中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文求 王现兵 林雄 李大伟
广东的科技金融服务走在全国前列,首创性开展了普惠性科技金融探索。从普惠性科技金融理论研究出发,分析总结广东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实践经验,得出广东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与力度、强化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普惠特性、完善普惠性金融服务生态等,多组织协同推进以科技信贷、天使投资等为主的普惠性科技金融服务,有力提升了科技金融的普惠面、渗透率和服务效应。最后从政府角色定位与治理方式、激励引导政策、市场退出机制、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为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加速发展给出建议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文海
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文章以浙江省平阳农商银行为例,梳理2013年以来农村信贷、信用体系建设和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工作实践,为今后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发展 普惠金融 农商银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雄 付冬梅
经过百年实践,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道路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贫困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成绩固然令世人瞩目,但认清现代社会贫困背后的不同逻辑,更有助于对中国减贫实践进行正确定位。在普遍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世界,不同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交织,只有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认清中国社会贫困的逻辑,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钰婷 李新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发展已历经百年。百年间,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始终以人民为根本,在各个时期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这三个时期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金融发展历程,缅怀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创新、不惧牺牲的红色精神,激励我们要继续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借鉴历史中可贵的金融实践经验,在保障金融发展行稳致远的同时利用科技优势大胆进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事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金融 红色精神 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险阻、砥砺前行,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