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4)
2023(3738)
2022(3128)
2021(3120)
2020(2450)
2019(5857)
2018(6132)
2017(12274)
2016(6278)
2015(7613)
2014(7812)
2013(7912)
2012(7797)
2011(7173)
2010(7503)
2009(7126)
2008(7260)
2007(6848)
2006(6422)
2005(5607)
作者
(18590)
(15402)
(15152)
(14593)
(9513)
(7156)
(7097)
(5863)
(5648)
(5625)
(4998)
(4970)
(4882)
(4815)
(4725)
(4584)
(4576)
(4435)
(4398)
(4356)
(3955)
(3821)
(3737)
(3529)
(3473)
(3425)
(3425)
(3358)
(3076)
(2968)
学科
(28415)
经济(28393)
(18055)
贸易(18040)
(17556)
管理(15470)
(12719)
中国(12217)
方法(11994)
数学(10278)
数学方法(10251)
(9264)
(8416)
企业(8416)
(7357)
(6985)
地方(6729)
(6389)
银行(6387)
(6243)
(6217)
(5935)
出口(5934)
出口贸易(5934)
关系(5884)
业经(5817)
(5134)
金融(5134)
农业(4991)
(4393)
机构
学院(97606)
大学(97156)
(46857)
经济(45908)
管理(33510)
研究(33461)
中国(27538)
理学(27259)
理学院(26989)
管理学(26703)
管理学院(26526)
(23628)
(21185)
财经(17742)
科学(16491)
(16370)
(15907)
(15241)
经济学(14986)
中心(14775)
北京(14199)
研究所(14101)
经济学院(13784)
(13723)
财经大学(12909)
(12520)
(12512)
师范(12446)
(12442)
(12145)
基金
项目(51866)
研究(43599)
科学(38860)
基金(34917)
(28770)
国家(28513)
社会(26615)
社会科(25160)
社会科学(25156)
科学基金(22799)
教育(20159)
(19783)
编号(19749)
基金项目(17886)
成果(17321)
(16334)
资助(14855)
课题(14029)
(12552)
(12352)
(11912)
(11673)
重点(11644)
自然(11556)
项目编号(11548)
社科(11197)
自然科(11152)
自然科学(11148)
自然科学基金(10915)
教育部(10900)
期刊
(56494)
经济(56494)
研究(35710)
中国(20998)
(15716)
(13417)
管理(13226)
教育(13123)
(12571)
金融(12571)
(11676)
国际(11582)
经济研究(10468)
业经(10266)
学报(10266)
问题(9651)
科学(9157)
技术(9060)
财经(8640)
大学(8584)
农业(8278)
学学(7613)
(7500)
商业(6690)
(6618)
贸易(6618)
图书(6116)
理论(5819)
国际贸易(5756)
世界(5316)
共检索到165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定位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对于我国外贸格局的定位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福林  赵绍全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方贸易投资及价值观领域争端不断积累的结果,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与贸易逆差、文明冲突、发展模式差异及美国强硬内阁等众多因素有关。其中,贸易逆差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文明冲突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发展模式差异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原因,美国内阁成员偏鹰倾向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人为原因。中美两国的征税范围均照顾到了国内需求的不可替代性。事实上,仅从贸易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但其潜在影响却远远超出贸易领域。贸易摩擦的持续和加剧不仅会加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负面情绪并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刺激美国运用全球影响力对中国全面施压并形成封锁。中美贸易摩擦的现实也从某种程度上警醒我们,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公认的贸易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必须在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而要更好地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必须实施贸易强国战略,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参照国际标准改善我国营商环境;进一步坚持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幅减税降费;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型国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强国要求,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外交强国等,在经济强国中又包含制造业强国、经贸强国或贸易强国、金融强国。一国的对外贸易连接国内外市场,其大小、强弱关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国内超过1亿人口就业,贡献了全国20%的税收。因此,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超  黄玖立  
扩大进口既是新时代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具体实现路径。本文回顾并梳理了近年来基于中国背景的以"进口"为研究主题的主要代表性文献。现有研究一方面从加剧市场竞争和改善生产投入两个渠道,考察了进口对生产率、研发创新、成本加成和出口行为等企业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测算了进口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为以进口促进新时代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从影响进口的因素、进口对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以及进口对国内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研究方向,以激发学术界对进口与新时代贸易强国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齐冠钧   梁明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文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丽  梁鹏  
贸易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贸易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努力构建自主贸易体系,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要跳出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要打造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打造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谢岳峰   王振国   秦梦舟  
本文基于企业的微观数据,重新修正了贸易强国指数,量化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为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且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后的检验仍然显著。人工智能给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带来的推动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而在具有良好劳动保护机制的国有企业中,人工智能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促进效应会有所减弱。进一步考虑金融危机冲击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部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国贸易强国建设。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两条机制促进中国贸易强国建设:一是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巩固传统外贸优势;二是通过促进探索性技术创新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推进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基于对国内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总结归纳贸易强国建设四个维度的本质内涵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实施路径;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必须把握“优化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深化我国服务业领域开放”和“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突破。贸易强国建设要遵循科学和前瞻的战略思路:推进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把握数字化的全新动能,赋能形成国际贸易领域的新优势和新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韩丁   李西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逐步从贸易弱小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仍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文章梳理了2009年、2015年贸易强国评估工作,开展了2023年贸易强国测度评价,对标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强国,评析了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的重要阶段性进展及存在的差距。针对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形势,文章重点研究分析了全球贸易治理受困、全球价值链重构加速、全球供应链危机显现、数字贸易领域分歧明显、绿色低碳经贸规则博弈等六大趋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路径与主攻方向,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夯实贸易强国的两大支柱和两大新动力,加强统筹协调和保障工作,完善贸易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和常态化评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建成  
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优化要素流动。一方面,保持要素流入为我国融入全球化创造了前提,保持要素流动促使我国经济增速稳定在中高速水平,保持要素流动创造政绩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招商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外流入的高级要素挤压国内要素,不利于我国自由要素的培育与积累,要素开放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流入流出的要素收益难以计算,要素的组合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要素的国际地位偏低。我国贸易强国之路要抓住要素流动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一是加快要素集聚,推进单向要素流入向双向要素流动转变;二是加强要素创新,培育高级要素,为我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时联  熊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江辉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贸易摩擦增多。过分依赖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出口优势逐渐消失,贸易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仍以粗放型模式增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因此,出口行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研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速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重视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明  
十九大报告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部分提到"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贸易强国建设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形势下,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要以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保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时雄   陈琬怡  
数字经济具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以及数字化治理的特征,有助于赋予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和新优势。从微观层面看,数字经济以新产品赋能贸易规模、外贸结构;从中观层面看,数字经济以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从宏观层面看,数字经济给国家提供新平台促进外贸提质增效。但是,在赋能发展过程中,在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产品贸易结构、数字核心技术研发、数字治理失灵、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为此,中国应完善数字基础保障建设、拓展数字中间品贸易、加快突破核心数字技术、健全数字贸易治理监管体系、深化数字贸易规则衔接及国际合作,从而以数字经济助推贸易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