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2)
2023(4381)
2022(3783)
2021(3566)
2020(3140)
2019(6769)
2018(6333)
2017(13050)
2016(7082)
2015(7942)
2014(7719)
2013(7552)
2012(7055)
2011(6250)
2010(6383)
2009(6158)
2008(6517)
2007(5963)
2006(5309)
2005(5227)
作者
(19118)
(15572)
(15510)
(14911)
(10394)
(7594)
(7325)
(6196)
(6060)
(5681)
(5423)
(5254)
(5172)
(5059)
(5007)
(4889)
(4764)
(4714)
(4478)
(4449)
(4100)
(3727)
(3711)
(3704)
(3669)
(3638)
(3482)
(3421)
(3227)
(3199)
学科
(31900)
管理(30045)
(28874)
企业(28874)
(24310)
经济(24257)
(15633)
方法(14182)
(13414)
财务(13410)
财务管理(13380)
企业财务(13013)
数学(11870)
数学方法(11822)
(10785)
保险(10694)
(9667)
(8153)
银行(8145)
中国(7567)
(7519)
(6936)
金融(6936)
(6646)
业经(6279)
(5810)
体制(5287)
公司(5277)
理论(4748)
(4684)
机构
大学(100497)
学院(98693)
管理(43035)
(39453)
经济(38642)
理学(36327)
理学院(36067)
管理学(35698)
管理学院(35514)
中国(29599)
研究(27294)
(26722)
财经(20357)
(20183)
(18620)
财经大学(15686)
(14740)
中心(14479)
(13464)
科学(13415)
金融(13137)
北京(12986)
(12930)
商学(12719)
商学院(12636)
(12100)
(12092)
(11974)
经济学(11833)
银行(11453)
基金
项目(59453)
科学(47978)
基金(46039)
研究(43830)
(38654)
国家(38356)
科学基金(34536)
社会(29977)
社会科(28298)
社会科学(28290)
基金项目(24120)
自然(22493)
自然科(21957)
自然科学(21950)
自然科学基金(21614)
(21057)
教育(20186)
资助(19499)
(18009)
编号(17015)
成果(14781)
(14436)
教育部(13093)
重点(12844)
人文(12749)
(12735)
(12723)
国家社会(12355)
(12073)
大学(11697)
期刊
(43123)
经济(43123)
研究(32487)
(24478)
(21728)
金融(21728)
中国(19413)
管理(16930)
学报(12720)
科学(12173)
财经(10988)
(10744)
大学(10588)
学学(10166)
(9003)
财会(8208)
会计(7273)
农业(6362)
技术(6236)
经济研究(6159)
教育(5932)
业经(5803)
理论(5752)
通讯(5558)
会通(5543)
实践(5154)
(5154)
问题(5099)
(4824)
(4815)
共检索到156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佟岩  李鑫  钟凯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2008—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从信用风险这一视角检验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参与公司治理在债券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制度安排能够有效降低债券信用风险。对内生性问题加以缓解后,本文发现党组织参与通过治理效应路径、风险规避效应路径、信息效应路径对债券信用风险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民营企业以及外部监督较为薄弱的公司中,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债券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不同方式对债券信用风险也存在差异化影响。本文研究厘清了党组织参与治理和债券信用风险之间的影响路径,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制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军  陈诣辉  陈秉正  
2005年以来,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中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不断集聚,信用风险事件也逐渐增多,债券违约逐渐步入常态化,防范信用风险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题。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2005年,我国信用债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当年底,我国信用债余额突破50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金龙  陈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债券保险曾经起到过"推波助澜"作用,监管方面应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引导这一金融工具和整个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前不久,"侨兴私募债"违约事件发生,并因其交易结构复杂、投资人分散众多、危机化解难度大等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是近年来唯一触发债券保险理赔的案例,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债券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收取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后为债券发行人提供信用担保,当债券发行人在到期日不能按照约定还本付息时,由保险人对被保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金龙  陈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债券保险曾经起到过"推波助澜"作用,监管方面应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引导这一金融工具和整个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前不久,"侨兴私募债"违约事件发生,并因其交易结构复杂、投资人分散众多、危机化解难度大等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是近年来唯一触发债券保险理赔的案例,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债券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收取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后为债券发行人提供信用担保,当债券发行人在到期日不能按照约定还本付息时,由保险人对被保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鸿涛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是世界最发达的市政债券市场 ,主要的发达表现有 :债券交易工具的多样性和信用风险防范制度的多重性。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体的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交易工具亟待创新 ,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体系急需建立。我国可以考虑借鉴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 ,强化我国债券市场交易工具的创新 ,逐步建立综合的立体式的债券风险防范制度体系 ,推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海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扩容的需要,2002年底市场准入已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大批中小金融机构纷纷入市,市场成员由成立之初的几十家发展成现在的800多家。谋求发展新业务的农村信用社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以地、市、县联社为单位不断地加入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金泉  曹雪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国情  
当前,“信用”已构成经济生活的新“瓶颈”。证券市场的诚信原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证券市场的巨大的信用风险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直接危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政府、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来认识我国证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赵晋文  师龙  
城投债为满足城市建设需要而诞生,金融危机后为扩大投资与促进经济复苏而不断壮大。城投债的出现解决了财政支出瓶颈,但在发行规模日渐增大的同时,也引发了地方隐性债务和债券信用风险等问题。文章基于城投债发展历程、存量情况,就城投债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防控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韦茜  李立平  董哲  
近几年债券信用风险有从中小公司向大公司蔓延趋势。本文采用KMV模型,选取大公司作为样本,分为低债券信用风险组、高债券信用风险组16家公司来研究债券信用风险问题。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3、2014两年,选取无风险利率、总资产及增长率、股权价值及变化率、0.5的违约点等为参数,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出违约距离。结论显示,无论是从组别分析,还是从单个公司分析KMV模型均有良好的风险预测功能。鉴于风险频发,政策上应提前预测债券信用风险,打破对公司债券"刚性兑付"的传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艳阳  刘鹏飞  闫慧茹  
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A股公司中发行了企业债券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破产而形成的社会成本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承担的破产社会成本越大,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信用风险会越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地区失业率的减少,破产社会成本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会变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刚  韩立岩  
市政债券将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金融工具。在市政债券的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信用风险,政府信用管理是市政债券信用管理的核心。本文从我国部分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现状出发,结合美国市政债券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控制和防范市政债券管理中的政府信用风险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市政债券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尚希  赵晓静  
开放针对特定项目的市政收益债券,既可规避开禁地方公债的巨大风险,也可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的渠道。发行市政收益债券的条件基本具备,可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试点发行。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公共风险,如宏观调控失效、加大宏观经济不稳定、拉大区域发展差距等等;二是财政风险,包括地方财政风险和中央财政风险。风险防范的思路是完善相关法规、设计好市政收益债券市场框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协调各个债券品种之间的关系、规范中介机构、控制发债规模等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学忠  
地方政府债券存在偿还风险、宏观调控风险、政治风险。政府信息不对称、财政分权不彻底、地方利益驱动、不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等是风险的主要成因。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应着眼于公民权利表达、社会评价、地方债信息披露、财政分权的政府自我约束、权力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制约、权利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监督等机制的建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超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出多项政策,加强对银行体系的规模控制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大举开拓信用债券承销业务。但其管理水平尚不能与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多数银行还未能建立起一整套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本文从风险防范的视角出发开展研究,指出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管理中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授权风险。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监管要求和信用债券承销业务特征,从战略、政策、流程等诸多方面提出若干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