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4)
2023(13885)
2022(11326)
2021(10444)
2020(8471)
2019(19250)
2018(18837)
2017(35723)
2016(19122)
2015(21462)
2014(21240)
2013(21488)
2012(20191)
2011(18414)
2010(18748)
2009(17611)
2008(17714)
2007(16064)
2006(14607)
2005(13591)
作者
(54552)
(45860)
(45584)
(42956)
(29097)
(21977)
(20491)
(17901)
(17508)
(16341)
(15848)
(15196)
(14881)
(14582)
(14267)
(13825)
(13433)
(13211)
(13178)
(13009)
(11566)
(11412)
(11096)
(10642)
(10293)
(10245)
(10198)
(10194)
(9215)
(9162)
学科
(95920)
经济(95813)
(87378)
(68933)
企业(68933)
管理(64237)
(47210)
方法(34518)
农业(31611)
业经(31407)
中国(30273)
数学(26489)
数学方法(26385)
(26332)
地方(21880)
(19822)
(18698)
贸易(18677)
(18360)
财务(18340)
财务管理(18320)
技术(18311)
(18207)
企业财务(17366)
(16636)
(15680)
(15524)
(15164)
(14746)
(14715)
机构
学院(285111)
大学(277698)
(133793)
经济(131645)
管理(113183)
研究(100238)
理学(96343)
理学院(95395)
管理学(94476)
管理学院(93930)
中国(81719)
(59107)
(59103)
(57551)
科学(54916)
(49942)
财经(46269)
中心(45406)
(44623)
研究所(44537)
农业(43611)
(42044)
业大(41613)
经济学(40594)
北京(37828)
经济学院(36617)
(35300)
(35123)
师范(35044)
(34932)
基金
项目(179419)
科学(144457)
研究(137739)
基金(132068)
(113110)
国家(111965)
科学基金(97526)
社会(92973)
社会科(87991)
社会科学(87971)
(70084)
基金项目(69306)
教育(60514)
自然(58299)
(57055)
自然科(56986)
自然科学(56973)
自然科学基金(56031)
编号(55706)
资助(52663)
(44838)
成果(44252)
(41329)
(39982)
重点(39807)
(39684)
国家社会(39376)
课题(37880)
发展(37615)
(37009)
期刊
(162919)
经济(162919)
研究(90236)
中国(63505)
(60570)
(46376)
管理(44983)
农业(41108)
科学(39548)
学报(37008)
(32545)
金融(32545)
业经(32056)
大学(30143)
学学(28632)
教育(27105)
技术(25894)
经济研究(24867)
财经(23622)
(21907)
问题(21815)
(20567)
世界(18340)
技术经济(17098)
(17014)
农村(15093)
(15093)
国际(14965)
农业经济(14846)
经济问题(14799)
共检索到452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志雄  胡凌啸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提出即是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本文通过构建认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和“为什么能”两个重要问题。中国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业可持续性“三大目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且结构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四大体系”以及生产主体培育、服务主体培育、科技装备支撑、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组织优化、农业功能拓展、农业支持保护“七大手段”是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的“核心解释变量”。未来深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前提,继续牢牢把握“三大目标”,充分发挥“四大体系”和“七大手段”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深化“全民健康”理念,在落实“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中贯彻“健康融入万策”方针,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强化“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人民健康的健康服务体系逐渐确立,全民参与的健康支撑体系逐步健全,人类健康的中国实践取得重大成就。其重要经验在于,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全民健康参与、全周期健康治理和全人类健康合作的健康中国行动原则,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践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战略方针,全面实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行动体系,推动构建共建共享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要大力推动实现全民健康的健康保障与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促进全民参与的健康环境与健康产业更加友好持续,推动共同富裕的健康中国行动更加深入全面,走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经验全球共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惠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中国政府力推商标富农战略、激励育种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工作积蓄了大量知识产权储备。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通过制定《民法总则》明确地理标志的法律地位,修改《种子法》保护中国的种业与林业的安全稳定,修改专利法加大对农业专利的行政保护力度,修改《商标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措施,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提供了保障。在农业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积极通过打通"产学研"的渠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全方位的运营模式,让"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满足广大贫困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共享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卢进勇   王粉粉   陈虹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取得历史性成就。对外投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实现新突破,对外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根本性变革,对外投资合作平台尤其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投资的全面发展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战略引领、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引导服务和国际协调合作是中国对外投资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初金哲  庄卫东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根基在“三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在“三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本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强国建设的成就: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对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提出前景展望: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在全面提升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全面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全面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五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先行先试、勇于担当,取得了一些列发展成就:党内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转型发展扎实迈进,经济质量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民生保障稳步提高;农业基础不断改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体系建立,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经历了巩固改革成果阶段、探索转型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及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就斐然: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市场主体愈发活跃;对外文化贸易异军突起,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此过程中,我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双效统一原则,在政策引领、试点先行的创新发展理念引导下,坚持融合化、集约化、协同化的发展路径,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市场活力为抓手,以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面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从建立健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推进园区向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充分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以技术赋能文化产品品质提升、营造健康有序的内容创作环境,加强文化产业人才供给体系建设、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优化文化企业竞争环境,加快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国统一文化大市场等方面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潇  杨阳  
文章从农业经济效率与稳定、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农业绿色生产引领和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基于1999—2020年宏观数据,对30个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1999—2020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子维度及综合水平均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研究期间,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在差异呈现“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缓慢下降”态势;并且在2020年达到了最低点,其中,东、中、西部地区收敛态势与全国层面基本一致,而东北地区的收敛情况则呈波动状态。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亮  王伟进  黄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治理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社会矛盾稳中有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在秩序和活力两个维度上均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成绩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由此基层治理创新得到不断鼓励,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不断优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倡导寓社会治理于服务,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有力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社会治理应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持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晓梅  曹鸣远  李歆  刘冰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保障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此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扎实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的保障基础。2012年至今,我国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调整与改革,实现了保障人群和待遇水平的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兜底扶贫效果显著,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完备。社会保障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正确性。然而在肯定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清楚意识到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有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基于系统集成目标,建议可通过提升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补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短板、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加强返贫预防等途经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民生保障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蔡琛  赵笛  
党的十八大以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财政保障。全口径预算管理、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具体改革措施,推动着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中,各级政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过紧日子”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协调、可持续、绿色、绩效、创新的发展理念出发,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姬志恒  
研究目标:分析2005~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熵值法测算,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对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地区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刻画,利用回归分析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全域内部相对差异渐趋缩小,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重要来源;各地区存在不同分化态势,不同状态之间流动性较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受到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区域差异和演进趋势特征,系统考察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价值:为评估不同地区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华   刘展豪   毛开元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深刻阐释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与理论内涵,系统梳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历程,立体展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就,以党的二十大新要求展望高质量发展路径。新时代的十年,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成功走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不平衡状况有效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面向新征程,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