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1)
2023(3593)
2022(2854)
2021(2692)
2020(1935)
2019(4267)
2018(4520)
2017(7591)
2016(4456)
2015(5196)
2014(5470)
2013(4864)
2012(4557)
2011(4184)
2010(4208)
2009(3826)
2008(3735)
2007(3561)
2006(3029)
2005(2797)
作者
(13698)
(11488)
(11165)
(10866)
(7037)
(5350)
(5234)
(4504)
(4466)
(4080)
(3865)
(3845)
(3754)
(3701)
(3664)
(3435)
(3365)
(3357)
(3311)
(3177)
(2941)
(2916)
(2744)
(2735)
(2581)
(2579)
(2558)
(2443)
(2415)
(2331)
学科
(12623)
经济(12591)
管理(11219)
(8416)
(6887)
企业(6887)
中国(5639)
教育(5382)
(5254)
(5161)
(4994)
(4704)
(4480)
理论(4175)
业经(3427)
(3421)
银行(3408)
(3381)
金融(3374)
(3316)
地方(3282)
方法(3221)
农业(2842)
体制(2830)
(2716)
思想(2523)
教学(2510)
政治(2457)
制度(2324)
(2324)
机构
学院(60217)
大学(59719)
研究(23743)
(19385)
经济(18717)
管理(18629)
中国(17917)
科学(15315)
理学(15167)
理学院(14946)
管理学(14519)
管理学院(14407)
(13990)
(13212)
(12504)
研究所(11333)
(11306)
中心(10758)
(10666)
农业(10373)
业大(9939)
(9559)
师范(9396)
技术(9310)
(8904)
北京(8903)
(8259)
(8172)
财经(8028)
(7530)
基金
项目(39010)
研究(29615)
科学(29345)
基金(25780)
(23167)
国家(22925)
科学基金(18422)
社会(17030)
(16249)
社会科(15826)
社会科学(15823)
教育(14324)
(13723)
编号(12978)
基金项目(12923)
成果(11934)
自然(11285)
自然科(10995)
自然科学(10989)
自然科学基金(10768)
资助(10372)
课题(10201)
(9352)
重点(9077)
(8468)
(8365)
(8024)
项目编号(7861)
(7845)
(7740)
期刊
(25788)
经济(25788)
研究(19628)
中国(18074)
教育(13743)
学报(13375)
(12622)
科学(10177)
大学(9911)
(9740)
学学(9218)
农业(8268)
管理(7709)
技术(6094)
(5546)
金融(5546)
职业(4596)
业经(4542)
(4325)
财经(4213)
经济研究(4161)
(4046)
图书(3814)
业大(3757)
(3663)
(3298)
论坛(3298)
农业大学(3198)
科技(3082)
问题(3026)
共检索到101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苗苗  吴玉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主要体现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核心概括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回答了"谁来治理""怎样治理"和"为什么治理"的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明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丰富与完善,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基于全球视野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它内含国际权力观、整体安全观、共同利益观、新型文明观、全球生态观,是对传统绝对的国家权力观、片面的个体安全观、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偏执的普世文明观、功利的生态逆持续观的多重超越,是一种崭新的全球治理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与科学归纳;他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科学发展;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与壮丽远景,必将为人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与科学归纳;他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科学发展;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与壮丽远景,必将为人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德林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世界性问题日益尖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以共同价值为诉求、共同治理为手段、共同繁荣为目标,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理论特征,蕴涵了"和"、"善"、"共生"、"义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和方法,为应对和化解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健   宋昶儒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当前,秉持“西方中心论”的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以往在现代化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做出的贡献,霸占着世界话语权,强推带有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关系建构标准,给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文章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西方中心论”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从构成要素、发展路径和时代价值三个维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期待丰富与充实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西方中心论”内涵的深层次、多维度认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保风  张赓  
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共同价值观念来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扬弃西方近代文明、继承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化丰富而得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蕴含丰富的伦理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全球气候公正的伦理诉求,构建全球气候公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全球气候公正的重要保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燕  景庆虹  
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久远的溯源历程。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已经先后经历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而真正共同体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理想发展形态。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理论渊源。习近平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大同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智慧,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在新时代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广千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理性思考,是对人类未来和世界前途发展的新观点、新探索。这一思想的逻辑结构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包含逻辑起点、逻辑渊源、逻辑理路和逻辑归宿等四个方面,是中国着眼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回应全球治理问题而提交的中国方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武建奇  
自党的十八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论题。相关研究著作不断问世。张战教授所著并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力作。通读全书,感觉作者站位高、思想深刻,作品结构完整,特色明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祖社  
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必须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最新思想论述。在前期多学科全面、系统地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原创性智慧的基础上,遵循唯物史观的理论立场和方法论逻辑,从“百年未有之变局”之宏观的长时段历史变迁视野着眼,立足人类普遍性福祉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以全球公共治理和善治、全球公共正义宗旨的达成,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格局的确立为目标,立足整体性意义上人类文明价值观与新形态创造实践,依照“核心理念重置”、“实践主题自觉”、“叙事逻辑变革”以及“话语表达创新”之思维图式,对其所蕴含的一般世界观意义上,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以及价值论等多重意蕴,以及所体现、所代表着的具有时代性高度和长远性、根本性、指导性意义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做出与其原创性新思想贡献的深度、高度相匹配的学术性诠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