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8)
- 2023(16022)
- 2022(13769)
- 2021(12778)
- 2020(10560)
- 2019(23815)
- 2018(23665)
- 2017(45082)
- 2016(24438)
- 2015(27342)
- 2014(26801)
- 2013(26094)
- 2012(23888)
- 2011(21671)
- 2010(21893)
- 2009(20301)
- 2008(19781)
- 2007(17625)
- 2006(15614)
- 2005(13444)
- 学科
- 济(92820)
- 经济(92684)
- 管理(77520)
- 业(75987)
- 企(62936)
- 企业(62936)
- 方法(39367)
- 农(34286)
- 数学(33238)
- 数学方法(32836)
- 财(27455)
- 中国(26402)
- 业经(25823)
- 制(23368)
- 农业(22771)
- 技术(20049)
- 学(19513)
- 地方(19302)
- 务(16435)
- 财务(16366)
- 财务管理(16332)
- 理论(16275)
- 银(16116)
- 银行(16075)
- 体(15961)
- 企业财务(15524)
- 行(15336)
- 贸(15187)
- 贸易(15169)
- 融(15006)
- 机构
- 大学(341464)
- 学院(340895)
- 管理(138149)
- 济(134346)
- 经济(131268)
- 理学(119690)
- 理学院(118390)
- 管理学(116524)
- 管理学院(115877)
- 研究(111541)
- 中国(83587)
- 京(72018)
- 科学(67392)
- 财(64470)
- 农(54471)
- 所(54084)
- 中心(50942)
- 财经(50634)
- 江(50562)
- 业大(49801)
- 研究所(48894)
- 经(45960)
- 北京(45198)
- 范(45173)
- 师范(44810)
- 农业(41267)
- 州(40777)
- 院(40748)
- 经济学(39935)
- 财经大学(37512)
- 基金
- 项目(234577)
- 科学(185907)
- 研究(176173)
- 基金(170181)
- 家(146813)
- 国家(145478)
- 科学基金(126242)
- 社会(112485)
- 社会科(106331)
- 社会科学(106305)
- 省(92496)
- 基金项目(90717)
- 教育(80146)
- 自然(79842)
- 自然科(77961)
- 自然科学(77947)
- 划(76602)
- 自然科学基金(76566)
- 编号(72146)
- 资助(67656)
- 成果(59186)
- 创(52399)
- 重点(51949)
- 部(51515)
- 发(49828)
- 课题(49678)
- 创新(48231)
- 制(47232)
- 国家社会(46102)
- 教育部(44700)
- 期刊
- 济(153224)
- 经济(153224)
- 研究(102073)
- 中国(70379)
- 农(54122)
- 管理(51762)
- 学报(51716)
- 财(49583)
- 科学(49067)
- 教育(40991)
- 大学(40575)
- 学学(38117)
- 农业(36206)
- 融(31191)
- 金融(31191)
- 技术(29279)
- 业经(27287)
- 财经(24637)
- 经济研究(22872)
- 经(20967)
- 问题(19465)
- 科技(18384)
- 图书(17112)
- 版(16970)
- 业(16821)
- 理论(16617)
- 技术经济(16359)
- 现代(15542)
- 实践(15218)
- 践(15218)
共检索到503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晓
在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承载着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基于“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及六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素材,可以发现制度创新的典型探索紧紧围绕着“融入群众生活”的主线展开,并具体呈现为从强化村级党建到搭设制度通道再到发起群众动员的发展脉络。“融入群众生活”提升了制度创新的情境适应性与治理有效性,也凸显了群众生活秩序的强大坚韧性与相对独立性。由此,在保证制度尊重群众日常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对转型期农民生活秩序的合理调节,实现制度与生活的辩证统一便构成了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成铭 王洛忠 王晓晔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活力论视角,以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回答何种具体的运作机制能使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的问题。研究发现,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主要表现在多元主体合作与治理效能提升两个层面,相应的运作机制包括以搭建空间平台来激活乡村治理主体活力的场域再造机制、以打通边界障碍来激活乡村治理资源活力的资本整合机制以及以强化社区参与来激活乡村治理内生活力的惯习重塑机制,三大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对于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运作机制的立体认知。同时,机制的运行也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要素,包括外部层面的问题倒逼与政治推动,内部层面的主体协同与资源整合以及工具层面的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运作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薇
随着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加强,党建引领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与保障。既有研究鲜少将党建引领制度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本文构建了“制度—情境”的分析框架,对武汉市毛家冲村“在地化调适”这一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解构。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制度对乡土情境的适应不足会降低乡村产业发展效能。“在地化调适”模式蕴含结构重塑、功能匹配和能力提升3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借助过程导向的供需衔接、执行权力的适度放活、产业效益的主体关联3方面机制,形成了超越制度本身且在行动结构、治理功能和发展能力方面更贴近地方情境的制度实践,提升了党建引领制度的在地化调适能力,有效促进了制度优势向乡村产业发展效能的转化。立足以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改革进程,该模式对完善党建引领下县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稳定乡村产业多元共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产业 在地化调适
[期刊] 求索
[作者]
潘加军
乡村环境治理非正式制度通过生态文化激励、社会资本约束、社会舆论引导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支撑,能够为塑造村民环境友好行为、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优化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制度运转绩效提供有力保障。传统非正式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较大变迁,引发乡村环境破坏行为约束乏力、环境纠纷和对抗性冲突增多、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相对困难、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绩效较低等治理困境。为从根本上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加快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传统优秀生态道德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文化、重塑乡村社会关系网络联接机制、重构乡村公共舆论空间、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创新。
关键词:
乡村环境治理 非正式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琼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内涵体现在:激发农民积极性,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为农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条件。研究证明,运行良好的乡村治理机制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形成公平有序的乡村发展环境。因此,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亟需对乡村治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激发乡村发展整体活力方面,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建统领的引导功能;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方面,应规范乡村治理制度,充分落实乡村自治,厚植文化资本,发挥致富精英的带头作用;在保障公平方面,应积极拓展乡村治理资金来源渠道,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本研究首先阐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当前时期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党的建设 乡村振兴 机遇与挑战 实现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世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乡村振兴的大幕正式拉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谈不上实现。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依山 王伟萍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政府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等各个途径进行努力,问题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首先借鉴现有的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农村未来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然后探讨如何利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发展路径。经过研究发现,"有为""有效"政府所推动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结合农村金融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生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乡镇基层组织,要利用好各种政策工具,成为"有为"和"有效"的政府,尊重农民需求,引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有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战略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树荣
土地整治之于乡村振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秉持长期形成的"城市偏向",只为攫取农村土地指标,不顾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土地整治就可能沦为"拆村"运动,把乡村振兴做成"夹生饭"。如果土地整治的目标能够导向"乡村振兴",在制度设计合理、集成系统健全、土地整治力度(主要是农民集中居住度)与乡村转型阶段(主要是农民对土地依附度)相适应的条件下,土地整治就有可能激活乡村,在产业、村庄、农民和治理等方面引发连锁反应,助推乡村平稳有序转型。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民集中居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阙方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布局。但是,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陷入了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倪维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土地资源无疑是其重要载体,由于土地具有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多重属性,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和增收致富的核心,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
振兴战略 耕地保护 农村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数字技术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可切实推进乡村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但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涉农要素供给不足、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低下等内生性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着新型数字化技术向乡村渗透的深度与广度。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需释放数字红利,着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坚持多管齐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构筑数字乡村治理网络;注重分类指导,精准嵌入新一代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郎友兴 万莼
浙江省象山县围绕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历经十年多探索实践,形成并逐步完善了一种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决策与监督的"村民说事"制度,探索出一个更有效的村级治理模式,为乡村治理的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村民说事"制度经历了分散式和探索式的自发构建、系统化与集成化的制度优化以及提升三个阶段。本文从一个整合性的制度主义框架分析该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度运行与维系的三个机制及其对制度转型实践的贡献。
关键词:
村民说事 乡村治理 制度演化 象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怀 吴练达
本文重新界定了创新概念,并对创新在人类步入市场经济之后大量涌现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既回顾了主流经济学对经济增长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成果,也具体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创新大量涌现所必备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动力之源。
关键词:
创新 自由 市场经济 制度 政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莉 钟宪章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质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重塑过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重塑是指基层党组织维持和扩展党组织权力的行动过程。重塑权力与资源依赖关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实现的动机,适应环境与改变环境是基层党组织权力实现的行动策略。当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权力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权力载体的再造、治理性权力与领导性权力的实现。在现实实践中,不同地域的基层党组织在权力重塑的能力上表现出差异性,使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状态各不相同。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需要从基层党组织的动力、社会功能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权力实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