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6)
2023(14975)
2022(12548)
2021(11575)
2020(9359)
2019(21197)
2018(21056)
2017(39517)
2016(21689)
2015(24407)
2014(25024)
2013(24118)
2012(22672)
2011(20704)
2010(21075)
2009(19766)
2008(19480)
2007(18381)
2006(16316)
2005(15056)
作者
(63144)
(52897)
(52469)
(50120)
(33703)
(25104)
(23958)
(20190)
(20064)
(19278)
(18082)
(17746)
(17562)
(16864)
(16761)
(16218)
(15508)
(15385)
(15329)
(15215)
(13478)
(12930)
(12742)
(12326)
(11970)
(11854)
(11744)
(11713)
(10793)
(10527)
学科
(100819)
经济(100635)
管理(66033)
(56328)
(48547)
企业(48547)
方法(35069)
数学(28448)
数学方法(28147)
中国(26999)
(25686)
(23337)
地方(23206)
(23082)
业经(22649)
(21129)
理论(17551)
(17119)
金融(17112)
(16863)
银行(16837)
(16814)
(16192)
(15518)
(15411)
财务(15353)
财务管理(15306)
农业(14705)
企业财务(14624)
地方经济(14101)
机构
大学(313149)
学院(312939)
(132667)
经济(129661)
管理(111981)
研究(110570)
理学(93747)
理学院(92673)
管理学(90989)
管理学院(90410)
中国(86116)
(67329)
(66811)
科学(63662)
(56148)
财经(51518)
(50940)
中心(50577)
研究所(49717)
(48908)
(46532)
北京(42441)
经济学(42433)
业大(41799)
(41570)
师范(41115)
(40045)
(39860)
财经大学(38043)
农业(37843)
基金
项目(195452)
科学(153282)
研究(146867)
基金(140389)
(121775)
国家(120722)
科学基金(102787)
社会(95022)
社会科(89115)
社会科学(89087)
(76297)
基金项目(72562)
教育(68858)
(63616)
自然(63318)
自然科(61821)
自然科学(61802)
自然科学基金(60756)
编号(59496)
资助(57828)
成果(51312)
重点(44601)
(43919)
课题(43500)
(42137)
(40118)
(40115)
(39561)
国家社会(39226)
教育部(38181)
期刊
(163173)
经济(163173)
研究(102143)
中国(73679)
(55716)
学报(48769)
(45952)
管理(45626)
科学(43342)
教育(41174)
大学(37891)
(35277)
金融(35277)
学学(35187)
农业(30101)
技术(28446)
财经(28079)
经济研究(26384)
(24359)
业经(24148)
问题(20294)
(15804)
图书(15797)
(15388)
技术经济(15285)
(15097)
世界(14974)
理论(14470)
国际(13982)
统计(13911)
共检索到505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新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历史终结论的预言,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一个伟大创举。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探索到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可以发现,要解码中国由计划经济成功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原因,就必须深入分析转型过程和党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摸着石头过河"为主要策略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帕累托改进式过程,符合逐渐发挥市场作用的经济自然演进规律,弥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天然不足。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互补性制度和保障性制度就成为未来制度建设的重点。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可以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条件下使发展成果更多由人民共享,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制度优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庄尚文  王庚  
党领导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致经历了奠基与铺垫、探索与启动、确立与发展、深化与完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理论上的认识与突破也有所不同,从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手段,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回顾这一光辉历史并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解放思想,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坚持步步为营,实施渐进式改革;善于重点突破,策略性化解重大结构性矛盾;注重激励约束,促进地方政府合理有序竞争;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西德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张西德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表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将被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随之奔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卓元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思想认识的一大飞跃,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有了明确而彻底的理论指导,必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鼓舞下,1992年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冬青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给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探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法律环境,是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冯璐  李皎  
文章对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探索阶段的理论创新、政策践行及绩效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层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认识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其全局引领,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则是在这一全局引领下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理论拓展。在践行层面,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思为指导的"六个体系、一个体制"的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政策践行。这些政策践行是理论创新的现实体现,同时又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源泉,两者之间动态互动,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宋欣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以计划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制度僵化、计划无法与实际需求匹配等问题。针对经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围绕如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若干次尝试性的探索,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不仅帮助我国从实践的挫折中快速恢复,而且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悦  丁林峰  
文章将1978年至1992年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觉探索阶段"。通过综合分析该阶段体制改革思想的变化路径和理论逻辑、各项具体政策的推进过程以及经济绩效,阐明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在思想轨迹方面,改革目标的市场化取向不断增强,经历了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等在内的成体系的指导理论。在政策实践方面,经历了农村经济、国有企业、非公有经济和价格机制改革等具体改革过程,摸索和总结了正确有效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绩效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与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内在关联性,从而阐明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成为最富影响力的一门学科,成为时代的显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这一崭新理论的确立使改革的目标模式得以明确,各项重大措施得以有序和顺理成章地推出。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新情况和发展新要求,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应该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深化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崇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源亚宏观管理的探索江苏省常熟市节约能源监测站杨崇豪一、节能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务院已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裕民  李晓鹏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然后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三大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探索中国推进制度转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主要路径是政府主导建立社会主义城乡统一大市场,规范市场运行,弥补市场失灵,同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弥补集权管理制度不足。制度贡献将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对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最大贡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莺  杨柔  徐文斌  
文章将1992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探索阶段,并对这个时期从理论思想、政策践行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在理论思想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发展历程。其次,在政策践行方面,从宏观、微观、市场体系和国际四个层面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经济绩效方面,从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发展四方面对我国在全面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绩效进行了检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英  杨平  
在正式制度之外,还有一些制度性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结果, 而且其影响的方式、程度和结果都与正式制度相异,这些制度性因素就是非正式制度。通过运用逻辑的和实证的分析方法及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得出了关于我国建设为何及怎样建设非正式制度的基本结论,即:在建立主妻基于契约化和法制化等正式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非正式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清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李清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九十年代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宪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被党的十四大所肯定。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这一体制的内涵特征和框架结构,则是本文的目的。一、目标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