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7)
2023(3666)
2022(3134)
2021(3027)
2020(2371)
2019(5354)
2018(4932)
2017(8725)
2016(4585)
2015(5035)
2014(4886)
2013(4647)
2012(4393)
2011(3540)
2010(4054)
2009(3821)
2008(3556)
2007(2918)
2006(2560)
2005(2419)
作者
(12095)
(10151)
(9617)
(9286)
(6662)
(4665)
(4377)
(3752)
(3663)
(3539)
(3457)
(3289)
(3122)
(3094)
(3072)
(2870)
(2840)
(2792)
(2782)
(2777)
(2490)
(2411)
(2326)
(2301)
(2265)
(2183)
(2141)
(2105)
(1969)
(1916)
学科
(15970)
经济(15929)
(12745)
审计(12092)
管理(11828)
(10634)
企业(10634)
中国(6858)
(6400)
方法(6072)
各类(5856)
(4957)
数学(4393)
数学方法(4358)
(4308)
(3856)
(3671)
金融(3671)
业经(3642)
(3641)
财务(3636)
财务管理(3571)
企业财务(3468)
农业(3329)
国家(3234)
(3203)
技术(3073)
(2860)
银行(2858)
(2850)
机构
大学(59731)
学院(57998)
(25466)
经济(24959)
研究(22683)
管理(22341)
理学(19039)
理学院(18812)
管理学(18618)
管理学院(18496)
中国(18330)
(15153)
(13945)
科学(11475)
财经(11462)
(11363)
中心(10725)
(10649)
研究所(9634)
(9135)
财经大学(8854)
北京(8585)
(8350)
(7847)
经济学(7813)
师范(7800)
(7662)
商学(7074)
商学院(7016)
经济学院(7014)
基金
项目(38802)
科学(31426)
研究(30333)
基金(29717)
(26936)
国家(26209)
科学基金(22139)
社会(20669)
社会科(19568)
社会科学(19558)
基金项目(15247)
教育(13626)
(13245)
自然(13199)
自然科(12817)
自然科学(12812)
自然科学基金(12604)
(11667)
编号(11618)
资助(11602)
成果(10541)
(9618)
国家社会(9233)
重点(8961)
(8632)
教育部(8614)
(8373)
(8276)
人文(8191)
课题(8071)
期刊
(29699)
经济(29699)
研究(21754)
中国(19363)
(13828)
审计(9234)
管理(8754)
学报(7865)
科学(7350)
(7081)
教育(6749)
大学(6514)
学学(5935)
财经(5630)
(5597)
金融(5597)
经济研究(5342)
会计(5314)
农业(4999)
(4857)
财会(4805)
世界(4656)
国际(3395)
(3365)
技术(3341)
业经(3311)
问题(3310)
(3259)
通讯(3120)
会通(3111)
共检索到100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鹏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审计事业在管理体制、法治建设、审计业务、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整改、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经验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审计的领导,保障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国家审计服务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局;坚持为人民审计的立场,把维护人民利益的宗旨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坚持依法审计,发挥国家审计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立足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强化经济监督与政治监督的贯通;增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审计要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亮  王伟进  黄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治理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社会矛盾稳中有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在秩序和活力两个维度上均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成绩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由此基层治理创新得到不断鼓励,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不断优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倡导寓社会治理于服务,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有力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社会治理应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持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山在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对外开放是这一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全面总结2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对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晓梅  曹鸣远  李歆  刘冰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保障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此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的保障基础。2012年至今,我国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调整与改革,实现了保障人群和待遇水平的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兜底扶贫效果显著,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完备。社会保障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正确性。然而在肯定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清楚意识到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基于系统集成目标,建议可通过提升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补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短板、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加强返贫预防等途经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民生保障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经历了巩固改革成果阶段、探索转型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及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就斐然: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市场主体愈发活跃;对外文化贸易异军突起,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此过程中,我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双效统一原则,在政策引领、试点先行的创新发展理念引导下,坚持融合化、集约化、协同化的发展路径,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市场活力为抓手,以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面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从建立健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推进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充分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以技术赋能文化产品品质提升、营造健康有序的内容创作环境,加强文化产业人才供给体系建设、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优化文化企业竞争环境,加快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国统一文化大市场等方面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建国  王净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民生之基,多策联动全方位提升就业保障能力,既运用底线思维兜底民生,抓住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进一步聚焦“数字+就业”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积极引导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速释放就业的倍增效应,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未来,我国应努力营造高质量就业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数字赋能,全面优化创业政策支持体系,高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早日实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海峰  
在党的领导下,财政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重大理论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以财政分配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把握原则、明确要点、有所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初金哲  庄卫东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根基在“三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在“三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本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强国建设的成就: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对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提出前景展望: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在全面提升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全面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全面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五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蔡琛  赵笛  
党的十八大以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财政保障。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具体改革措施,推动着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中,各级政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过紧日子”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协调、可持续、绿色、绩效、创新的发展理念出发,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卢进勇   王粉粉   陈虹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取得历史性成就。对外投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实现新突破,对外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根本性变革,对外投资合作平台尤其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投资的全面发展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战略引领、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引导服务和国际协调合作是中国对外投资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党在领导农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百年党史上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梳理了百年来党领导农村发展的五大历史性成就,将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农村改革、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继续发扬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玉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改革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认为,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永穆  胡筠怡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正确处理好城乡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绘就的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幅壮美画卷。一百年来,党推动城乡关系从分离走向融合,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开辟了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正确道路,开辟了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人类奇迹,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城乡关系探索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先行先试、勇于担当,取得了一些列发展成就:党内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转型发展扎实迈进,经济质量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民生保障稳步提高;农业基础不断改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体系建立,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