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8)
- 2023(10550)
- 2022(9028)
- 2021(8778)
- 2020(7265)
- 2019(16705)
- 2018(16528)
- 2017(30678)
- 2016(16888)
- 2015(19053)
- 2014(18999)
- 2013(18870)
- 2012(17987)
- 2011(16598)
- 2010(17163)
- 2009(16527)
- 2008(16352)
- 2007(14901)
- 2006(13843)
- 2005(12849)
- 学科
- 济(70898)
- 经济(70731)
- 农(50212)
- 业(48419)
- 管理(39947)
- 农业(33221)
- 企(28080)
- 企业(28080)
- 中国(24707)
- 方法(23244)
- 业经(22526)
- 制(20023)
- 数学(18506)
- 数学方法(18282)
- 财(16597)
- 地方(14829)
- 体(14778)
- 学(14673)
- 银(13636)
- 银行(13617)
- 行(13211)
- 发(12694)
- 贸(12692)
- 贸易(12678)
- 农业经济(12543)
- 易(12394)
- 理论(11754)
- 融(11678)
- 金融(11671)
- 策(11651)
- 机构
- 学院(240078)
- 大学(238730)
- 济(100532)
- 经济(98265)
- 研究(88468)
- 管理(88120)
- 理学(74132)
- 理学院(73307)
- 管理学(72111)
- 管理学院(71656)
- 中国(71631)
- 农(58343)
- 京(51964)
- 科学(50277)
- 财(49988)
- 所(44915)
- 农业(44334)
- 中心(41599)
- 研究所(39811)
- 江(39587)
- 业大(38871)
- 财经(37287)
- 范(34035)
- 师范(33755)
- 经(33658)
- 北京(33274)
- 州(31110)
- 院(30607)
- 经济学(28925)
- 省(28664)
- 基金
- 项目(146513)
- 研究(114376)
- 科学(114316)
- 基金(104152)
- 家(89775)
- 国家(88807)
- 科学基金(74377)
- 社会(73393)
- 社会科(68006)
- 社会科学(67984)
- 省(57586)
- 基金项目(54146)
- 教育(51781)
- 编号(49558)
- 划(47793)
- 自然(43812)
- 成果(43001)
- 自然科(42695)
- 自然科学(42684)
- 自然科学基金(41911)
- 资助(41469)
- 课题(34325)
- 部(33607)
- 重点(32884)
- 发(32707)
- 农(32688)
- 性(30217)
- 国家社会(29632)
- 创(29502)
- 制(28864)
- 期刊
- 济(128429)
- 经济(128429)
- 研究(80584)
- 农(63357)
- 中国(61879)
- 农业(42539)
- 学报(38565)
- 财(37184)
- 科学(35393)
- 教育(33558)
- 管理(30968)
- 大学(30793)
- 融(30305)
- 金融(30305)
- 学学(28361)
- 业经(26182)
- 技术(19969)
- 业(19769)
- 财经(18654)
- 经济研究(18345)
- 问题(18133)
- 经(16091)
- 农村(15551)
- 村(15551)
- 农业经济(15272)
- 版(14619)
- 世界(13798)
- 贸(13546)
- 图书(13543)
- 经济问题(12441)
共检索到402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天贵 王浩斌
建党百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伴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共治主体、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演进逻辑和党的政治引领与农民自治实践相统一的行动逻辑,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演进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天贵 王浩斌
建党百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伴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共治主体、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演进逻辑和党的政治引领与农民自治实践相统一的行动逻辑,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演进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宏斌 崔茜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历经波折,主要聚焦于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财政税收制度以及城乡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党一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同时,党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和政策扶持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梳理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在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明君 张昱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贫困治理范式的实践。梳理建党百年来贫困治理的历史脉络,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贫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时期的扶贫救济、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开发以及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建党百年来我国贫困治理的发展成就,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到需求治理再到情感治理,从救济扶贫到技术扶贫再到精神扶贫,从中找寻现实张力,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建立获得感,坚持建立获得感长效机制。
关键词:
身份管理 情感治理 贫困治理 获得感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玉梅 纪晓岚
养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须合理解决的重大问题,赡养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基本道德行为准则。百年来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的探索经验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阶段、单位时期集体养老阶段、新型家庭养老阶段和社会化养老阶段。我国农村养老范式经历了从家庭到社会、从分散到整合以及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逻辑。从历史实践中寻找现实张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范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契合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积极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百年来的农村养老范式嬗变昭示着我们应继续深化农村养老领域的改革,完善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重合力框架下的农村养老范式格局,持续推进农村养老范式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坤 黄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中自然地体现为坚持农民主体性。结合对农村污染治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分析后不难发现,农民主体性可以归纳为参与的广泛平等性、程序的完备规范性以及最终结果的受益性。但当前农村污染治理实践中的农民主体性困境存在着导致污染治理异化的种种隐忧,而只有通过发掘新环保理念的农民主体性、健全法律制度去保障农民主体性,并以此凝聚农民主体力量才是破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农村 污染治理 农民主体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玲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均分土地、逐渐集体化、家庭承包制、三权分置等农村土地政策,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日臻完善。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坚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要坚持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农村土地政策 土地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玲
建党百年来,我国农业合作经济有着内在的历史、理论和价值的三重逻辑。“历史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法宝。“理论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核心议题。“价值逻辑”在于农业合作是新时代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农业合作 合作社 逻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晋源
从理论上分析,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之间构成了统一互动的关系。然而,就现实而言,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农民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实际上却处于远远偏离主体地位的畸形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民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探索一条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良性互动之路。
关键词:
农民 主体地位 新农村 信息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宇德良 郑财贵 牛德利 张孝成 孙静
为切实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提升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益,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意愿及土地整治因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而造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农民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主体性地位十分必要,为切实增强农民主体地位,应在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管理办法、将农民集体纳入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程序设计、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权利实现的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民主体地位 必要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发展理念则是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聚焦"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主题这一逻辑展开。从纵向的历史演进看,党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鲜明的完备性、科学性、连续性和计划性;从横向的历史节点看,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理念的变革与演进。党的发展理念统一了思想认识,统领了战略、政策,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芷婧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河南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同存、隐蔽性和分散性兼备,而行政干预对农村环境治理效用微弱,同时市场机制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又相对缺位。因此,应根据农民天然"在场"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进而为农村环境的长效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顺利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实现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钊 邓宗兵
对重庆地区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但由于受维权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知识贫乏以及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建设中农民并未积极参与。因此,应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大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重视农民能力建设;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培育新型农民组织等方面来引导并强化农民的参与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王晓红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